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山: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金华山承载着金华百姓的乡愁。丰富的自然资源,璀璨的历史文化,优越的交通区位,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都为金华山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将金华山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是摆在这一代金华山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锚定目标定位 理清发展思路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两个先行”新征程的开启,金华市委八届二次全会“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宏伟蓝图的系统擘画,以及提高婺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出海”工程,推动婺学、婺剧、黄大仙等文化海外传播的要求,给双龙风景旅游区明确了战略方向。双龙风景旅游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引,坚持战略思维、一线攻坚,做到重点突破、闭环落实,全面构建了金华山“1469”工作体系。
明确“一个总目标”: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最近几个月,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赴多地景区考察。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的雪窦山引入夜游沉浸式旅游新业态;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立足山林资源进行扩容提质,打造游步道、索道等网红打卡点……一路考察,一路反思。老牌景区面对着同质化的山水资源,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差异化转型升级之路。
根据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越绝书》记载,金华山在1800多年前与华山、泰山等“五岳”齐名,被视为“神山”。金华山虽无华山之险、峨眉山之峻,但百年红色文化、千年儒学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万年上山文化在金华山兼收并蓄,形成了金华山强大的文化磁场,为建设中国文化名山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文化基底,打出文化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将金华山打造成为金义主轴八婺文化的制高点、金名片,是金华山在传统山岳景区中脱颖而出的路径。
举办徐霞客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鹿女湖国际音乐节、全国瑜伽公开赛、小西湖露营节、百公里越野挑战赛,华东最大的高山森林露营基地、“小冰岛”矿山遗址公园正在规划建设……市旅游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金华山作为一个老牌景区能焕发活力,离不开近年来不断举办的各类活动,之后将围绕‘打造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积极组织体育赛事,开展有趣味、有影响力的活动,打造新时尚生活空间,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休闲度假地。”
加强顶层设计 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拥山兴旅”。
旅游区规划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其中管委会管理双龙风景旅游区及罗店镇、赤松镇辖区,面积共计150平方公里。山上山下整体规划、联动开发,地域广、资源多,发展潜力巨大。从大金华山山脉看,山脉东起义乌分水塘,西至兰溪大云山,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10余公里,面积600多平方公里。
山脉横亘的广度,历史文化的厚度,母亲山的温度,决定了金华山的使命自觉性。必须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提高市区旅游首位度为突破重点,推动全山联动,构建大金华山旅游发展格局。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实干,为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和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二是“融城发展”。
金华山距离金华城区仅4公里,距人民广场不到8公里,距金华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毗邻高速路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金华山的近城优势,为其赋予了亲近、便捷的天然属性。
在市城投、市交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国庆假期前,BRT1号线金华山支线开通,更为向往山色的游客提供了方便。此外,金华山可迅速进入全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网,有效连接上海、杭州、义乌机场,基本实现长三角地区旅游“同城效应”。
基于这一地域特点,金华山拥有了多点连接的空间重构机遇。以与金华城融合共享为主攻方向,聚焦城市拓展区产业升级、项目联动、品质提升。如将罗店镇、赤松镇的苗木花卉产业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一条风貌独特的花卉苗木休闲廊道。此外,赤松镇与罗店镇也将做好“旅游+商贸”“旅游+文艺创作”等“后半篇文章”。
向内,金华山将谋划与兰溪、义乌、东阳、武义等景点资源共享,向外,与长三角众多著名景区优势互补,打造国际黄金旅游线……
三是“文化开放”。
在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的道路上,金华山不可避免的课题是怎样盘活文化资源。
“文化不应是躺在书本里的,也不应静默在遗迹中。”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金华山文化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在交流、碰撞中迸发新活力。
尤其是拥有众多信众的黄大仙文化。全球30多个国家都有黄大仙宫,在东南亚地区更有3000多万信众。对这一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是基础,以此为对象,创作好群众喜闻乐见的金华山故事,做优文化交流文章,推动文化海外传播,打响国际品牌,才能赋予其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此外,各类主题的研学、文创产品、文化IP、文化节庆的打造也是其文化开放的姿态。将游客请进来,文化才能走出去。
四是“惠民共富”。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一业兴、百业旺”的重要作用。金华山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共富新样板。
做美村庄环境。大力推进旅游特色村和未来乡村建设,推动金华山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全域美”迭代跃升。
