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解读
关于印发《广元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 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跨越发展”思路,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康养旅游胜地的具体目标,指出文旅是兴市之要,要求深入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突出生态康养主题、全域旅游主线、提质增效主调,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收入倍增,为广元市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篇对文化和旅游发展作出规划部署,要求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康养“后花园”、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旅经济体量持续壮大,4A级景区数量等指标长期居于全省前列,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力量。同时,全市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还存在文化挖掘不足、文旅融合不深、产品供需不适、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建成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胜地等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着力破解“十三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推进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于2020年底全面启动了《广元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已圆满完成。该《规划》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未来五年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前期,先后深入县区开展实地调研,围绕规划思路、布局、目标、项目等开展了15次调查研究。《规划》编制期间,积极联系文化和旅游厅,市发改、自然资源、环保、交通、水利、商务等部门及各县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与各类规划保持衔接。充分征求了各级各部门意见,先后10次召开规划专题工作讨论会、县区和市级部门意见征求会,3次书面征求市级各部门、县区、企业、群众等方面意见,开展了规划初评、专家评审,完成了规划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对《规划》进行了研究并作出批示。收集汇总各方反馈意见并进行了21次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报送市政府审定。2021年12月26日,市政府批复同意《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完善机制体制,稳步有序地抓好组织实施。
三、规划编制思路
一是聚焦总体发展目标。围绕“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康养旅游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统筹协调事业与产业发展,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3大板块谋划目标体系和路径举措。
二是聚焦规划全面衔接。“向上”对接国家、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广电等专项规划,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向下”吸收各县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成果,“左右”对接市级部门专项规划。
三是聚焦规划落地落实。立足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强调规划引领性,突出规划的落地性,制定可量化、能细化、易分解的目标任务,谋划了一批能切实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 项目,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和市委“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跨越发展”思路,推进文旅经济与枢纽经济、生态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联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文旅发展布局,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新时期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推动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大力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康养旅游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初步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到2025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旅游总收入超970亿元,力争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文化影响力、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文化和旅游软实力均要显著提升。
(三)发展布局。规划提出构建“一心两极三带四区”空间布局。发挥广元中心城区的区位、文旅资源和公共服务优势建设川陕甘结合部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突出大蜀道文化和生态康养特色建设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增长极、曾家山生态康养增长极,围绕构建文旅发展的文化大动脉、生态大动脉、经济大动脉建设大蜀道文化旅游产业带、大秦巴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带和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凸显区域文化旅游特色,建设武则天名人文化旅游区、唐家河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米仓山大峡谷山地生态旅游区、大美乡村与红色文化旅游区四大文化旅游功能区。
(四)重点任务。《规划》围绕大力打造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康养旅游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初步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总体目标,重点实施七大任务:
一是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推进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展演,加强文物资源发掘保护展示,提高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水平,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广播电视新媒体建设。
二是创新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做强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
三是转型升级,完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旅产业要素水平,促进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拓展文旅融合发展领域,推进旅游公服设施配套,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天府旅游名牌建设。
四是培育监管,完善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培育文旅市场主体,促进文旅市场消费,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五是宣传推广,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持续深化宣传推广,推进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
六是创新应用,提升科技人才支撑水平。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科技运用能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人才智力支持。
七是加强保护,维护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开展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五)保障措施。《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实施和监督考评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举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