四川这所大学身份惊人,多名百岁老人回忆:曾在校园里养熊猫
今天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所在地,名叫坝,而他的前身四川医学院,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大家会发现这所最初设立在华西坝的学校,名为「华西协合」,这里正是中国口腔医学的发轫地。
今天大家在去往游玩时,也有很大的几率前往华西坝地区吃吃喝喝,如果经过这里,一定要记得去华西医学中心的校园中转转,这里可是个不简单的所在,不仅是因为今天的华西医学中心有着中国顶尖的医学研究力量,历史中的故事,同样能聊上很久,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个故事,还要从这里说起:
2016年11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迎来了17位来自加拿大的银发老人,他们年纪最大的92岁,最小的也有68岁,而在这些外国老人的口中,居然不时冒出标准的四川方言,“好安逸”,“好巴适哦”,令在场的中国群众感到十分惊讶。
原来,这群老人的身份并不简单,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就是从1937年开始,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教会在成都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这是一所云集了不少外籍教职人员的大学,他们的子女也同样生活在这里而更神奇的是,和这些小孩子们作伴的,不是小猫小狗,也不是什么玩具,而是圈养在华西坝的们!
在中国开始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时候,外国人对中国特有的大熊猫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1937年-1946年之间,先后有十余只大熊猫被圈养在这里,特别是其中一只名叫“潘多拉”的熊猫,不仅陪着这些孩子们度过了一段令全世界小朋友都羡慕的时光。
潘多拉是在1937年9月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出生的,次年4月被猎人捕获,随后卖给了华西协和大学。负责此事的生物教授丁克生将其带回成都后,养在华西坝家中,取名为潘多拉(Pandora)。不过令人痛心的事情也随之发生,在华西坝生活了短短两个月的潘多拉在经历了偷猎之后,又被运输至国外进行展览,作为世界上第一只“世博大熊猫”,它在1939年被送到了纽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游乐区,在为期一年的展览期间,有超过13万的美国人购买门票观看了生性活泼的潘多拉,不过那时候的饲养水平还很低,长途运输加上长期展览,对潘多拉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仅两年后便因为水土不服而去世了。
这些百岁老人再次见到生机勃勃的熊猫们,发出的是与儿时同样的惊呼,不过今时今日的国力已强,对大熊猫的人工保育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作为我们的,我们已经可以更好的保护大熊猫们啦!
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
原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