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大田土堡群作为福建土楼鼻祖,为何迟迟打不开旅游市场
大家都知道,福建土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世人所瞩目。也是福建旅游市场中开发较为成熟,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闽中地区,还分布着一种年代更为久远的防御性建筑——土堡。而且这种土堡建筑,也被众多专家学者定性为福建土楼的鼻祖。也就是说,福建土楼是在土堡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
土堡与土楼的区别,在于土堡在形式上,只是外围寨墙与内部居住的简单叠加,究其原因,更为原始,也更为简便并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是一种小型化的城堡。而土楼则是融防卫需求与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经长期演变而衍生出来的另一种新的居住建筑形式。
▲福建土楼内景
其实,福建土堡的历史悠久、造型各异,完全可以和福建土楼相媲美。只是因为被外界所知的时间比福建土楼晚了半个多世纪,因而在知名度上远远不及福建土楼。尽管如此,凡是参观过福建土堡的人,无一不被其巧妙的设计、精湛的施工、巨大的体量、别致的造型所震撼。
▲福建土堡内景
福建土堡主要集中在闽中的大田、尤溪、永安、沙县等地区。其中,据史料记载,光是大田县就曾有大小土堡近千座。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大田县发现了大小土堡近百座,是目前所知的福建土堡类建筑中,现存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种类最全的县,被誉为“千堡之城”。
大田土堡目前已经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安良堡、芳联堡、泰安堡(广崇堂)、琵琶堡等五座土堡,其特色性、完整性、系统性、建筑艺术的特殊性,基本代表了大田土堡的精华。另外还有两处土堡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镇东坂村安良堡
▲建国镇建国村琵琶堡
▲太华镇小华村广崇堂
▲太华镇小华村泰安堡
▲均溪镇许思坑村芳联堡
在前不久,志远天下行曾对大田的这五座“国保”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土堡不仅保存完好,有些土堡有周边环境仍然是原生态,完全没有现代形式的建筑参差其间。这些土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各具风韵,传统工艺和文化独具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有着很好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景。
▲芳联堡内部有大量的精美木雕、石雕、彩绘、泥塑等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游人蜂拥而至,火爆的旅游市场,给当地居民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收入。而福建土堡却仍藏在深闺无人识。据志远天下行所知,目前唯一对游客开放收费的土堡景点,是三明永安的安贞堡。但也只是售卖门票而已,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是什么原因,让闽中大田守着土堡这么好的资源,却为何迟迟打不开旅游市场?或者换度思考,大田土堡的大门到底要不要打开,以及如何打开?这也是今天志远天下行要给大家聊聊的话题。
原因一:交通不便
大田素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多山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这里匪患猖獗,才有了土堡这种防御性建筑的出现。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几百年过去了,土堡早已失去了其最初的居住、防御、储藏等功能,变成了一种仅供研究及观赏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是对土堡最好的再利用。
▲泰安堡四周均有碉式角楼
▲芳联堡角楼处设置了一个弹药库
但是,地处闽中山区的大田土堡,由于交通不便,也是阻碍大田土堡开发、吸引游客的最大问题。志远天下行根据对大田这五座“国保”级土堡进行实地考察中发现,若要到这里,都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只能自驾前往,而且往往需要翻越很长一段弯曲的窄小山路,有些地方甚至连车子都无法抵达,更不用说让旅游大巴车进入了。没有了目前庞大的自驾车群体和旅游团队,任何一个景区(或景点)都无法把旅游市场做大做强的。
▲通往琵琶堡的石阶小径
原因二:开发成本高
大田土堡,始于宋,盛行于明末清初,清晚期土地堡在各乡村比比皆是,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有零星建造。不过由于土堡外部大多采用土石砌墙、内部为木结构建筑,很多土堡又是经过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多数已经老化,加上年久失修,已经变成危险建筑,无法做为居住或储藏之用了,更不用说做为景点对外开放了。因此,对土堡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安良堡已经脱落的斑驳墙体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对土堡进行维修呀。说是这么说,但是对“国保”级建筑的维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经过相关部门报批,而且也要修旧如旧,不能翻新或重建,或改变原有的建筑材质和格局等。
而且对古建筑的修复,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用传统的建造技艺和特殊的建筑材料来完成,而这正是目前古建筑修复最大的困难所在。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近百年来,闽中地区已经再也没有乡村会建造这种土堡建筑,能够建造这种土堡建筑的师傅,或许早已失传了,后继无人,要想用传统的方法来修复土堡,显然是不现实的。
