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邓庆宁

  邓庆宁,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管理学博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委教学改革研究会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惠州市人大代表;邓庆宁任教37年,担任中职学校校长26年;曾荣获“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南粤杰出教师”、“惠州市建市20周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惠州商校“)由原惠州商业学校、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3所学校于2011年2月正式合并成立,是广东省目前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学校在校生规模16000多人,教职员工近700人。学校秉承“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的教育哲学,以“明德力行,成己达人”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先,探索实施的“职业人格”教育模式、集团化办学“五环对接”模式、“四维教师”培养“四维学生”模式等,在职业教育界影响广泛。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目前,已经竣工的惠州商校新校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融人文与自然环境、现代与传统气息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最美中职校园”之一。

  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造就一位好校长。邓庆宁校长担任中职学校校长长达26年,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邓校长既有实践上的成功,又有理论上的探索。20多年来,他带领学校从一所“三无学校”发展成为在校生达16000人的超大规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4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还长期在《惠州日报》开设“邓庆宁谈职教”专栏,公开出版《职业教育人格模式论》、《现代职业学校流程再造模式》等教育专著,开设“邓校长工作坊”个人网站等,在我国职业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14年,开学伊始,邓庆宁校长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记者:邓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惠州商校的发展历程可谓十分坎坷,见证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次主要变革。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请您谈谈惠州商校的改革历程和发展趋势。

  邓庆宁:惠州商校是由3所公办中专学校整合而成的。整合前的3所学校都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办学,起初几所学校招生就业都有保障。到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前几年,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职业学校一下子脱离“体制襁褓”,要在大潮中独立迎风接浪,当时的3所学校都面临巨大的办学压力。比如,1995年的惠州商业学校,全校招生只有一个专业,在校生不足500人,学校办学几乎处于休克状态。当时学校新领导班子化危为机,主动调整办学思路,面向市场办学,经过几年的办学转轨,学校已经能够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在校生规模超过10000人。

  2011年2月,惠州商业学校、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共同组建成现在的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学校被立项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建设学校,在建设现代职业学校的进程上加快了步伐。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维修、数控技术运用”等5个示范专业为核心的大专业群发展模式,同时学校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在区域的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

  记者:惠州商校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采取了哪些有效的育人模式,成效怎样?

  邓庆宁:“明德力行,成己达人”是我校的校训,“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是我校的教育哲学。

  我们在深刻分析了中职学生以“非逻辑智能”见长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以“职业人格”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模式,即:“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行知合一,以行为主;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以关键能力为本位。”“职业人格”是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宗明义将人文教育摆在首位,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强调了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和独立精神的人”为目标;阐明了以应用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认识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能力教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图为邓庆宁校长领奖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突出了以活动和行动为主要导向的教育教学实施路径。我校始终以这样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为指引,将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学校将教育目标设定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发展职业能力、形成良好职业人格品质3个层面,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人格塑造,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使教学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

  “四维学生”是我校“职业人格”模式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四维学生”具体指:加强养成教育,构筑学生迈入社会的阶梯,使学生达到社会公德水平,成为“社会公民”;在社会公德水平之上设计学校德育规范,打上校本文化和学校的精神烙印,成为“学校公民”;具备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践行职业操守、强化职业自律、锻造职业意志,成为在职业领域具有普适性的“职业公民”;与企业紧密对接,体验职业现场,打上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烙印,成为“企业公民”。我校校园里随处可见“十德养成教育”的标识,也可以将这个看成是我校对育人目标的一种导向。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从何处立,要什么效果?我觉得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应该立小德,从行为方面立,让学生从生活中习得,从行为中养成,效果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因此,“十德”里面的食德、衣德、行德、仪德、会德、课德、网德等内容,均是从小抓起,小中见大,知易行易,立竿见影。

  同时,我校从2006年开始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成为同时具备讲师、技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四维教师”。经过5年时间的培养,学校已有230多名教师同时具备了4个资格。在我校,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面向人人的全人教育模式。