做长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佛手、樱桃、枇杷等特色农产品从“原字号”向“深加工”转型,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
做大民宿(农家乐)经济。内有“民宿联盟”鞭策自生动力,外有考核办法监督健康发展。推进民宿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是其行稳致远的不二法门。
开展“六大行动” 实现“九个翻番”
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行动。
21年前,双龙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当时,浙江省共同被评为4A的十个景区中,如今有7个景区已迈入5A时代。而金华山距离5A还有“最后一公里”。
这段路上,“创一流”的理念一以贯之。创一流品质,提升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创一流服务,强化数字赋能,迭代“智慧景区大脑”;创一流环境,深化实施“美丽工程”,加快推进生态修复、裸土复绿、林相造景等优化工程,实现景区软硬环境优化。
二是项目招引建设行动。
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动能。近年来,金华山建设、招引、落地了一批项目,但仍缺乏具有吸引力、稀缺性、大体量的体验型项目和多元的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足。
而在近日举办的旅游区干部职工大会上,12个总投资额达72.8亿元的旅游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提高金华山旅游业态多样性、旅游产品丰富性,也是朝着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进军的有力一步。
三是低效用地整治行动。
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金华山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在崛起浙中的关键时期,金华山主动扛起“以亩均论英雄”的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歌嘹亮。
四是构建品牌和市场营销行动。
围绕“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文旅新品牌,系统性构建金华山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体系。统筹做好品牌新IP塑造、全媒体宣传、多领域推广,提升金华山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民宿产业发展提升行动。
聚焦多点开花,助推全域提升。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风貌和谐、特色鲜明、品位彰显、宜居宜游的生态居住地,探索“专业团队+村集体+农户”等合作开发模式。聚焦精细管理,强化品质提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形成兼具生活美学与幸福温度的金华山特色品牌。
六是干部素质提升行动。以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突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建设一支作风优良、能力过硬、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实现“九个翻番”。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金华山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门票收入、景区可接待床位数、金旅集团总资产、金旅集团经营性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两镇经济总量、两镇农民人均收入等九大指标翻番。
盘活文化基底. 打响“仙山”品牌
面对新时代旅游市场的需求,“重文化、轻体验”也无形中成了传统山岳景区求新、求变路径中的拦路虎。差异化定位创新可形成旅游品牌新的突破点。如何将厚重的文化优势转化为适应新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进金华山文旅品牌重点工作,今年9月,双龙风景旅游区聘请了专业团队为金华山重塑品牌形象,策划了“金华山文旅品牌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最终在近500条标语中,“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票数遥遥领先,以深远的寓意和朗朗上口的表达成为金华山文旅品牌新口号。
金华有仙山,金华山的历史基底带着“仙味儿”。万年金华,三教合会,仙宗传奇。黄帝在统一华夏后,为“鼎定南国”,首选的铸鼎地便为金华山,天乾地坤,虎踞龙盘。1500年历史的皇家寺院智者寺,曾经禅宗林立。千年黄大仙传说,传布全球,黄大仙祖宫更是为江南道观之冠……关于金华山的传说,都离不开各方“仙家”的故事。
山中有仙人,到访的名人都奔着金华山的“仙气”。洞天福地,文化高山,有仙则名。黄大仙在此点石成金,得道成仙,护佑一方。从梁武帝到朱元璋,十六位帝王到访。名人方士在此隐居,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这里也是金华学派发源地与讲学圣地,儒学人才辈出。今天,金华山依旧吸引着一批批信众的到来。金华山的秀山丽水、文化信仰令人神往,从“神”到“人”创造出的儒释道文化代代传承,浸润着金华山根脉。
仙山结“仙果”,接过时代奋进的接力棒,创造新金华山的“仙生活”。
在山脚下,我仿佛看到了大文豪苏东坡的身影,他品着佛手,闻着幽香,欣然作联“沁入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眨眼千年。
佛手,就是金华山结的“仙果”。金华佛手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种植面积3000多亩,主要集中在金华山南麓。山脚下的北山口村,全村746户,七成以上种植佛手,面积达1200多亩。
金华山农旅结合的路子越走越顺,以旅带农成效日益明显。前年每公斤卖40元至60元,去年涨到每公斤80元至100元,今年甚至突破每公斤100元,金华佛手售价实现“三级跳”仅用了3年时间。除了佛手,金华山的高山萝卜、番茄等蔬果也乘上了旅游发展的东风,不愁销路,山民们过上了在家门口致富的“仙生活”。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金华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婺州举岩主要分布在金华山一带。在鹿女湖畔的茶山上,寒冬里的翠绿毫无肃杀之意。据了解,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在做好非遗文化保护的同时,计划在茶山上修建一品茗空间。不久后,游客们将能伴着非遗茶园,品着“贡茶”,徜徉在金华山的茶文化中。
在金华山,上一刻还陶醉在古韵中,下一刻又能体验到未来式妙趣横生的召唤。
近日,金华太空文化旅游景区项目落户金华山,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该项目将结合区域自然资源优势,植入太空峡谷漂流、太空主题旅游娱乐业态。
11月11日,金华山正式发售首款数字纪念票,对景区资产进行线上转化,作出了发行数字藏品尝试,迈入了“元宇宙”的大门。
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华山要用新仙意的生活感染更多人,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传好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也要守正创新,以自然清新、妙趣横生的体验感、文化信仰的治愈感拥抱更多年轻一代的到来。(范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