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走近常熟非遗之旅(三)
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绵延,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出常熟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
本期推出常熟非遗之旅地图第三期,让非遗回归生活,让传统走进现实,以前行的步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寻回悠久的“常熟记忆”。
——
上鹞灯
正月十五元宵,常熟东乡一带民间有“放鹞子”习俗。鹞子,即风筝。常熟的上鹞灯,来源于牵高灯。元末明初,常熟的农家宅前都竖着一根高高的竹竿,从年初一到正月二十,每晚都要在竹竿上挂起几盏灯笼以祈平安,这就是牵高灯。
后来有个游方和尚,看到这里既放鹞子,又有牵高灯,就给当地人出了一个点子,将灯笼系在鹞子上,便可增加高度和灯笼数量,于是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鹞灯。
虞山三月三报娘恩
“三月三进香”,俗称“拜香”,是常熟特有并流传已久的一种民间习俗。相传三月初三原为真武诞辰,人们为了纪念其诞辰,都相约每年三月初三前往虞山祖师庙拜香,在明代嘉靖年间尤为盛行。
后因藏海寺玉林国师还山建塔葬母的故事感人至深,民众为其孝心所动,纷纷前来祭拜,拜香活动也因此被称为“报娘恩”。
古船制作技艺
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随着常熟浒浦军港的建立,浒浦港成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枢纽,推动了当地造船业的兴旺发达,并遗留下珍贵的古船制造技艺。
古船制作技艺流程繁复,以精、准、巧、密等技艺见长,需要经过选材、船底制作、船肋骨制作,隔舱板制作、船底安装船艏、船尾制作、捻船缝、油漆木船等八道工序,造型逼真,结构严谨,是木船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香山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流派,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史料载,吴地“香山帮”鼻祖蒯祥之师蔡思诚即为常熟人。常熟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以木匠领衔,是一个集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工匠群体。
它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常来常熟
#无常熟不江南#
作者/来源:苏州惠事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