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故乡:巴彦淖尔巧打文化旅游牌

  “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讲述的便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鸿雁”的故乡。

  日前,记者从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获悉,借助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围绕打造“民族文化强市”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文化旅游节点城市的目标,巴彦淖尔市正全方位提升“天赋河套 绿色巴彦淖尔”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红驼之乡 包文灿/摄

  旅游产品供给创新不断

  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彦淖尔惊艳世人的美景,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看山看水看风景”阶段,开始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

  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内,记者看到,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寻找自己的姓氏,观察相应的图腾。“我们既要努力让游客更多地走近文博,也要加强融合创新,满足游客新需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内展览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利用图文互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视频演绎等多种表现方式,展现黄河的自然概况、泥沙特点、洪水规律、河道变更以及中国古代治河方略、历代治河名家的事迹等。

  在旅游迈入大众化时代的当下,人们更加注重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文化的多彩多姿。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巴彦淖尔市推出了河套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线、阴山匈奴文化探秘旅游线、边境草原民俗风情旅游线、河套美丽乡村旅游线4条精品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体验河套文化、匈奴文化的久远和厚重,欣赏乌拉特草原文化的豪迈和多情,饱览“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河套乡村文化的恬静和纯真。其中,在河套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线路中的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游客不仅可体验到河套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历史巨变,还可以体验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文创产业赋能经济发展

  有专家表示,文化创意赋予旅游业生动鲜活的元素,使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如今,巴彦淖尔市探索出“企业主办、政府服务”的办节模式,使文化节会成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8月20日至8月28日,“走进巴彦淖尔 畅游天赋河套”巴彦淖尔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暨“大兴国际杯”2019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年度冠军总决赛将在巴彦淖尔市举办。据记者了解,该赛事迄今已连续举办10年。世界旅游小姐年度冠军总决赛组委会执行主席常延飞表示,今年巴彦淖尔将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名义展开世界旅游小姐未来魅力之旅,有力提升“天赋河套 绿色巴彦淖尔”的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介绍,总决赛期间,还将举办世界旅游小姐巴彦淖尔美丽体验行活动。届时,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观赏戈壁大漠壮阔之景、品尝民族美食、体验农事采摘和民俗活动。常延飞表示,让“高颜值”的景区与“高颜值”的世界旅游小姐完美融合,形成一道亮丽时尚的风景线。

  文旅产业花开正艳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景区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在巴彦淖尔市,文化和旅游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毅忠介绍,巴彦淖尔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更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在特色与品牌上下功夫,进一步加速文化旅游融合,促进文旅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旅游发展到今天应当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对此,杜毅忠表示,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资源优势,通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以节庆活动的形式,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理解目的地的文化。

  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巴彦淖尔市共接待游客13.95万人次,同比增长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9.9%;“五一”4天假期,共接待游客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73%和20.98%。而与这些数字相伴的,正是巴彦淖尔推出的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活动。(文旅中国移动端融媒体记者 马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