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旅游集团20强诞生:名单背后的企业起伏与文旅变革

  

  2021中国旅游集团20强及提名名单,在昨天(12日)的2021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涵盖31家旅游集团,相比2019年26家、2020年28家,分别多出5家、3家。其中入选企业以合并报表后的营业额计算。

  这份最新20强及提名名单中,有着未动的“格局”,其中9家企业连续12年上榜包括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首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携程集团、开元旅业集团、春秋集团、岭南集团(现为岭南商旅集团)、黄山旅游集团。

  这份名单中,既有传统旅游巨头,也有跨界“新人” 。与2019年、2020年的名单对比,部分未在名单中继续出现的企业、近两三年新入榜的企业,背后折射的不只是企业的起伏,也是文旅市场及产业发展变革的部分缩影。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官方微信

  而若以区域划分,华东数量最多为17家,占比超过54%。同时,国企(含3家央企)、民企分别为19家、12家。另其中有12家省级旅游集团。

  这也部分展现了不同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差异,以及省级旅游集团作为一省文旅业(准)龙头,正更多成为国内文旅市场更具“搅动者”、创新者等属性的多重角色。

  旅游集团,正面临怎样的市场与产业变革?它们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又会带来哪些更有变局效应的影响?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摘选自2021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各位嘉宾讲话或演讲内容,非完整内容,也非严格的上下文关系,部分内容略有编辑。另各章节标题为参考讲话/演讲内容所拟)

  文旅部副部长杜江

  新的旅游产业格局初步成型

  旅游集团过去是将来仍是旅游业战胜危机和繁荣发展的关键力量。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网络化的旅游产业格局初步成型,旅游成为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旅游经济稳步复苏,自去年清明节假期以来,旅游市场就开始步入复苏的进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判,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9.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31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6%和48%,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65%和58%。今年前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为105.82,恢复至景气区间,比2020年同期上升31.45%。旅游产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旅游产业变革和创新动能正在加速集聚。

  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旅游集团要带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使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国家还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结合冬奥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旅游集团要主动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对标,在发展战略、动能转换、业态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主动变革创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未来旅游集团的“三个应当”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和地方国有旅游集团要重点关注“促进充分竞争领域国有经济合理有序流动”的政策导向,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有序剥离不适宜发展的非主营业务和资产。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

  未来的旅游集团应当寻求竞争优势,而不是谋求垄断地位。

  我们注意到今年已经发生了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被监管部门叫停,也有一些平台类旅行服务商被监管部门公开约谈和行政指导,还有一些主题公园提高门票价格、禁止外带饮品被司法机构和媒体关注。这么多的案例汇集在一起,就不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企业家不可不察的趋势了。包括旅游集团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必须适应法治化的新要求,一个依靠资源独占、政策保护和技术壁垒,谋求垄断地位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规则透明、动能迭代,寻求竞争优势的时代正在到来。

  未来的旅游集团应当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不能继续依赖传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存量资产的优化而不是增量资本的配给,已经成为旅游领域创业创新和集团化成长的全新路径。在这些新动能、新要素和新路径中,互联网和新基建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旅游集团和各类市场主体必须回答,更要回答好的现实课题。

  今天数字化已经不再是新经济的专属,而是包括旅游集团在内所有市场主体的任务。在小康旅游时代,数字化本身就是生活场景和消费内容,也是传统业态转型和创业创新的关键支撑。市场是充满魅力的,也是残酷的,如果不能把数字化基因融入旅游集团的血液和灵魂中,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史前的恐龙化石。

  未来的旅游集团应当建构理性投资、专业经营、原始创新和产品迭代的现代商业能力。

  旅游业需要资本运作,但是资本运作决不能离开产业基本面,更离不开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旅游领域的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企业要加强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合作,也要防止短期内非理性的资本集中和资本投机。要防止有的机构利用资本优势制造投资风口,利用话语权叠加媒体宣传,影响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片面追逐所谓的热点项目和产业新赛道,最终导致投资驱动而消费不足的非理性繁荣。

  有一种倾向值得关注,地方政府和旅游集团对金融资本的关注大于对产业资本的关注,对资本所得的关注大于经营获利的关注,更不用说技术和服务支撑的品牌培育了。如果产业资本并不期待从公司盈利中分红,而是坐等二级市场套利,旅游创业创新很可能沦为“击鼓传花”的融资游戏。

  2015年前后,在线旅行领域的“资本+互联网”模式曾经带来短期的繁荣,无论是公开的论坛还是不公开的聚会,都充斥着浮燥的言论和亢奋的气息,都梦想“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羊毛出在猪身上”,哪有心思放在产品研发、服务品质和产业创新上?六神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啊,最后落下的只不过潮水退去的沙滩罢了。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旅游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游客至上、服务至诚”的初心,都不能忘记“服务产业、报效国家”的使命。

  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

  新需求为旅企开创了更大发展空间

  从发展模式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明显变化,扩大内需战略实施项目建设运营,用于14亿人口包括4亿中产的国内大市场的地位愈发重要。从经济驱动力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接近60%,旅游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日益凸显。从消费需求看,消费升级,中高端市场扩容,老龄化与新生代快速成长,不断推升出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精细化的新需求。这一系列趋势变化为旅游企业开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的大型旅游集团,与众多的中小旅企共生并存的行业格局。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总体旅游实力仍然不足,存在大型旅游集团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新发展理念,为旅游企业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升竞争力提供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旅游企业需要由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需要加大新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对客服务水平和产业链效率,需要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场景和内容,更新迭代产品,推动旅游业向高附加值延伸。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旅游企业需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建立生态开发标准,推动旅游景区、酒店、旅游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是坚持协调共享发展,对内需要推动业务的融合发展,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协同的业务体系,对外需要跨大跨界合作,整合资源要素,为在地的社会民众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共创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成果。

