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在地图中消失的岛屿见证香港变迁

  中新社香港八月二十四日电 题:消失的岛屿见证香港变迁

  作者 张鹤群 国华

  香港是个沿海城市,其水域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公里,占全港总面积的六成,因海域面积大,香港的岛屿特别多,有二百六十三个。

  这些岛屿,有些发展成为旅游胜地,有的是传统的渔港,还有些岛屿受填海工程影响与陆地连接,在香港地图中消失。

  其中有香港岛的奇力岛,九龙的昂船洲、海心岛,新界的圆州角、元洲仔、粮船湾洲等。这些与陆地融为一体的岛屿见证了香港的发展与变迁。

  奇力岛曾为英军军火库

  香港岛铜锣湾的奇力岛,以前被称作灯笼洲,在英国占领香港之后,将该岛改名为 Kellett Island,中文译作吉列岛,后来被雅化为奇力岛。

  奇力岛早期是英军军火库,一九三八年成为皇家香港游艇会的会所,往来会所需要以小艇作为交通工具。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政府在铜锣湾进行填海工程,以兴建海底隧道入口,奇力岛因此被连接到香港岛,成为一个半岛。

  海心岛连接陆地保存了风貌

  九龙土瓜湾的海心公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海心岛”。据了解,岛上曾经有一间海心庙,也有怪石“鱼尾石”和“海心石”。以前的游客到海心岛,也要乘坐小船。特别的是,小船从土瓜湾往海心岛开出时不收费,如果从海心岛到土瓜湾则需要收费。

  在六十年代,香港政府在土瓜湾进行填海工程,将海心岛与土瓜湾连接,并且在一九七二年建成现在的海心公园。幸运的是,海心岛的轮廓并没有完全消失,“鱼尾石”和“海心石”仍然被保存,如果人们从北角坐渡轮到九龙城的话,就可以在途中看到那两块石头,以及原来海心岛的石滩。

  其他岛屿各有特点

  新界沙田有一个叫作圆洲角的地方,是沙田的大型住宅区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里曾经也是一个岛。

  沙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展为新市镇,政府在沙田海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使圆洲角与陆地连接起来。圆洲角没有海心岛幸运,小岛轮廓痕迹全无,幸运的是,岛上的山丘和古迹“王屋”被保留下来。

  至于九龙半岛旁的海军基地昂船洲,它的历史意义最大,原本用作矿场,后来成为英军的海军基地,岛上有供士兵使用的泳池、商店、餐馆等设施。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政府在西九龙进行大规模填海,兴建货柜码头和西九龙快速公路,昂船洲与九龙深水埗区从此连接起来。可是,海军基地并没有受到影响。香港回归祖国后,解放军驻港部队继续使用该基地。

  这些岛屿消失的原因,是香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需要。有趣的是,许多已被填平的岛屿保留着“岛”或“洲”的名称,留下历史的印记。

  近几年,反对填海的声音越来越大,许多岛屿得以保留原貌。例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打算将西环与附近的大小青洲之间的海面填平。由于遭到社会各界反对,计划始终没有实行,大小青洲仍然保持着青草遍地的原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