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山之战:抗战胜利后,我国与蒙古国军队的首次交手

  北塔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与蒙古西南部交界处,北邻阿尔泰山,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接,西、南连准噶尔盆地。 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呈西北—东南走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牧区,新中国成立后,此处成立了新疆军区八一牧场,后来更名为北塔山牧场,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管理。现在,北塔山既是一个优良的牧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然而,抗战胜利后不久,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北塔山与外蒙古都属于清朝领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内陆处于不断动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清朝原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统领的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后来成立的民国政府曾一度想放弃科布多、札萨克图汗、唐努乌梁海、阿勒泰等边疆区域,以便退守新疆塔里木,进而维持中原稳定。然而,这样的建议遭到了新疆第一任督军杨增新的强烈反对,他提出只有保住阿勒泰,整个新疆才不至于陷入动荡。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杨增新,就没有今天的新疆以及我国西北边界。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不但阿勒泰由直属中央政府,改为归属新疆,与阿勒泰山紧邻的北塔山,也成为中国新疆境内的山群。从清朝至今,北塔山始终归属中国。

  抗战胜利后,外蒙古在苏联的怂恿下,不断侵扰我国的北塔山地区。为此,时任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的宋希濂派新疆骑兵五师二团一个连奉命守卫北塔山,连长是马希珍。马希珍到达北塔山后修筑了规模浩大的战地防御工事,被当地人成为“北塔山古炮台”。1947年6月,外蒙古派人来到了北塔山我军驻地,蛮横地提出,让我军于48小时内离开北塔山。这一无理要求立即遭到了马希珍连长的拒绝。

  1947年6月5日凌晨,外蒙古突然派出了一个营,附有一个炮兵连,大概有500人,向北塔山最高峰附近的驻军发动了进攻,并派出5架飞机助战,轰炸守军阵地。北塔山的守军毫无惧色,以手榴弹和各种轻武器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敌人的炮火一直持续到深夜,当晚守军阵亡15人,外蒙军队损失了近40人。6月6日清晨,马希珍连长赶到司令部,向宋希濂求援。经过研商以后,宋希濂派出了一个骑兵团1500人上下,开往北塔山增援守军。同时,宋希濂又抽调了一个汽车连外加一个骆驼队,紧急开往北塔山附近负责守军的后勤保障。

  6月7日,近400名外蒙军在十多架苏联飞机和20多门火炮的支援下,再次向我北塔山阵地发起攻击。守军在马希珍连长的指挥下,同仇敌忾,英勇顽强,誓与阵地共存亡,接连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与此同时,北塔山附近的少数民族武装在首领乌斯满指挥下,也杀了敌军阵地。外蒙军腹背受敌,久攻不克,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至北塔山北部的高山之中。

  此战守军阵亡20多人,十几匹战马也被敌人打死了,少数民族损失不详。外蒙军死亡30多人,伤者甚多。守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缴获了外蒙军一些重要文件,经翻译后才得知,苏联人要求外蒙军攻克北塔山,以此配合新疆北部三区势力南下。这一重要情报汇报给了国民党中央以后,国民党当局纷纷谴责苏联和外蒙的侵略行径,并让外交部向两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然外蒙方面却诬蔑是中国军队首先进攻外蒙,蒋介石也正全力进行内战,无力顾及新疆地区,于是这又助长了外蒙的嚣张气焰。

  6月9日,外蒙军派人前来收容阵亡官兵的尸体,但是却赖在守军的阵地前不走,很快被守军的炮火驱散。6月15日,外蒙军的一个骑兵连在苏联的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和守军对射一个小时,双方均损失数人。6月17日至7月5日,双方又发生了数次激战,然外蒙军始终未能攻克北塔山阵地。7月5日之后,战事趋于平静。1948年,守军与外蒙军又进行了几十次大小规模的激战,我军阵地始终岿然不动。至1948年9月,双方才停战。北塔山战役是地方武装部队和当地牧民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一场保卫国土的战争,此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值得世人铭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