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明确!事关春节假期!这些地方已经恢复…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
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关于春节的通知规定!
什么时候放假?春节期间出行有什么规定吗?
关于寒假时间及放假安排
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共7天。
周末:2月12日、13日、19日、20日、26日、27日休息,共6天。
各大高校寒假时间安排
东莞理工学院: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5日-2月19日。
华南理工大学:部分年级学生自2021年12月31日起开始放假,2021级学生军训结束即放假,其他有考试安排的考生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即放假。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的报到时间为2022年2月18日、19日,非全日制研究生为2022年2月26日。时间长达55天。
华南师范大学:本学年寒假从2022年1月24日至2月20日止,共4周,其中2022年1月15、16日(星期六、日)安排正常上班、学生考试,1月20、21日(星期四、五)调休放假;2月21日正式上课、上班。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非新生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2月20日;本科新生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5日-2月20日。
中山大学:寒假放假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2月16日。
暨南大学:寒假安排为2022年1月15日-2月20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6日至2022年2月20日。
汕头大学: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2月17日。
广州大学: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22日至2月16日。
广东海洋大学: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2月23日。
深圳大学:本科非新生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2月20日;2021级本科新生寒假时间为1月22日至2月20日。
南方医科大学: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5日-2月19日。
广东金融学院: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至2月26日。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至2月18日。
广州工商学院:离校工作分四批进行,首批于2021年12月29日启动,将在2022年1月5日完成全部学生离校工作。返校工作则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批,分别于2022年2月25日、26日、27日错峰返校。
肇庆学院:2022年元旦放假1天,1月2日至9日为期末考试时间,1月2日、3日、8日、9日照常工作,学生1月10日开始放寒假。
广州商学院:元旦缩短假期,只放1天。学校提前安排期末考试。2022年1月11日学生放寒假, 2022年2月19日学生回校注册,2月21日正式上课。此前广州商学院安排2022年1月17日放假,提前了6天放寒假。
广州华立学院:18级建筑学、19级、20级学生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至2月18日;21级学生寒假时间为2022年1月12日至2月18日。
岭南师范学院:寒假将于2022年1月4日起至2月18日止,2月19日、20日(星期六、星期日)返校注册。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调整本学期教学计划,提前一周完成教学任务,寒假提前至2022年1月4日开始。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于1月3日正式放假,2月26日-27日报到注册。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持续落实好“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要坚持做到管好流动人员、管好校门、管好场所、管好聚集性活动、管好应急处置。要优化调整放假时间,错峰安排开学返校。
放假前,要组织开展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教育,倡导低风险地区师生合理出行,提醒师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报告本土病例的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名录待国家相关部门明确后另行通知);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师生严格限制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其他县(市、区、旗)师生非必要不跨省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
假期期间,对师生分类实施健康管理,妥善安排好寒假留校师生(包括外籍、港澳台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尽力满足师生住宿、就餐、洗浴、运动健身、热水供应、快递收发等生活需求,提供暖心服务和贴心关怀。
开学前,将返校政策要求提前告知师生,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待所在地区风险降低至低风险后方可返校。提倡跨省流动师生抵粤后及时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14天内有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师生持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高校可要求师生持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
《通知》要求,进入校园人员逢进必查,凭学校有效证件进校,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校园。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包括姓名、单位、来访部门和人员、车号等)。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
重点加强课室、饭堂、礼堂、实验场所、体育馆等重点场所管理,落实通风消毒制度。利用假期,对洗手设施设备配置、寄宿制学校的健康观察区、非寄宿制学校的临时观察区等设备和场室进行检查、修葺和完善。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和参加聚集性活动人流量。校园内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能线上办的活动不线下办,能室外办的活动不室内办,所有室内聚集性活动落实戴口罩、隔位坐的制度。举办50人以上活动的单位要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活动期间落实“体温必测、行程必查、口罩必戴、场所必消、突发必处”等要求。
《通知》还提出,要认真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发生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要做好应急物资和器材储备。寒假放假前和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前,要开展疫情处置演练,及时查补短板漏洞。后续还将根据我省及国内外疫情形势,及时动态调整相关防控措施和实施时间。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防控工作方案。
2022年元旦春节出行防控要求
出行管理:"两限制两避免两提倡"
《方案》要求按照"两限制两避免两提倡"原则加强人员出行管理。
两限制,一是严格限制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园区、镇(街道)人员出行,其他园区、镇(街道)人员非必要不离莞、不出省,确需离莞出省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二是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
两避免,一是市民尽量避免前往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二是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跨省出行,确需出行的须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
两提倡,一是提倡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在莞过节,做好本单位人员离莞审核管理;二是提倡跨省流动人员抵莞返莞后于48小时内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方案》要求,各单位要做好春节期间人员动向摸底调查,年后返工返岗前要做好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含同住亲属、室友)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情况排查,开展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督促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急性症状的员工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排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可要求务工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工返岗并做好健康监测。
强化来莞返莞人员健康管理
涉疫风险人员(外省口岸入境来莞返莞人员、外省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来莞返莞人员)来莞返莞前要在"粤省事"小程序完成"入粤申报",提前主动申报来莞返莞信息,春节在莞及来莞返莞人员进行"莞e申报"。对来莞返莞人员发送短信提示,要求所有来自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直辖市为区、县)的来莞返莞人员,应在抵莞后12小时内向所在村(居)委会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严控聚集性活动
《方案》要求,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全市严控大型文艺演出、展览展销、庙会灯会、联欢会、年会等群众性活动。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原则上不举办集体团拜、慰问、联欢、聚餐等大规模聚集性活动。
市、镇两级不集中举办2022年迎春花市,采取"多点开花"分散方式设置迎春购花点,方便市民就近购花。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暂停聚集性活动。
