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记湖北省旅游局因公殉职干部操福善

  下乡27天,乡亲们念他一辈子--记湖北省旅游局因公殉职干部操福善

  □ 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驻湖北记者 程芙蓉

  他就这样走了……

  2012年1月3日,荆楚大地仍然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中。在湖北省西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持续了一晚的小雪,还没有停歇。当天上午11时许,在该县县级公路"清(太坪)-木(竹坪)"线上,驶来一辆武汉牌照的越野车,当车行驶到该公路5公里朝阳坪村,车辆忽然打滑失控,撞上路边的电线杆,这时,从车后座迅速跳出一人,重重摔倒在路边,而越野车在向前滑行了几米后,一头向山下栽了下去……

  就在车向山下翻滚的瞬间,从后座跳出的那人,赶紧从地上爬起,撒腿向车跌落的坡下跑去,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着两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湖北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湖北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组员童建新。童建新呼喊的两个人就是刚才和他一起坐在车里的湖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湖北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组长操福善和省旅游局司机李载山。

  

  操福善正在工作 图片由中国旅游报湖北记者站提供

  闻讯而来的乡亲和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组员一起,在出事车附近搜寻操福善和李载山。不久,在已全部损毁的越野车附近约3米处,大家首先找到被抛出车外的司机李载山,李尚可言语,但身体无法动弹。此时,雪越下越下大,在失事车周围,大家没找到操福善,于是他们循着失事车翻滚下来的轨迹往回找,在失事车翻过的那条水泥公路最里边的排水沟里找到了操福善,操福善已昏迷不醒,12时10分,操福善终因头部、腰部、肋骨等身体多处受重创,抢救无效,伤重殉职。遇难时,他离退休不到10个月……

  欣然受命,修水塘造福百姓

  操福善1952年10月出生于武汉,1972年应征入伍,1988年转业至湖北省旅游局工作。

  2011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万名干部入万村挖万塘"活动,推进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操福善受省旅游局党组委派,带领童建新、肖良成、张晋熙,组成"三万"工作组,远赴巴东县清太坪镇开展"三万"工作。对于退休前的这次重要任务,他的家人担心他年岁大,身体不好,怕他吃不消,但他却是"欣然受命":"一定认真完成任务,艰苦奋斗,带好队伍,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做好工作。"

  12月8日一早,操福善带队刚刚到达白沙坪,听完村支书陈发宇简短的村情介绍后,就立即到一、二、三、六组查看了6口废塘,逐一测算塘堰面积、容量。他原准备扩建、整修三组的"威沙淌"塘堰,但扩建占地的5户村民有3户不在家,一时难以协调征地事宜。为抢时间,操福善与村干部商量后,拍板先整修一组的"倒坐坑"塘堰。20天后,塘堰主体工程完工,可解决300多人的饮水、80余亩农田的灌溉。

  

  操福善与村民在一起 图片由中国旅游报湖北记者站提供

  据操福善的女儿回忆,12月间,爸爸跟她通过4次电话,每次他都主动谈起"挖塘"工作。"12月17日他跟我说:'工作推动遇到困难,遇到个人利益村民难做工作'。12月23日他又跟我说:'放心,工作推动有成效了,爸爸能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清太坪镇地处山区,海拔1000多米。长期生活在平原,且患有严重高血压病的操福善,在经历了20多天的苦战后,明显感受身体不适。眼见第一口塘堰已完工,又临近元旦假期,他决定回武汉检查身体,探望家属。

  1月2日,假期尚未休完,挂念着挖塘工作的操福善连夜赶回清太坪镇。晚上,双树坪村支部书记谭永甲接到工作队电话,说第二天要来查看朝阳坪水池工程进度。当晚,巴东下了一夜雪。3日清晨,谭永甲急忙发短信劝阻:"路面结冰,车辆不便通行,请工作组别进村!"不一会儿,他收到短信回复:"根据操巡视员意见,工作组于上午11时到工地查看。"

  3日一早,操福善先赶到白沙坪村。"看见水塘主体工程完工,他格外高兴,嘱托尽早浇筑塘底。"陈发宇回忆道。操福善随后看望了村里的贫困户张宏喜。"那天下雪,天冷,上午9时多我们才起床,正烧火炕满屋子跑烟。"张宏喜说,操福善跟他说了话,还说过春节时再来看望他们老两口。坐了一会,他便起身前往双树坪村。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在离双树坪村不到一公里的山路上,惨祸就发生了。

