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四大机遇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
央视网讯(记者 郭城 高宇婷)“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劳动变成了运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农村闲置土地利用了起来,农民闲暇时间重拾了起来,传统的农耕文化也提升起来。”孙中华说。
6月24日,以“美丽乡村全球共建共享”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正在进行,在致辞中,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让很多农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他认为,建设新农村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让农村常驻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香草,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
孙中华介绍,近年来,农业部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有利地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790万,带动了550万户的农民受益。
孙中华表示,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村镇化规划布局当中重要的领域,必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必将受到城乡广大居民的更大亲睐。”他说。
其次,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并且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再次,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据了解,2015年我国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6.1%,城乡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31195元。“市民远离城市喧嚣,到乡村望蓝天白云、看碧水、呼吸新鲜空气、品特色美食愿望更加强烈,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孙中华表示。
最后,改善的农村设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中央将三农工作放在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社会水平明显提高,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中华说,“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创新创造为境,古朴村落为行,推动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孙中华认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个建设过程即是乡村调整发展方式的过程,又是催生新兴产业形态形成的过程,更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