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旅游水很深,好友为我曝内幕,前路何方很迷茫

  上一期和大家聊到,由于旅游起步很艰难,所以我准备回国去找小高,详细了解一下旅游行业的运作过程。

  2017年的3月,我回到了南京,这座我生活过三十年的城市,无论出去多久,无论走了多远,无论这座城市变化有多大,回来后,依然是家亲切感。

  很快,我就把小高约出来吃饭,他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们关系也一直都不错,他现在已经混到了国旅的高管。见面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然后就开始进入正题。我告诉他我在澳洲旅游起步的经历,他摇摇头说,“你根本不懂旅游”。

  “是啊,我的确是不懂,所以才来找你的。”

  

  我告诉他我不喜欢这种购物团,就是天天让客人买那些死贵的东西,我心理上接受不了。而且客人玩得也不开心,这一点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我们做旅游,不就是服务行业嘛。

  小高又无奈地摇摇头说,“你根本就不懂旅游,你觉得游客是消费者吗?”我说“当然是啊,人家花了钱当然是消费者”。他这时很严肃地对我说道,“表面上看,的确是。但实际上,他们不是消费者,而是商品。”

  “什么?商品?”

  “是的,国内的小组团社,收到人后,把他们就卖给了我们这种大的组团社。然后我们再把他们卖给澳洲大地批发商,或者叫大一些的地接社,这种地接社再把客人卖给礼品店。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客人从头到尾都只是商品,这种商品的名称叫‘人头’”。

  听他这样说,我本想反驳什么,但却说不上哪儿不对劲。于是我又问他,“那自由行的客人呢?某程,某包车也是这样的吗?”小高摇摇头说“他们当然不是,完全是两种模式。”

  “那不就结了,我要做的就是接像某程某包车这样的客户”

  可当我把这句话说出后,我自己都觉得有问题,因为理论上来说,自由行的客人,花的钱比购物团多得多,可为什么我们从平台上拿的钱却那么少,甚至已经少到不可能合法的运作。

  

  也许是小高看出了我的疑惑,他告诉我,“这些平台看似跳过旅行社,其实他们自己就是最大的旅行社,而且平台的主要目的是融资,所以,他们也不可能真正的把服务做好的。更何况,平台和我们之间也有合作,简单点说,他们也会帮我们收人。”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又说“你刚入行,觉得这些东西不能接受。但实际上,这种操作模式已经运行了很久”。

  我有些不服,可又找不到切入点反驳他,于是就悻悻地说了一句“就是中国人喜欢坑自己人呗”。小高听到这儿,被我给气乐了。他说道,“你以为这种操作模式是中国人发明的?我告诉你,很早以前,外国公司就开始这么玩儿了,他们把老外弄到中国旅游,那个人头费可比把中国人弄到国外高多了,因为老外的收入和消费力比中国人高。”

  听到这儿,我已经彻底无语了,但我还是不甘心,于是又接着问,“那就没有正常一点的旅游模式吗?客人花的钱都在明面儿上,不就是吃、住、行的事儿嘛,干嘛非要搞那么复杂?”

  

  “有啊,有一些做高端自由行和半自由行的旅行社,但这种旅行社很多都死了。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目前中国人的消费力不够,不太愿意为服务买单,他们认为吃、住、行都有相应的接待单位,而旅行社主要工作就是行程设计和安排吃住行。要知道旅行社的这些工作,也是一种服务,可大多数人是不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买单。于是他们开始找平台,这又回到我刚才说的了,平台其实也是旅行社,而且提供的服务更差,因为他们都是被资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运作资本。这几年,表面上看,自由行的客人是多了起来,但从我们后台数据来看,单子量上,是平台自由行的客人开始多了起来,但以出行总的人数来说,还是我们这种传统跟团的人数多。”