  1月5日,操福善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名干部群众前往相送:他生前的同事们来了;"三万"驻点的巴东县和清太坪镇的乡亲们来了;原省旅游局一些二级单位的下岗职工、省旅游局的保安、保洁人员都来了……在现场,许多人含泪追忆着操福善生前的一幕一幕。

  乡亲们说:要念他一辈子

  从进驻清太坪镇到不幸离开,操福善在巴东仅仅待了27天,但这短短的27天,却让清太坪镇的干部乡亲们,永远留下了关于他的点滴记忆,大家说,我们要念他一辈子。

  "唉!他走得太急了?!"话刚开头,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村党支书陈发宇就取下眼镜,不停抹泪。"他看上去特别朴素,对人又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陈发宇就觉得他不像省城来的"大官"。操福善最后一次来白沙村看塘堰,陈发宇跟操福善坦诚地讲出了村里发展所面临的断头路多、特困户多、产业发展难等诸多困难。操福善一面耐心倾听,一面给他鼓气,无论什么时候,干部都是老百姓的主心骨,一定要带领村民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快村里的发展。

  

  操福善(中)在考察中 图片由中国旅游报湖北记者站提供

  巴东县清太坪镇双树坪村七组82岁的老大娘陈春菊,一听到操福善的名字就浊泪纵横,像失去亲生骨肉一样悲楚。"你说春节来看我的啊--却舍下我先走了哦--"面对记者,她不停地念叨着操福善。她说,遇到操局长(当地老百姓都这样称呼操福善)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原来,陈大娘和外孙向大青相依为命21年,在向大青7岁那年,陈大娘的女儿改嫁,女婿也走了,留下他们祖孙俩苦撑苦熬,因为外孙是弱智,加上大娘常年患病,祖孙俩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自去年操福善担任工作组组长以来,曾两次登门看望陈大娘祖孙俩。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满头是汗的操福善来到陈大娘的家,在火坑旁,挨着陈大娘坐着,双手紧握着大娘的手,详细地询问大娘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当他看到向大青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鞋后,又把他拉到身边,跟他比起脚的大小。操福善说:"嘿,你的脚码子和我差不多呢"。没过几天,他再次登门的时候,手里提着一双鞋,对大青说:"来,快换上"!接着,他拿出一本书递给大娘,说,"这是上一任组长陆令寿写的一本书,上面记录着您家的情况,还有您的照片呢,您认不得字,您可以经常看看这些照片"。临走时,操福善反复告诉大娘,春节时,一定来看望大娘,给大娘拜年。

  "听到操局长翻车的事,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么好的人,唉--"3日那天上午,双树坪村七组困难户陈千山听到操福善出事的消息后,直奔出事地点参加救援。途中,他的脑海里不停闪现着操福善的亲和面容,喃喃自语,我要跑快点,还要快点…… 陈千山的妻子常年患病,长期服药,家里没钱,儿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四处打工,没挣到什么钱,回家试图养蜈蚣。去年12月18日那天,操福善看望陈大娘后,并没有回驻地,而是来到陈千山的家,在火塘边,和陈千山一家促膝交谈,商讨如何解决眼前的困难和怎样发展蜈蚣养殖业。"那天直到深夜,操局长还不知疲倦。"陈千山回忆。

  操福善一直想请媒体好好宣传一下双树坪村七组的村民向宏国。向宏国的家离新修"朝阳坪"堰塘不足100米,他承包的山林中原有一口名叫"阴静塘"的堰塘,因为年久失修渐遭废弃。2010年,向宏国本想自家新修一口水池解决饮水问题,不料被滑落的石头砸伤了大腿,还花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2011年工作队决定 在他家旁边修一口堰塘时,他二话不说捐出林地,由于面积不够还推倒了他家半亩多的烟叶地,要知道在当地一亩烟叶地年收入4000多元钱,被村民视为"饭碗田"。为此,操福善对工作队成员说:"向宏国的事迹很了不起,要请媒体好好宣传这个典型。"面对来访的记者,向宏国说:"我这捐(一座)山,捐一块地算不了什么,操局长为我们跋山涉水,要完成几代人未完成的任务,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我们解决饮水问题,我们子孙后代都要感谢他和工作队。他(虽然)走了,我们永远记得,要永远感谢他。"