▲泰安堡内部几期复杂、又严重老化的木结构建筑
再则,开发成本较高。投资过旅游开发的人,应该会清楚,古建筑的开发,其投入是最大的,比起重新建造一座仿古建筑,古建修复的成本要高很多,后续的维修成本也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加上有实力的旅游开发公司介入,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原因三:体量小而散
大田虽然是闽中土堡现存数量最多的县,但不像福建土楼,是集中成群地出现,每一座土堡与土堡之间,往往会相隔较远的距离,体量小而分散,是大田土堡的现状,这也极大地影响旅游市场的开发。
▲大田土堡往往是以单一建筑形态出现
举个例子说明,福建土楼之所有能够吸引游客,卖出那么高的门票,那时因为福建土楼都是以土楼群的形式出现。在同一个乡村往往会有几座甚至几十座大小不一的土楼,数量多、体量大,游客在一个土楼景区,就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形态的土楼,虽然花了高票价,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划算的。
但是土堡就不一样了,大田县五座被列入“国保”单位的土堡,每一座都相隔有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也还好,关键是,在这几座土堡周边,没有其它附加的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景点,游客千里迢迢而来,转一下就没东西了,体验感不足。
▲土堡的体量小、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深度参观、体验感不足
原因四:缺乏意识
大田土堡虽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但是由于缺乏意识,导致大田土堡日益破败倒塌,不为世人所知晓,实在可惜啊。
▲芳联堡虽然有人居住,但也已经破败不堪了
这里所说的意识,有两种,一种是保护意识,一种是开发意识。
前面说到,对大田土堡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土堡仍然因为无法及时修复而导致毁坏消失,成为无法挽回的憾事。虽说资金和技术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保护意识才是最关键的。文物部门不能兼顾到所有古建筑的修复,这就需要当地村民有意识地、自发性的进行维修保护。当然,这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引导。
▲安良堡的高堡墙及墙上小房
时任大田县博物馆馆长的陈其忠老师,曾参与了全国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大田文物的保护、对古建筑的研究特别是土堡建筑的研究,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陈馆长就大田土堡的保护,举了一个“安良堡”的例子。
▲陈其忠馆长(中)为《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魏新老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陈名实老师介绍安良堡。
当时他们的文物普查小组来到安良堡考察时,发现安良堡正面左侧的角楼已经倒塌了,当地村民也已经放弃了这座古堡,不想维修(或是没钱维修),任其消亡。熟知古建筑的人都知道,古建筑一旦无人居住或使用,不用荒废多久,便会很快倒塌。而且一旦有个地方塌掉,会形成连锁反应,过不了多久,整座建筑也将不复存在了。
在陈馆长的积极引导下,安良堡倒塌的角楼得到修复,很快,也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提高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有效开发。
▲安良堡左侧角楼有重修过的痕迹
有时候,对古建筑的开发再利用,也是一种保护古建筑的确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地方政府或土堡主人无法提供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这就需要外界的资本介入,在不改变古建筑主体结构和面貌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对古建筑进行开发利用,成功吸引游客来此参观游览、体验消费,利用旅游收入,对古建筑再进行积极保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就是开发意识,以前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不知道、也不想如此大费周章地开发旅游,觉得投资旅游,回报太慢,村民的积极性也不高。现在很多地方大搞旅游开发,不仅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结构,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着实让很多人眼红。
▲期许
但是大田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村民祖祖辈辈守在这里,传统的观念,决定了他们无法跳出思维,不知道、不懂的、也不愿意利用祖辈留下的土堡,进行改造开发,供游人参观。这也阻碍了许多原本想来大田土堡投资旅游开发的企业老板。如果一个再美、再好的地方,但是本地人都不支持的话,就不要谈旅游开发了,因为到时候会遇到各种阻力!这个问题志远天下行相信许多旅游开发公司的老板应该深有体会吧。
▲守望
芳联堡是大田县所有土堡中,唯一一座有人居住的大型土堡。土堡内部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绘、灰塑等,非常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而且芳联堡距离大田县城较近,交通方便,是最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土堡之一。在2013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地方政府曾有过要对芳联堡进行开发,将其打造成一个景点,以其来吸引游客,带动大田旅游。然而,却由于芳联堡的原住民不理解和不支持而搁置多年,错过了旅游大开发的黄金时期,实在可惜了!
