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究竟什么样的旅游算作“黑色旅游”?笼统地解释,“黑色旅游”就是以战争、死亡、灾难等悲剧性事件为主题吸引物设计旅游产品,通过这些激发大家探求另类旅游体验。小编个人觉得“黑色旅游”,重要的是大家都以怎样的心态去参观的。这些地方的确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但很多人付费去参观一个景点时,那种心态就未必只是单纯地学习、缅怀了吧?

  有人觉得,政府与社会都只是把天灾人祸变成一种商业消费,而不是承担责任。小编给大家盘点了全球具有代表的“灾难景点”,留待易友们自己思考。

  美国9.11——世贸纪念地、美联航93号航班纪念园、五角大楼国家纪念地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2001年9月11日上午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对美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更有近3000人不幸罹难。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时隔10年,美国建成了世贸纪念地、美联航93号航班纪念园和五角大楼国家纪念地。昔日的袭击遗址成了新的旅游热点。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仅2011年7月至9月两个月间,超过38万人预约了纪念馆的门票。2005年有公益机构组织私人旅游团,由恐怖袭击当事人,如911事件中的急救员、幸存者等带团,组织游客前往观光。2006年时,有超过20万人参加了徒步游览(费用为每人20美金),而在“归零地”的另一边,免费的911纪念馆预览点自2009年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近240万参观者。但是这场华丽丽的“消费盛宴”并没有引起反感并且也未触痛公众神经,原因在于一切由公众自发而起,并非刻意而为。

  卢旺达大屠杀——基加利大屠杀纪念馆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进行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这次有组织的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基加利大屠杀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卢旺达大屠杀而建,自2004年4月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众多外国国家领导人,以及不计其数的外国游客。位于山腰间的纪念馆本身也是一座墓地,这里埋葬着超过25万名大屠杀遇难者。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卢旺达Ntarama镇大屠杀纪念遗址,墙上和地板上满是衣服。

  关于这次屠杀,小编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

  柬埔寨S-21集中营——吐斯廉屠杀博物馆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认真地看上图里展示的照片,仿佛能看到柬埔寨那段黑暗的历史。

  1975年至1979年年间,这里曾被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政权用作屠杀的地点。这里的前身是一所高中学校。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1975年至1979年间,据估计有14000至15000人被囚禁在S-21集中营(部分人相信总数超过20000人)。前期的犯人主要是朗诺政权时期的政府官员、军人以及学者、医生、教师、僧侣等;后期的犯人主要是红色高棉政权的党员、士兵甚至一些高级官员。犯人到达集中营照像存盘之后会被带去进行审问,集中营的审问是让犯人承认自己的罪行,而且会受到殴打、电击、热烙或是悬吊等各式各样的酷刑。审问过后,犯人们以及他们的家人会被带往琼邑克灭绝中心予以杀害。

  1979年,该集中营在越南军人的进攻中被揭露,1980年,集中营作为“赤柬大屠杀博物馆”而重新对公众开放,平均每天大约有500次访问;2009年,该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

  拉脱维亚的Karostas Cietums——军事监狱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2015年8月28日,拉脱维亚利耶帕亚,Karosta前军事监狱开设志愿体验监禁的活动。Karosta军事监狱和海军基地的历史可以延伸超过一个世纪,占据利耶帕亚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还主宰着俄罗斯帝国。该军事监狱于2002年对公众开放参观,志愿体验监禁活动是其中吸引游客的项目之一。

  这里有个特殊活动。游客可以体验不同寻常的冒险,穿着以前的囚犯穿的鞋子体验一下他们经历过的孤独、黑暗和凄凉。一群高中生被关在牢房里过夜,只为了等到凌晨两点被守卫叫醒接受他们的审问。

  法国奥拉杜尔屠杀——奥拉杜尔旧村庄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1944年6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纳粹德国党卫军的部队攻进奥拉杜尔村制造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杀害了642个名平民,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并将整座村庄烧为平地。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二战结束后,奥拉杜尔村没有重建,只有石头地基遗留至今,成为法国饱受战争苦难的历史见证。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1986年4月26日,在进行一项实验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2011年1月1日,乌克兰政府日前宣布,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周围地区将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德国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纳粹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它曾经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记录”。约110万人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和苏联俘虏。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1947年7月2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

  印尼火山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2006年5月29日,鲁西(Lusi)泥火山在毫无预警之下突然喷发,泥浆从地面裂口滚滚涌出,淹没了12座村庄、30家工厂、数十间商店和靠近泗水市的一条繁忙高速公路。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这场被称为世上最稀奇灾难之一的事件当时有12人死亡,4万人逃离家园。

  灾难景点的残酷:为何“黑色旅游”悄然走红?

  小编觉得,自拍得分场合才行。

  将近十年,那片被火山泥覆盖的大地现在成了一个新旅游景点。

  如果一趟“灾难旅游”具有一定教育价值,而游客们又能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那么这样的“灾难旅游活动”是应当被鼓励的。对于在灾难遗址上自拍的行为,小编倒是觉得太不适宜,显得很不尊重很戏谑历史。你怎样认为呢?到底灾难能不能成为“消费品”?欢迎易友们跟帖讨论。

  (编辑: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