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东兴市红色旅游再升温

  

  

  3月13日傍晚,夕阳斜照在中越友谊纪念碑上,唐子秀脱下了戴了一天的“小蜜蜂”,结束了一天的讲解工作。唐子秀就职于广西东兴边海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东兴市内红色景点的讲解工作。

  

  “‘丹心为党进边城,一代闺中巾帼英,亮节高风人景仰,千秋万载留芳名’说的正是钟竹筠烈士。钟竹筠时任中共防城县第一个支部——东兴支部书记,支部共有党员9人,在东兴支部的领导下,东兴掀起了空前的革命高潮,揭开了东兴人民举起镰刀铁锤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序幕。”在东兴支部纪念碑下,唐子秀绘声绘色地讲述钟竹筠的故事,带领党员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中共防城县第一个支部——东兴支部成立于1927年,是防城港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推动了当时党在广东南路基层工作的开展,为东兴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东兴支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点,是东兴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东兴红色旅游线路中的核心景点之一,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考察学习。

  

  据悉,“重走东兴汇路之旅”“中越友谊之旅”“中共东兴支部星火之旅”“我为祖国巡边之旅”4条红色旅游线路,是东兴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通过整合全市红色资源而打造的体验教学式旅游线路。自运营以来,旅游线路逐步完善,游客逐年增多。

  每一段旅游线路都与一个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事件紧密关联。1958年,中共东兴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越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国帝国主义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教育后人,建造了中越友谊纪念碑。1959年4月5日,5000多名中越军民参加了纪念碑的落碑典礼,1962年6月,中国戏剧协会主席,我国著名剧作家、诗人、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在瞻仰了“中越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作了《登中越友谊公园》一诗,以“鲜血凝成兄弟谊,隔河辉映两丰碑”抒发了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情谊,肯定了位于北仑河两岸的中越两国革命烈士纪念碑具有深远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意义。1995年12月,中越友谊纪念碑被自治区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七一前后,东兴市的中小学生、干部职工、军人等都会前来瞻仰扫墓。

  

  “重走东兴汇路”不同于其他路线地点众多,这里仅仅三个地点,却串起了当时广大华侨思念祖国望眼欲穿的情感。同时通过这条汇路,大批的抗日物资从海外运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兴侨批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重要节点。

  “我的家以前住在木兰街那边,就是口岸边上,那个时候会有不间断的物资从口岸运上来。”年近80岁的“老东兴”梁喜玲说。近年来,他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又更加清晰了。因为当地党委、政府牵头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把原来的东兴汇路打造成体验式旅游景点。周边街道还会出售一些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念品、书籍,这些不仅加深了东兴市民对东兴历史的认识,还给他们带来收入。

  

  东兴市通过主题线路设计,将本地红色资源作为培训干部的“活教材”,通过体验式旅游教学,让革命旧址成为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也用这4条线路牵活“红色资源”,实现“红色资源”优势向教育资源、经济资源转化,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据了解,4条旅游线路运营以来,人数逐渐增多,2021年初至今,共接待旅游团100多批,共计4000多人。

  记者:谭海东 曹晓玟

  编辑:苏世钰

  审核:黄诗林

  监制:卢广才、何秋珊

  出品:东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