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美丽的耶路撒冷旅游, 穿越千年的朝圣之路

  想起耶路撒冷(Jerusalem),你会联想到什么?一个神圣之地Holy Land?圣经内的故事?教徒朝圣的地方?犹太人的城邦?城墙上的激光Show?

  不同人会有不同视角及聚焦,以上统统都不能否定,抱着什么角度不要紧,只要开放而不偏见就好。

  别以为只是教徒才喜欢游耶路撒冷,虽然很多景点都有圣经故事的背景,不过那些故事也是历史,是公元前后以列色王国的事蹟。就算你不相信,且当作野史看待。虽不是教徒,但乐于游走其中,抱着看古迹及文化体验的心态,多去了解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

  古城生活文化

  来到以色列有一点是不能不注意,必须入乡随俗,那就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以色列人(更准确的是指犹太人)每周只工作四天或四天半,学校星期五不用上课,周五的中午后机构亦开始休息,包括:博物馆、商店、政府及私营机构,直至周一才如常办工,部分博物馆及商店会周日重开。

  跟游客最切身相关的是交通,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之间就是犹太人的安息期,这二十四小时交通会停驶。商店关门,连旅馆也会提醒旅客在安息期暂停入住及退房,娃娃所住的Hostel也自动延迟至周六下午退房,等员工回来运作。

  想真正体验安息周末,可以跟着当地人一起赶在店铺关门前购物,因为有两天超市、小店及市集也会休息,人人都买满满的回家欢渡假期,那种气氛及节奏很紧张兴奋的,好像我们过大节日一样。

  

  安息日前的大市集

  在耶路撒冷仅有一点不同,这里有四大族群区域: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徒区及亚美尼亚区,每一区都有不同的生活节奏及文化,就是假期也不同,所以令到旧城不会真的静止。 犹太区当然就是守安息日由周五开始,但穆斯林就是周六休息,回教寺周六用来祈祷不开放参观,而基督徒只守周日礼拜。因为旧城不会静止,旅人最方便就是住近来迎周末。

  

  大马士革门(Damascus Gate)临近穆斯林区,这一带在安息日仍有商业活动

  对于耶路撒冷的第一印象是出奇地古典,街上充满绅士淑女,尤其在安息周末。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传统的犹太教徒,装扮是身份象征。男的总是穿白衬衫配黑色西服套装,还要戴上礼帽,女的就是整齐优雅的西裙,差点以为看舞台剧。

  

  犹太人的衣着反映了信仰程度及阶级,这种戴皮草礼帽的男士是要说明他来自富贵人家

  犹太人自出娘胎就是教徒,跟穆斯林家庭同理,只视乎日后各自的虔诚程度,旁人从衣着可以看得出来。最传统的犹太男教徒会穿起西服长大衣,通常是上了年纪的长辈,一般的就穿普通西服,未婚的男性会在白衬衫缚上长流苏,露出外套的边缘。现代亦有年青教徒只在安息日及上教堂才会作西服打扮。

  犹太人的城邦

  犹太人将在这块土地上繁衍昌盛-旧约耶和华祝福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被天使赐其名曰“以色列”-新约圣经记载

  历史亦记载,雅各的后裔大卫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于耶路撒冷,由此这块土地成了犹太人的根源。在古都的西面 Mount Moriah,相传世界就是由这个山的基石所创立起来,所罗门王就在基石上建立了第一间神殿,直至巴比伦入侵将神殿毁掉。七十年后,犹太人回来复国在原址建立第二间神殿,国土再被罗马帝国攻占并毁坏神殿,之后的日子,犹太人仍不忘这片根源圣地,神殿余下的一面墙就成了他们遥望却不可接触的一个心愿。

  

  位于雅法门的大卫塔(Tower of David)晚上会化身激光show场地

  

  旧城内仍可见古罗马时期的遗迹

  最后犹太人再度踏足这片圣地,西墙(West Wall)就成了他们纪念昔日及与神最接近的地方,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很多来祷告的信众也会感触落泪,因此,这里也成为世界闻名的哭墙。

  

  从高处俯视整个哭墙广场

  西墙在安息日黄昏过后达至祷告的高峰期,人山人海,而这天也是严禁摄影日,在广场范围内一概不能拍照,就算自拍亦禁止,巡逻深严。在西墙祈祷有一定规矩,祈祷区分为左男右女,先要在广场上的水亭洗净双手,以示净化心灵与神沟通,更重要的是尊重西墙,只能以清洁的手触碰墙壁。

  朝圣之地

  在旧城内众多教堂及古迹之中,最为信徒追奉的算是十四站的苦路(Via Doloroa),据说路线是十四世纪时由圣方济教会修士编排,到了十八世纪正式广泛为信徒朝拜,纷纷来体会耶稣背负十架以死为世人赎罪的沉痛。

  要走苦路,最好是由穆斯林区的狮门(Lion Gate) 进入古城,那就连带苦路以外的景点都不会错过。普通游客也会慕名走一趟,藉此有路线可依,可以有系统的游览。

  

  狮门对面的橄榄山下布满古墓

  

  苦路纪念碑以图述整个过程,对于非教徒游客较容易明白

  第一站﹕审判耶稣的安东尼亚堡遗址。

  

  安东尼亚堡遗址

  第二站﹕新约圣经中的铺华石处,由此耶稣背起十架上路。

  

  铺华石处现在是修道院

  第三站﹕耶稣首次跌倒的地方,现在是十五世纪始建的天主教堂。

  

  第三及第四站近在咫尺

  第四站﹕就在第三站旁边,耶稣跌倒后看见圣母玛利亚。

  第五站﹕西门被士兵迫他背起十架倍同耶稣上路,期间耶稣误将手印在教堂外墙上。

  

  第五站墙上的耶稣手印

  第六站﹕传说中有一位妇女为耶稣抹去脸上血汗,此地现在是天主教堂。

  

  由第六站起开始转入市集

  第七站﹕耶稣再次跌倒,现在是市集通道。

  第八站﹕耶稣安慰在场的悲伤妇女,此处现已布满商店。

  

  市集中的每个苦路站点都有特别标示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现在是东正教堂的前地。

  

  第九站的东正教堂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平台

  第十站﹕到了刑场,耶稣被脱掉所有衣服,这片地被译为骷髅地,后世在此建立了圣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re),成为信徒心目中的圣地,也是东正教的总部。

  

  第十站及之后均发生在圣墓教堂内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现在教堂的上层以一个圣坛来纪念。

  

  圣墓教堂内的十架圣坛

  第十二站﹕耶稣气绝死在十字架上,在圣坛旁边以画像来悼念。

  第十三站﹕耶稣的尸首被放在涂膏礼石 (Stone of unction)上,涂膏后以布裹着,那片裹尸布印了耶稣面容,后世视为圣物收藏。而礼石现被安放在教堂入口正对,连绵不断有信众到来触摸祈祷。

  

  教徒带同吉祥物到涂膏礼石上祈愿。我们东方信仰的开光及带随身物拜神保平安,跟他们异曲同工

  第十四站﹕安葬耶稣,现在教堂内的礼堂摆放了当日安葬的小房子(edicule) 供信众朝拜。

  

  众人排队进入安葬耶稣的小房子内朝圣

  关于耶稣的墓穴,也有不同说法,在耶路撒冷古城外的花园墓(Garden Tomb)被认为才是真正的圣墓。

  在耶路撒冷旧城看到信众的祟拜及祷告,发现东西方对于信仰及习俗,都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原来敬拜的态度不分种族,世界相同。

  

  沿城墙上走一圈可以极目观赏整个城内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