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干劲足,新疆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核心阅读】“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新疆旅游业也吹响了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冲锋号。全疆各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鼓足干劲,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迈进。

   3月3日,游客在阜康市九运街镇漫享田园观赏桃花。谭明镜 摄

  昌吉州:构建“大旅游”格局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报道)新春伊始,昌吉州旅游局就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并且注重学以致用。3月4日,昌吉州旅游局局长张子斌还在谋划今年的旅游业发展。

  谈起今年的旅游业发展,张子斌充满信心,他说,今年昌吉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围绕打造“新疆旅游第一站、休闲度假首选地”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构建全域全时全产业链“大旅游”格局。

  说到具体的发展规划,那就是推动江布拉克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天山百里丹霞景区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充分发挥天山天池、北庭故城两大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新线路、新产品、新业态。启动昌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志标牌完善、旅游厕所提升等重点项目,抓好10个旅游小镇、10个特色旅游乡镇和18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努力实现今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以上的目标。

  另外,昌吉州还将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新建农村信息和电商服务网点500个以上,拉动旅游商品的销售。并加快康养产业发展,抓好新疆生态康养示范城等一批康养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博州:实施八大工程推动旅游经济大发展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吴世永报道)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3月2日,天湖相映、银装素裹的赛里木湖,又一次张开热情的怀抱,邀请四海游客共度元宵佳节。

  上海籍游客刘冬林一家在赛里木湖景区观看了迎元宵节社火表演。刘冬林说,这次自驾游让他们见证了博州之美,也让他们看到了博州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今年博州旅游业的发展变化会更大更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博州将以赛里木湖景区为龙头,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增长35%以上;实现旅游总消费50亿元,增长30%以上。”博州旅游局党组书记单丽萍说。

  博州今年将实施八大工程推动旅游经济大发展,计划投资34.4亿元,实施景区景观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其中包括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标准化旅游厕所210座。投资9.3亿元,启动温泉县博格达尔圣泉景区国家5A级创建、博乐市城市水系景区国家4A级创建和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国家4A级提升工程。推出博州“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精品路线,争取增加乌鲁木齐至博乐航班、火车班列以及武汉至博乐航班,积极开辟博乐至西安、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和伊犁、阿勒泰等周边地区的空中旅游航线。另外,还将实施旅游要素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精细化管理、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旅游宣传推介等5大工程。

  

  3月5日,天气转暖,乌鲁木齐市民纷纷来到水磨沟公园游玩,感受春天的气息。记者喻义昌 摄

  阿克苏地区:构建“三核、十区、二十点”全域旅游格局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王继红报道)如何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如何加快阿克苏地区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3月4日,记者从阿克苏地区旅游局找到答案,今年阿克苏地区将统筹发展、突出重点,构建“三核、十区、二十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今年,阿克苏地区旅游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全地区全域旅游为主线,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以打造南疆乃至新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阿克苏地区旅游局负责人说,构建“三核、十区、二十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即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龟兹文化遗产旅游区、南疆旅游集散中心三大核心聚集区;阿—温城市休闲旅游区、独库公路库车段自然风光旅游区、温宿环天山大峡谷自驾游旅游区、阿克苏河和渭干河流域两个百万亩生态林观光旅游区、阿拉尔军垦文化旅游区等十个旅游区;重点打造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阿克苏市森林公园、阿克苏市丝路古镇奇石文化产业园、阿克苏市湿地公园、阿克苏柯柯牙采摘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园、库车龟兹文化旅游产业园、阿瓦提刀郎部落景区、乌什沙棘林景区、乌什燕泉山景区等20个特色旅游景区。

  阿勒泰地区:加速实现“旅游+”融合式发展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胡俊秀报道)如今,走进阿勒泰,游客见到的不再是单独的一处处景点,四通八达的公路串联起各景区、乡村,无论是站在口岸眺望国界,还是在哈巴河县、可可托海镇的服务节点区域休息,哪怕只是一个景区的干净水冲式卫生间,都能让你感受到旅行的便利,感受到处处是美景的惬意。