确有必要举办的会议、聚会等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压实活动主办方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体温必测、行程必查、口罩必戴、场所必消、突发必处"等要求,尽量压缩人员规模,缩短举办时间。
其中,举办50人以上活动的单位要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向属地园区、镇(街道)指挥办报备。
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自行举办5 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按国家及省的方案要求,向属地村(居)委会报备,落实属地防控规定。
加强客运交通疫情防控
"两站一港口一服务区"要强化客流管控,适时采取疏导管控措施,有序引导乘客分散候乘。严格执行交通站场和交通运输工具清洁、消毒、通风、隔离留观区设置规定,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个人防护等工作,落实乘客100%测温、100%健康码亮码通行、100%佩戴口罩。密切关注外省外市疫情动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强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客运管控,采取停运、调整线路、限制上下客等方式,防止疫情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传播。
旅游景区等重点服务场所,要限量、预约、错峰
《方案》要求,旅游景区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推行门票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制度,尚不具备预约条件的景区灵活采取限流措施,确保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严格落实跨省旅游"熔断"机制,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区、市)、跨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酒店等住宿单位加强对入住人员旅居史问询、体温检测以及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
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线下群众文体活动管理,原则上应选择通风的户外场地,控制活动规模,降低聚集风险。影剧院、游艺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麻将馆、棋牌室等密闭通风不良公共场所,要落实"四强化一提倡"等疫情防控措施,即强化进门测温扫码戴口罩、强化人员流量管控、强化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强化人员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识培训,提倡无现金支付。
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核实主办方活动报备情况,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做好餐厅通风消毒。
提倡大、中专院校错峰放假和开学返校
《方案》提倡大、中专院校错峰放假、开学返校。各级各类学校在寒假放假前,要组织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提醒学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到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继续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建立家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师生台账,建立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游探亲师生台账,及时加强警示提醒和健康管理。建立14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报告本土病例地市、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返校的师生台账,落实分类健康管理排除风险后方可返校。
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管理与服务,落实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
在下学期开学前,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推迟返校,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方可返校。14天内有省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师生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校。高校可要求学生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返校。
加强密闭、半密闭空间企业疫情防控管理
《方案》要求,职能部门要指导督促春节期间不停工或节后复产的密闭、半密闭空间工厂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员工进入和离开车间前必须严格落实手卫生,进入车间必须开展体温监测,体温无异常并佩戴口罩者方可进入。
建议员工进入车间前更换专用工作服,离开后更换;允许佩戴手套操作的人员,尽量佩戴手套操作。减少人员之间不必要的流动和串岗。车间负责人要巡查车间员工防护情况,检查口罩佩戴是否正确。对于多人使用的设备或工具以及操作按钮、把手、工作台面等人员接触较多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新入职或节后复工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上岗。
加强个人防护,积极推进疫苗接种
《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引导公众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电梯、进入密闭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常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少聚集,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此外,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各园区、镇(街道)要继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继续加快推进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和18岁及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重点人群实现应接尽接。积极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的免疫接种,引导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加大组织力度,优化接种服务,持续推进老年人接种工作。
《方案》的执行时间为即日起到2022年3月15日,有关措施适用于疫情防控形势平稳的园区、镇(街)。如发生本土疫情被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按有关措施从严管控。后续将根据我市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相关防控措施和实施时间。
东莞全市(除大朗外)文体旅场所恢复开放
根据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自2021年12月31日起,大朗镇大部分地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鉴于当前我市疫情总体平稳,为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经研究,从即日起,除大朗镇外,全市文旅体场所恢复开放,现就有关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各文旅体场所恢复开放。上网服务场所(网吧)、娱乐场所(KTV、歌舞厅、游艺厅)、A级景区、演出场所、健身场所、电影院、游泳池、棋牌室、麻将馆等经营单位恢复正常营业,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体场所恢复对外开放。各场所要严格执行"四强化一提倡"等疫情防控措施(即强化进门测温扫码戴口罩、强化人员流量管控、强化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强化人员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识培训,提倡无现金支付),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继续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格控制线下文旅体活动,暂停审批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确有需要举办的活动,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压实活动举办方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活动期间落实“体温必测、行程必查、口罩必戴、场所必消、突发必处”等疫情防控措施。
三、加强A级旅游景区和公共文体场馆疫情防控。全市A 级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场所,要落实"限量、 预约、错峰"开放要求,采取实名制分时段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总量控制人流、科学疏导客流,人员接待数量不得超过平时核定数量的75% ;严格落实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测温、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及时做好密闭场所的清洁、通风、消毒工作;加强口罩、体温检测设备、洗手液、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质储备;加强从业人员出行管理和健康监测管理。
四、大朗镇文旅体场所恢复开放时间,由大朗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确定。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12月31日
关于大朗镇7个封控、管控区域解除管理措施的通告
经东莞市“12.13”涉疫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同意,对我镇4个封控区、3个管控区解除管理措施,现通告如下:
一、自2022年1月3日起,蔡边关岭头街6巷15号辉航大厦、洋坑塘新围一街3巷7号405房、黄草朗楼岭区13号4号房、黄草朗美景中路1160四楼418等4个区域解除封控管理措施。
二、自2022年1月3日起,沿关岭头街、深兴路、升平北路至国药医药对面丁字路口、沿内部路至关岭头街合围区域,沿美景中路、便民街、福进西路、美西路至自选快餐(美西路店)丁字路口、沿无名路至美景中路合围区域,沿美景中路、美东路、洋坑塘振兴路、泰康街、东胜路合围区域等3个区域解除管控管理措施。
三、解除后相关区域继续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查验健康码等疫情防控措施。
特此通告。
大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