  首旅集团总裁白凡

  新消费成为新时期旅游投资热点

  一、新消费跑出美好生活加速度

  总体看,2021年上半年以来,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的指引下,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回升,消费者信心持续恢复,产业动能加速集聚,形成了旅游经济运行全面复苏向上的基本面。

  但是随着疫情散发式的局部爆发,整体经济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客观看新消费需求势不可挡,z时代崛起,千禧一代以及小镇青年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力量。

  同时新消费升级趋势强劲,旅行的内核正在从见世面转向了找自己,消费者体验逐渐超越了集邮景点,更倾向于高品质、定制化、体验化的文旅产品和差异化、精细化的文旅服务。

  此外,新消费供给精彩纷呈,表现在新业态不断拓展,元宇宙新场景不断涌现,正好是新产品不断推出,辩证的看,新消费对传统的文旅业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倒逼了市场主体积极挖掘潜力,拓展投资赛道,推动转型升级,顺应美好生活“六化”发展趋势。

  一是便利化。新消费趋势下,一向有“黄金两公里”市场的社区商业,因此无可替代的便利性占上了投资者发展的风口。本地及周边地区微度假正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各类度假综合体、主题乐园、房车营地等玩法也被广泛接受和关注。便利化、休闲娱乐切实增强了消费者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

  二是健康化。新常态形势下,消费者对出行安全愈发关注,对于身体健康愈发关心,健康化新生活方式对旧生活方式加速替代。

  三是绿色化。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经济绿色复苏已是战略共识,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有望成为常态化的趋势。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达到更高的层次,对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低碳环保产业成为投资新风向。

  四是品质化。在高端产品不断稀有的今天,消费者从看重面子转向注重理智,产品本质及其带来的体验也是追求着核心价值。在休闲度假旅游等核心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服务品牌,成为未来文旅产业投资发展的重要需求点。

  五是智能化。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而产生的智慧云,能够通过算法和定向推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步达到了监督和服务的功能。

  六是人性化。坚定以人为本的投资发展和建设运营思想,更加重了人性化的设计和人文感情的关怀,是拥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目的地人性关怀的重要展现。

  新消费加速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六化”发展,但同时也加速释放了特定群体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活需求,打造爱和心智的消费新场景,成为新时期旅游投资和消费的热点领域之一。

  二、新场景打开精神体验新空间

  新时期文旅融合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动文旅场景创新式打造,才能更好的满足特定群体的消费体验新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体验从非大流转变为有态度,推动了线上线下实景体验的持续迭代,创新推进式体验新场景,互动交流新项目,满足了z时代新消费群体的强社交和沉浸式的娱乐需求。如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变形金刚传奇现场,“话痨”威震天人气爆棚,笑点不断,与游客互动的场景频上热搜。

  对于文旅产业而言,产业发展空间需要新场景来充实填充,游客消费体验也需要新场景来实现,打造精彩新场景不仅是企业聚客引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我看来,新场景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新场景是打造极致体验的新空间,数据技术与光影创意文化IP集合催生了新业态,带来新体验,不断产生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给消费者带来畅爽的极致体验。

  二是新产品是拓展深度消费的新平台。旅游本身是追求美好生活新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是满足游客旅游生活方式的相关领域和产业,都可以充分利用新场景搭建的供需对接平台,共享旅游消费的流动钱包。

  上海申迪集团董事长杨劲松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练好三项内功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作为自主型的旅游企业,我们认为要把握时机,练好三项内功,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应对行业非线性复苏,为长期支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应对疫情常态化,要建立健全灵活应变的运营管理新机制,确定做好两手准备,为疫情反复出现和疫情平稳向好两种潜在的情景制定相应对策,并建立灵活的应变机制,以更加敏捷的制度来应对;当下疫情防控新常态阶段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保障机制,已经成为景区运营的一项关键能力。

  二是应对供给侧新变化,要提升产品服务的创新能力。疫情下,旅游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只有找到创业周期适应变化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我们应围绕新需求打磨研发新产品,采取更精准的收入管理,深耕服务品质,打造整体更具价值的旅游企业,抢占下一代旅游产品的发展先机。

  三是应对数字化新挑战,加快整体战略转型提升,数字化在疫情防控和优化游客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步伐,推动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系统化的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整体战略转型的提升。

  附:

  2019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首都旅游集团、中青旅控股、美团点评、众信旅游集团、凯撒集团、山西文旅集团、大连海昌集团、锦江集团、携程旅游集团、复星旅游文化集团、景域(驴妈妈)集团、春秋集团、南京旅游集团、同程旅游集团、途牛旅游集团、浙江旅游集团、祥源控股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安徽旅游集团、黄山旅游集团、福建旅游集团、山东文旅集团、湖北文旅集团、岭南集团。

  2020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首都旅游集团、美团、凯撒集团、河北旅游集团、山西文旅集团、大连海昌集团、锦江集团、携程集团、复星旅文集团、春秋集团、景域驴妈妈集团、南京旅游集团、同程旅游集团、浙旅投集团、杭州商旅集团、开元旅业集团、黄山旅游集团、祥源集团、福建旅游集团、山东国欣文旅集团、江西旅游集团、建业集团、鄂旅投集团、岭南集团、珠海九州控股、陕西旅游集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