▲芳联堡内部结构
原因五:定位不准确
其实大田这几年也想依托土堡,打开旅游市场的。安良堡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在开发的土堡,一条道往桃源镇东坂村的双车道,预计年底就会通车,届时,游客来安良堡就会更加便捷了。大田茶天下景区更是大田县第一个国家级3A景区。
▲美丽乡村——东坂畲族村
▲大田茶天下景区
安良堡所在的东坂畲族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中也恢复了太极鱼塘,并修建鱼塘水上木栈道,铺设环塘青砖步道,完成池塘蓄水、观赏鱼放养、水生植物种植;在村干道种上紫薇、樱花并清理河道,同时新建停车场、改造牛栏茶屋、休闲驿站、特色民宿等一批观光旅游设施。经过努力,这座千年畲寨正在重焕生机,培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民宿旅游特色产品。
▲安良堡旁有一座用传统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
“大田茶天下”应该是目前大田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景区的景区。为了傍大田土堡这张名片,茶天下景区还以安良堡为原型,在茶山上修建的一座仿土地堡式建筑特色的民宿。这里所产的高山美人茶,虽然没有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的声名远播,但也有相当部分的拥趸,在福建这个产茶大省,也占有一席之地。
▲远眺茶天下景区
但是,问题来了,知道大田土堡的人多吗?来茶天下品茶的游客多吗?不用说福建以外的游客,就连周边的游客,选择出游目的地,很少有人会想到来大田看土堡!开发不彻底,定位不准确,宣传不积极,引流不到位,这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仿安良堡建筑风格的民宿
但具体要怎么做,这也是目前大田旅游开发的相关部门和企业所要考虑的事情,不是志远天下行一个人,说几句话,就能够明白的。建议还是要多走出去,参观别的地方已经运作成熟的类似景区,将人家成功的项目引进来,避免重走别人失败的弯路,取长补短。多听一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找几家有实操经验的旅游开发运营公司来推动大田土堡旅游。
▲茶天下民宿内中庭适合举办中小型活动
原因六:缺乏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
发展乡村旅游最怕的是不考虑客观实际,认为“是乡村就能发展乡村旅游”,对投资开发项目不作科学论证和规划,忽视交通、食宿、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原住民利益等重要因素,缺乏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最终导致投资项目没有成为财富反而变成包袱。
▲是坚守还是推出,是留给大田人民必须思索的一个问题
大田的旅游开发较晚,缺乏经验,这是可以理解的。原本大田的旅游热潮,是可以提前到来的。2012年,国内发行量最大、也是最权威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有一期专门介绍闽中古堡。其中,大田古堡占了最大的篇幅着重介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摄影圈和文史方面的专家。2013年,安良堡等五座大田古堡成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良堡所在的东坂畲族村也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摆在那里,可惜大田没有好好利用这几波机会,白白浪费了这几年旅游开发的黄金时期。
▲坚持走下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
现在知道了,也不是太晚。安良堡的开发、茶天下的推出,以及其它休闲山庄的建设,就是大田旅游腾飞的起点。相信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当地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旅游团队,来开发大田土堡,通过有效的包装和运作,将大田土堡的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位于大田县城旁的翰林山庄是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大田土堡旅游开发建议
归根结底,大田古堡的大门是一定要打开的,而且要开得彻底,这才能有效地对土堡进行保护。那么这扇通往外界的大门打开之后,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宣传、如何引流、如何管理,是大田旅游人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了。志远天下行这里有几点小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大田也是洛神花之乡,洛神花茶是不错的伴手礼
1、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打造符合自己的旅游品牌、旅游文化和体验环节;
2、全民创业,引导和培育当地居民参与,把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到一个产业链上,形成餐饮、住宿规模,同时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优势项目进行股份化管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通过旅游,带动传统农业生产,丰富农特产品,提高议价能力;
4、实施差异化旅游运作模式,打造上下延伸的旅游产业链,多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志远天下行,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于作者
资深户外活动领队、大型活动策划师、旅游营销规划师、闽南文化推广者、自由撰稿人、业余摄影师、旅游体验师、旅行家。
更多信息,请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志远天下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