  今年阿勒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还将有更多的新变化,目前阿勒泰地区正加速实现“旅游+”融合式发展。今年的《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报告》中明确,为了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打通交通线路,积极推进干线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旅游公路建设,实施“空中巴士”计划,年内将完成阿勒泰机场改扩建工程。

  “不但要让游客行得畅通,还要让游客在阿勒泰能够享受高品质的旅游服务。”阿勒泰地区旅游局负责人说,今年阿勒泰地区准备利用100亿元边疆建设基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高等级酒店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扶持和引导阿勒泰牧游人家、图瓦家访、塔拉特村等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宿建设。对乡村游示范村、农牧渔家乐进行奖励。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制定阿勒泰地区“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年内新建标准化旅游厕所29座、重点公路沿线厕所20座,改造一批农牧业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在重点景区沿线建设集信息咨询、餐饮售卖、行李寄存、医疗救治、物流集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旅游驿站体系,满足自助、自驾游和牧民转场服务需求,让游客所到之处都有美景的享受、舒适的体验。

  

  惊蛰至,春风拂面,天气回暖。3月4日,哈密市一位小朋友在放风筝。蔡增乐 摄

  伊犁州:绿水青山换新颜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报道)“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欣赏了冰天雪地的那拉提,看习惯了夏季草原的绿色,突然间一接触冰清玉洁的白色,还有点不适应。但是仔细观赏,那拉提景区的白色也很美丽。随后驾车游览了一遍冬季的伊犁州,清澈的河流、晶莹的冰川、雄伟的山峰,挺拔的青松,构成了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值得一游。”3月2日,伊宁市民王焕高兴地说起冬游伊犁之感。

  伊犁之美正在以全域旅游的方式呈现,绿水青山换新颜,随着伊犁州创新发展全域旅游,这种美显现得会更加楚楚动人。伊犁州旅游局党组书记董永昌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今年伊犁州旅游局将以重点任务为抓手,夯实全域旅游发展根基。将按照伊犁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指导各县市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总体规划、创建方案,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督促各县市抓落实,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研究制定促进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机制。

  今年的旅游业发展中,伊犁州将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积极指导完成16部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自治州康养旅游专项规划,对康养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重点支持夏塔、霍尔果斯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同时,积极推进5个国家4A级和一批国家3A级、2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喀拉峻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区、那拉提景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取得显著成效。另外,积极谋划实施旅游风景道项目,打造天山5A级陆上风景道、伊犁河谷空中风景道、塞外江南水上风景道和世界顶级旅游列车观光线,争取州直县市完成20亿元的旅游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墨玉县:打造民俗旅游精品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陈海成报道)“走进墨玉县老城区,富有民俗风貌的建筑修葺一新,统一颜色的外墙面显得温暖、朴素而富有生机,这是老城给我最温暖的记忆。”3月4日,回乡探亲的河南籍大学生张薇薇回忆起春节逛老城时,仍然激动不已。

  墨玉县旅游局局长唐英说,墨玉老城也是他们的民俗旅游精品,就在墨玉县县城。老城是一片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少数民族聚集街区,为了改善居住状况,由政府补贴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对老城区进行了改造。既改变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保护了街区历史风貌,又拉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增收。现在的墨玉老城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老城街区的基础设施,拓宽了街道,实现了通水通电,实施了垃圾收集清运工程。改造中墨玉县政府还支持居民开展房屋加固改造,统一房屋外立面风格和色调,凸现民俗风情和地域风貌。

  “目前,墨玉县旅游局正在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家的干劲十足,已经谋划好了今年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今年,墨玉县计划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65亿元,同2017年任务量相比,同比均增长10%。今年,我们将督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尽快完善墨玉老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提升规划、墨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努力推动墨玉老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今年年底,游客在墨玉老城更能体验到浓郁的民俗风情,感受到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氛围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氛围。”唐英说。

