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感受九华神奇风貌,沉浸在青山绿水间

  到黄山参加完工作会议,几位同事相邀,特地前往九华山旅游,在九华街上买了一张九华山旅游图,按说明我们由北向南而行,先去祗园禅寺。祗园寺是九华山唯一的宫殿式庙宇,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居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是全国重点寺院。

  步入寺内,殿宇巍峨,气势恢宏,它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斋堂退居寮、方丈室、讲堂和藏经楼等组成,回环曲折,结构精妙。我们沿步行道南行,左边是插霄峰,青山翠绿,使人开颜悦目。右边是两个相连的放生池,水满池和莲满池,给人以清新之感。芙蓉桥东西横卧,桥上车流滚滚,桥下流水潺潺,想到寺门“祗数荣光盈宇宙,园林春色满乾坤”那副楹联,更觉出神入化。

  从放生池北面沿石阶而上,就到了金地藏生前居住的化成寺。这也是一座全国重点寺院。寺前高悬赵朴初题写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横额,四根石柱上刻有两副明联:”大圣道场同日月,千秋古刹护东西“”九华峰前香云缥缈,化成寺里花雨缤纷“。化成寺最早建于唐至德三年,也就是公元757年,为九华山地藏道场开山最早寺庙。千余年来,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栉风沐雨,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

  大雄宝殿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更为珍贵的是,寺中藏有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经书、手书、圣谕。藏经中有一套“血经”,是一个佛教徒用手指血掺朱砂携程。清朝康熙、乾隆先后三次赐银两给化成寺,并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这些九华山的镇山之宝,观之令人惊叹。过化成寺绕山而走,在东崖山麓上面高耸五层走马通楼式的宫殿——百岁宫。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宝——无瑕和尚真身坐像。真身遍体涂金,披层层袈裟,一只手略向外。

  无瑕是明万历年间人,在九华山东岩岭洞内修行102年,活到126岁坐化圆寂。僧侣将其尸体放置在陶缸中,用石灰封口,炭火烘烤数十日制成真身坐像,距今已经有500多年了。这是江南罕见的木乃伊,因为内脏仍然在他体内。再如神光岭肉身殿中,韩国高僧圆寂之后坐缸成肉身菩萨,他的弟子们将肉身抬出缸的时候,关节发出金属般声音,和佛经上记载的地藏王菩萨非常相似。九华山这样的肉身殿还有一处,在九华山东侧双溪寺,可惜因时间关系未能往观。

  令人费解的是,和尚坐化后为何肉身不腐?为何就只有九华山才能如此?看着山下笼罩在云气里的民舍和寺庙,瞬间雾气弥漫开来,人便如坠云雾里。越想越觉得奇怪,常年的阴雨天气居然能够早就肉身菩萨这么奇特的现象。但是,我感觉到这里的气候,似乎又很干燥,因为到了山上,手指的皮都白泛起来。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然,还是佛法的灵光显现?回到镇上,天已擦黑,到处传来木鱼声和金刚经的诵唱声。这里的店铺关门比较早,山里人喜欢早睡早起。但是晚上寺庙里的法事排场很大,悠扬的铃钵鼓磬声在夜空里飘摇。

  第二天起来,用过早点,又开始了一天的登山旅程。有人说“不上天台,等于没来。”我们出九华街沿小路上天台,走在青石路上,听着路边小溪水流的汩汩声,心旷神怡。途中有凤凰松,形若凤凰。其枝干曲折伸展而成凤凰之姿,松针如蒲扇展开分别成凤翅和凤翎,树干顶端一块树皮斑驳巧成凤眼,栩栩如生,双翼微张,犹若腾空欲飞。这株凤凰松,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九华山著名景点之一,观赏留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九华山的森林覆盖率达75%,生态环境之优美令人赞叹,生物多样性的九华山,更是充满无限生机。从凤凰松景点可遥望峰顶小若蚂蚁的庙宇“天台”。两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天台寺,它又名地藏祥林,矗立在天台峰悬崖峭壁上,就像一座雄伟的城堡。立于高台之上,回首秀丽的重峦叠峰,苍木的深蓝之中点缀着几簇红色的枫叶,分外惹人注目。置身这青山绿水间,我们永远不会疲倦,北望可见长江如游龙横卧江淮大地,南眺皆是神奇黄山的峻峰秀水。

  我们已置身九华山的出水莲花的莲蕊上,此刻方能体会“天到无边地作界,山等绝顶我为峰”是何等境界。当年李白游九华山曾写下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用以形容朵朵山峰的秀美之态,何等贴切。我贪婪地呼吸着这里最纯净、最健康的空气,似乎感觉到肺活量增大了许多。在这样充满豪情、洒脱、飘逸的环境里,人们可以尽情感受生命的赐予和自然的丰盈。

  我的心经过山水的涤荡,变得安静而恬然,不由想到有人为这里的山水做的总结:往事如风,积淀了厚重人文浸润。逝者如斯,偏有这青山绿水依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