  说到这儿,小高可以说已经彻底粉碎了我对旅游的幻想。但我依然觉得,旅游,就应该有他本来的样子。于是我又开始问,“那你觉得未来呢?旅游应该如何发展?我又应该如何参与其中?”小高这时显得有些无奈,他说“在我看来,旅游是夕阳产业,我这里说的是传统购物团模式。现在的人,大部分人其实都知道一点游戏规则,所以购买力不如以前,再加上现上国内的产品丰富,所以很少人愿意出去玩的时候买一大堆东西了。但这种操作模式短时间内,也不会死掉,可能会换个形式。因为出国的人一般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语言,英语国家还好一些,很多人自由行多少可以应付,其他语系的基本很难解决。二是安全,尤其是在遇到了一些问题后,很难处理,如果再加上语言问题,那就更麻烦。三是费用,这种模式毕竟比自由行便宜很多,这个世界总是有人爱贪便宜的。所以短时间内,这种操作模式不会消失,只是会变的很难。至于你说的自由行,我们公司也在尝试搞,因为现在中国处在消费转行期,很多人开始希望得到一些好的服务,但又不愿意花太多钱,所以到目前为止,效果都不是太好。平台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这都不好说,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觉得未来旅游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是传统模式还会继续,二是自由行半自由行会慢慢壮大起来,三是落地散拼,就是当地的一日游团。其实今天这三种模式也都是并存,但后两种目前还不够强大。至于你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还是先做做平台,也接触接触这种购物团,了解里面的一些规则,未来无论你做哪个方向,都会有些帮助的。”

  

  这顿饭,我们吃了很久,小高对我也算是知无不言了。但多少能看出,他对行业的很多现状,也是有些无奈的。晚上回去的路上,我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车子穿过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三月的南京,还是很冷,望着窗外瞬间划过的霓虹,我陷入了沉思。小高今天的话让我十分迷茫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完全没有了方向,甚至是否应该留在旅游行业,我都不知道。本来想回国在小高这儿找一个答案,没想到在解决了一些疑惑的同时,又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在结束了一个月的假期后,我又回到了澳洲,我按着小高说的,一边继续接着一些平台的单子,另一边,也会帮店里带带购物团。可我依然是那个销售不好的。

  不仅如此,很多司机看我是新人,也会经常欺负我。比如有一次我带的一个团,这团人是一个单位的,老板和员工一起出来玩,墨尔本是他们的最后一站,老板说想请员工吃顿好的,团餐他们就不去了,也不用退钱。我觉得这是一个再小不过的要求了,可司机不干,他说他们不去指定的餐厅,肯定时间长,所以要收超时费,200澳币一小时。客人说他们在凯恩斯也超时了,只收了60一小时,为什么到了墨尔本就这么贵。司机私下说要带我分,我说不要,让他便宜一点,最后一站了,让客人玩得开心点。他说最低150一小时,客人还是觉得贵,于是客人提出,让司机先送他们回酒店放下行李,然后再送他们去指定的餐馆。结果司机还是不同意,说行程应该是到酒店就结束。

  

  其实他就是想加钱,无论我在旁边怎么劝,司机就是不同意。最后客人也有点火,说就送到酒店,就可以让司机走了,他们自己去餐馆。

  其实,司机是利用了这儿旅游局的一个规则,就是ADS团的客人不能随便改变行程。原因是澳大利亚把中国列为三级风险国家,比越南还要低一级。一开始我以为是担心中国人逃团,但这几年,基本没有中国人会这么做。后来我自己开旅行社后才知道,旅游局主要是要求ADS团必须去一些指定的景点,这些景点大部分也是收费的,这样才能让这些景点活下来。

  总之,这种ADS团是越带心里越难受。突然有一天,和我搭班的司机,也是一个南京人,不过他很小就和父母去了国外,所以也不会说南京话,这里就叫他胖虎吧。胖虎自己有两辆旅游小巴,我问他可不可以做司机,他说可以啊,但先得去考个大车驾照。这个对我来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我们下期再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