  赛里木湖景区:加大绿化推进力度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纪洪福报道)“赛里木湖之旅,最有趣的就是看赛里木湖的冰雕、雪雕,碧蓝的天空,映衬着白雪,太美了。感觉还是在新疆过年好,既吃到了新疆特有的马肉纳仁、拌面、抓饭,又看到了皑皑白雪。相信这次旅行会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3月4日,回忆起在博州的探亲之旅,朱伟的心里还是有点激动。

  在朱伟的记忆中,赛里木湖的生态原来没有这么好。最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赛里木湖越来越美。隆冬季节赛里木湖瑞雪飞舞,银装素裹,雪涌水凝,苍松与白雪交相辉映,构成一派壮美景色。每年的五月至六月,正是赛里木湖畔鲜花盛开的季节。这时来赛里木湖可以看纯净的蓝天,清澈的湖水,嫩绿的青草,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花。

  赛里木湖景区管委会主任刘庆说,近年来,博州全面加强赛里木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景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赛里木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年,博州赛里木湖景区还将以总目标为统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总基调,以打造国际度假旅游景区为目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抓稳定、保生态、促发展,加大绿化推进力度,让山更绿水更清。今年计划重点在综合服务基地种植6公里长、50米宽的防风林带,种植云杉12万株、桦树5000株;在乳海及道路两旁种植乔灌木1200亩;铺设灌溉管网1625亩,确保绿化用水,提高植被存活率;加大湖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点修复环湖道路两侧草场,对生态固岸全面收尾,争取实施国家湿地保护项目。

  昌吉市:着力打造新景区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梁宏涛报道)“今年,昌吉市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以‘全域旅游’为主题,通过产业推动,以‘生态+、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做实农业农村农民各项工作,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3月4日,昌吉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敏着力介绍了昌吉市“以旅游促融合”的发展思路。

  “该景区暂定的名称是‘天山百里丹霞侏罗纪公园’,规划范围约为953.8平方公里,包括西天山断裂带上的丹霞地质地貌和南部山区三屯河流域的雪山草原丹霞地貌区。该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天山山脉的景观带来看,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该景区最大的发展优势。”昌吉市旅游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可直接或间接拉动昌吉市的8000人就业,能够极大地带动昌吉市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

  此外,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昌吉市2018年还将启动阿什里乡摹运动特色小镇、北部荒漠生态公园等多个新增旅游项目的建设。

  伊吾县:生态之城展新姿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贾增宽 通讯员马新亮报道)“连绵起伏的喀尔里克群山,虽不高耸但皑皑的白雪跟天边的云彩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俨然一座登天的梯。想不出一个好词语来赞美这里,或许这里本不需要赞美,纯净、自然、朴实、惬意恰恰才是喀尔里克山的魅力,这也是伊吾县生态之城展现出的新姿。”这是3月4日,西安游客燕萌望着喀尔里克群山发出的感慨。

  “良好的生态之城造就了我们丰富的旅游资源,喀尔里克群山只是伊吾县魅力展现的一角。除了众所周知的烈士陵园、胡杨林、鸣沙山、乃楞格尔草原、幻彩湖外,伊吾县还有下马崖清朝军事古城堡、拜其尔古墓群及卧龙山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目前,我们已打造A级旅游景区3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近年来,伊吾紧紧围绕‘休闲、度假’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旺县’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三色旅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金色旅游)。”伊吾县旅游局局长满晓霞说。

  今年,伊吾县将积极创建伊吾胡杨林国家5A级景区,县城(整体)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伊吾河打造生态游品牌。另外,今年在生态建设中,伊吾县还将从各乡镇实际出发,深入探索“一乡一品”的特色林果业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满晓霞说,“十三五”期间,随着G335、G331高速公路以及淖毛湖通用机场的建成使用,旅游交通条件将显著改善,伊吾县将借此良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休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