  "27天能树立形象,靠的是人格的力量……"清太坪镇党支部组织委员蔡勇向记者讲述,从操福善来到他离去,总共27天,我一直跟随。一个厅级干部,到了乡下,没一点官架子,也从不占我们一点便宜。吃饭就在我们食堂,和我们镇里的工作人员一样,记账付单,每一个组员都不许白吃白喝。镇里几次想宴请他们,都被拒绝,居住就在隔壁旅社,高寒气候下,没提出过任何条件。

  同事们说,他值得我们敬重

  操福善的办公室在湖北省旅游局办公楼8楼走廊的尽头。他办公室的门常年开着,桌子上摆放着整齐笔记本和资料,旁边另有一张四方桌,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以及几幅书法作品。

  "他办公室的门从不上锁,办公室总是整整洁洁,如同他的为人一样,光明磊落,干净利索,值得敬重。"他的同事曹巧红说,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操福善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挺着腰板,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他几乎每天最早上班,他对我们说,办公室是做服务工作的,要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一切都要早做准备。"湖北省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许辉曾经在操福善身边工作9年,他悲恸地说:"直到前年,操福善不再兼任办公室主任后,他对我说,以前我的手机无论何时何地从来不关机,现在我终于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了。"

  湖北省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兆金也曾经在办公室给操福善当过副手,他说,"操主任在湖北省直机关是出了名的 '高手',他办事、办会、办文的水平不仅在省旅游局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在省里也是一面'旗帜'。" 任办公室主任10年,他操办过无数会议和接待,审签文件上千份,没有出过任何纰漏。

  操福善离开后,记者在他家中的书房里看到保存完好的25本工作笔记,半尺多高,近60万字的工作内容,这里记录了他20多年在省旅游局工作的点点滴滴。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作为分管办公用品采购的领导,操福善使用的却是全局最老式的电脑和打印机。有几次,工作人员主动提出给他换新的,他总是说:"将就着还能用,你们把新的给年轻干部用吧,他们工作任务重。""每次接待来访的同志,他总是要我注明请谁吃饭,决不允许用公款招待私人关系。"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丹说。

  尽管操福善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但他生前的同事们谈起他仍然泣不成声。几年前,有一位女同事丈夫突然离世,他第一个赶到现场,一手操办丧事,同时安排单位的女同事们轮流值班照顾这位同事。事后,他又为这位同事孩子上学的事情,到处奔走;一位年轻女同事在老家结婚,他听说了,周末时派自己的司机接小两口到酒店,为他们简单补办婚礼;听说有同事住院了,他总是抽空去探望,但他自己住院了,却刻意瞒着大家……

  一位十年前离开单位前往德国深造的同事,在网络上看到操福善殉职的消息,不胜悲痛,连夜写下了5000多字的悼念文章《一个好人走了》,她深情地写道:"如果说,(好公务员)必须锐意进取、纵横捭阖,操主任(操福善)大概不能算作热烈张扬、不可一世的。但是,如果谦虚谨慎、踏实稳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也是一个标准,我认为,所有认识操主任的人都会同意,他完全担当得起这16个字。"

  亲友们说:他有些不近人情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烽火山村11组龙井垇,地处大别山腹地,这里就是操福善的家乡。

  "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他是当官的,每次有事回来,到村口就下车,步行回家。后来听说他当领导了,我们也想去找他批点项目,但找了几次他都没同意,慢慢地我们就没有这个念头了。"在烽火村当了34年村支书的韩国太说。

  不过,对于家乡的发展,操福善却始终牵挂在心。去年,他联系到万家福茶业有限公司,鼓励老总到自己家乡投资,还陪同其回乡实地考察。对方被他的诚心打动了,当即决定租用这里的荒山2000亩,用于种植白茶。这个项目一下子让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了,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余力发展公益事业。茶园建成,每年在当地吸纳上百村民就业。