  目前,我校在德育培养模式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四维学生”毕业后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记者:校企合作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惠州商校在集团化办学和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你认为应该如何让企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邓庆宁:我认为,让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发展中,需要一个过程。不仅要让企业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企业的利益需求,还要让企业认识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惠州商校多年前就开始着眼构建职业学校发展的大格局,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产业链。目前,惠州商校通过构建“五环对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五环对接”具体指以惠州商校为核心,把职业教育产业链向上和向下同步延伸,对接行政乡村、农村中学、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国际职教,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培养链条。例如,我们通过学校的能力,致力于推进普职分流,在中学阶段导入职业课程,培育、选派优秀教师深入农村中学,把职业教育课程提前引入;努力对接行业企业,先后与惠州市台商协会、外商投资协会、交通运输协会、会计协会、TCL、德赛、中国移动等500多家行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和订单人才培养协议,每年这些行业企业都会和惠州商校一起探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问题。学校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针对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20多个“订单”培养班。同时,惠州商校把触角延伸至乡村,力求通过职业学校为农村培养村官、为农村贫困学生提供优质学位等项目推进职教惠农;而且,学校还对接国际职业教育,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入学校教学,使惠州商校的教育教学始终走在前列。

  目前,学校和企业在管理和技术等领域进一步实现了对接和融合,学校实施的“双百双聘”(即百名教师进企业和百名师傅进校园)活动取得显著效果,校企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常态。

  记者: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深校长和专家,您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哪些认识和理解?

  邓庆宁: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国务院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5个方面的任务措施,要求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这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从办学视角来看,首先,我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现三个目标:

  其一,要有效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职业教育升学“透明天花板”问题,建设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贯通的体系,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有本领就业、无障碍升学、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职业教育相关方参与不足问题,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国家制度明确职业教育相关方(主要是政府、学校、社区、行业、企业、家长、社会组织等)的责任,特别是政府和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三是解决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明确政府是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政府必须为职业教育提供足够的办学经费保障,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其二,能够实现使职业教育全面回归教育本质。如果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那么,职业教育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而具有终身教育职能的职业教育,应该能够使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接受教育。

  其三,是我国实现从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的转变。从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梯次来看,欧美国家处于职业教育发展最前端,我国需要借鉴欧美国家职业教育经验,实现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目标。

  其次,我认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在“五个打通”:

  其一,实现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打通”。主要途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职业教育常识性课程,使学生形成劳动和职业意识,使学生顺畅接驳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教育学分课程,使学生顺利接驳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

  其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打通”。主要途径是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注册方式升入高等职业学院学习,无需通过选拔性考试;高职学院毕业生则可通过评估学力、资历的方式升入本科院校学习,无需通过考试。当然,往上还可以设置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学位。

  其三,实现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打通”。主要途径是建立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可以借鉴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体系。如果我国建立起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学生就可无障碍逐级修读证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贯通。当然,还可以实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统一管理。

  其四,实现就业前与就业后的“打通”。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学校可阶段性学习和阶段性就业,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可通过学力和资历评估方式进入相应层次的职业院校就读,职业教育体系可提供正规、非正规以及非正式的职业教育课程。

  其五,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打通”。主要途径是通过立法方式,明确企业或雇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使之成为职业教育的当然参与者,负起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使职业院校从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岗位训练到实习就业等方面均能够让企业或雇主全面参与进来。

  记者:那么,您认为职业学校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应该承担什么作用?做好哪些工作呢?

  邓庆宁:当然,从职业学校的角度,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从2011年起,我校就系统提出了现代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现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现代职业学校职业素养体系、现代职业学校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现代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体系、现代职业学校管理体系等六大领域的现代体系建设,并通过这些体系的建设进而支撑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比如,我们正在推进以学校章程为引领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是学校的“基本法”,主要解决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问题。章程中明确校长、学校理事会、监事会、教代会、管理班子、专门委员会共同组成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学校通过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决策学校事务。比如说,学校要招聘老师,那么就由教师招聘委员会来决定整个招聘过程;学校的财务管理由学校预算委员会来进行决策。这个过程就加快了学校的民主建设步伐,实现“教师治校”,使学校更加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我认为,将学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指向学校的行政级别,这是似是而非的做法。学校去行政化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实现教师治校、民主管理。

  记者:邓校长,您的职业教育梦想是什么?或者您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期许或憧憬?

  邓庆宁:教育为当代中国奠基,职业教育为此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说当代中国有一个中国梦,那么具体到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位校长,就是要有一个教育理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认为,《纲要》把职业教育定位为“面向人人”,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最精准概括。我担任职校校长20多年,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在自己执掌一校之时,使学校办学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能够点燃每个学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不会让一个学生失望,并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使得每一位学生真正得到成长和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变,我们也都会为之欣喜若狂。我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能保持这样一种纯粹的教育情怀,让我们教育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健全而完善的人,我一直为之感到自豪。

  记者: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祝学校越办越好!(本刊记者 李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