  操福善对村里的事热心,对家人则公私分明。他和妻子两边的姊妹有10人,下一辈的子女15人,全部考取大中专学校。外甥女学旅游专业,他没有安排工作;侄儿指望他帮忙安排工作,也被拒绝了。唯一的女儿田田上大学时,操福善就跟她说不会帮她找工作,女儿也从未想过用他的人脉在武汉谋一份安稳工作。

  "我有个朋友做茶叶生意,想到他是办公室主任,有不少接待,肯定用得着。于是我给他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他说,'卖这些茶叶你能得多少钱,我把钱给你,茶叶我不要'"。操福善的哥哥操一善说起往事,依然有些尴尬。"他生前似乎不近人情,不过,现在我能理解他,为他感到骄傲!"大哥这样评价自己的弟弟。

  女儿说:他是最好的爸爸

  2011年1月16日,记者来到操福善家中采访。他的书房里,收藏着他70年代的素描作品、少有的几幅字画,摆放着年代久远的二胡、老式的国产照相机,以及自己篆刻的印章……陪同我们采访的他生前同事说,跟他同事十几年,只知道他字写得好,哪里知道他其实吹、拉、弹、唱样样通,而且画、刻、拍门门精。同事说,他很低调,无论大小活动,他从不主动显摆自己的这些才能。确实,在采访中,许多人都提到他的书法有很深造诣,但无论是在他家里还是办公室,笔者都没发现他装裱、悬挂自己的作品……

  操福善尚有八旬老母在世。这两年,他不再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稍微轻松点,便经常把母亲接来小住,如果晚上有工作不能回家给母亲做饭,他便抽中午时间回家,为母亲提前把饭做好。元旦前,他还抽空回了一趟老家,陪母亲吃了一顿饭,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与母亲团聚。在新洲老家,他的祖屋早已成为危房,考虑到母亲百年后要办丧事,加上他计划退休后陪母亲住在家乡,于是他与兄、弟商议后,准备在老家盖起一座两层小楼。没想到,楼没盖完,钱却不够了,为此,他还"腆着脸"向女儿借了4万元。当记者在他老家采访,见到这位老人时,她独自居住在还没有全部完工的新房里,是当时全村唯一不知道操福善已殉职的人。

  操福善的妻子和他是战友,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批最早入党,曾被评为武汉军区优秀护士,三八红旗手,后转业在事业单位工作。操福善与妻子的恩爱一直让人羡慕。元旦假日里,他想到自己又将远赴巴东,连着为妻子煲了三天汤,还亲自包了满满3大袋水饺,嘱咐妻子一个人在家不能"混日子",要吃得有营养。饺子还没吃完,人却已不在。

  操福善给女儿取的小名叫"田田",那是因为,他要让女儿记住自己是农民的后代。田田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深圳谋职,历尽艰辛,终于闯出一片天地。在田田儿时的记忆里,爸爸是忙碌、严厉的,她在《我的父亲操福善》一文写道,"前20年,爸爸这个称呼在我的心里是敬畏、疏远的。因为工作忙,他从不辅导我的学习,但考试成绩不好会举起皮带;他从不与我亲昵玩笑,记忆中很少拉起他的手;他几乎没给过我零用钱,也许是他自己口袋捉襟见肘吧"。然而,在爸爸离开两天的时间里,当她看到那么多相识、不相识的人前来家中悼念,忆起往日的点滴,她对爸爸有了新的认识,她在文中写道,"如果好爸爸的定义是给予儿女无微不至的爱,他称不上好爸爸。如果好爸爸的定义是以身体力行教给儿女做人的模样,他是最好的爸爸!"

  操福善简历

  1952年10月出生,男 汉族,湖北新洲人,大专学历

  1975年1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2月至1976年3月 任北京军区炮兵某部战士

  1976年3月至1981年12月 先后任北京军区炮兵某部排长、政治处书记、组织科干事(正连职)

  1981年12月至1988年1月 先后任武汉军区信阳某部干事(正连职)、协理员(正营职)

  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 先后任湖北省旅游局政治处副科长、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7年12月至2000年6月 任湖北省旅游局财务管理处处长

  2000年6月至2006年7月 任湖北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2006年7月起 任湖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