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成就,麻城这两条新建公路上榜

  近年来,黄冈市交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质量强省工作安排部署,建立健全质量提升保障机制,强化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严格质量红线不松懈,打造了黄州区106国道美丽公路、武穴市仙人湖环库路、红安县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品质示范工程,为黄冈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月是全省“质量月”,让我们来一起细数黄冈市近年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106国道黄州美丽公路经济带创建工程

  项目起于G106三台河桥段,止于G106大广高速公路出口,路线全长23.05公里,工程主要以美化、绿化为主,主要包括绿化种植、艺术品、辅路等景观提升工程,突出江北互通、黄冈东站出口、G347平交、砂子岗平交和大广出口等5个重要节点。栽植乔木红叶石兰树474株、乔木金桂树596株、山茶树1264株、早樱树777株、垂丝海棠1430株、夹竹桃树1290株、铺种草皮120532.1 m2等,创建一流的路域路景环境,为黄冈市创建森林城市添彩!

  

  

  黄州区幸福环库生态旅游公路工程

  项目总投资9200余万元,是黄州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项目,并获评黄州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精品工程。工程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20公里/小时,路基宽8m、路面宽6m,新建沥青公路13.9公里,排水设施、标志标线、防护栏及行道树等附属设施完备。工程建成改善了陶店乡、陈策楼镇等乡镇约5万群众出行条件,有效盘活了幸福水库优质旅游资源,带动了“鄂东鱼苗孵化第一村”幸福村鱼苗孵化产业做优做强,公路沿线群众依路依水兴办农家乐、民宿、发展生态游、乡村游、休闲游,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利民、富民工程。

  

  

  团风县牛车河环库产业公路

  项目规划资金约3912.73万元,建设牛车河环库产业公路约18.47公里。“以农为主,以游来促”的建设理念,实现环牛车河产业旅游路全面贯通提升,进一步带动示范区村集体及周边农户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使环库产业路成为助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风景路、致富路、幸福路。

  

  

  G106团风县竹林岗至方高坪段改建工程

  路线起于淋山河镇竹林岗与武汉市新洲区相连,至方高坪镇区街道与省道241衔接,路线全长11.98公里,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改建,路基宽25.5米,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总投资4.33亿元。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黄团浠”一体化进程,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红安县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公路改建工程

  该项目是红安县红色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古峰岭红绿灯交叉口处,路线向西至马鞍石村地段,全长25.477公里,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设计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总概算23765.7万元。项目完善了红安公路网布局,对加快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更全面地展示红安红色文化、推动红安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助推沿线经济脱贫有着重要意义。

  

  

  S407红安县七里坪至天台山段改建工程

  项目起点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王下畈村,向北与G230国道原老路平交,与河南省216省道对接,全长23.15公里,其中新建段5.2公里,老路改扩建段17.95公里。采用设计速度 40公里/小时的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项目建成极大地完善了交通路网,解决了沿线居民进出交通困难,提高了天台山旅游服务质量、形成了“旅游+公路”的生态出行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6国道麻城上畈至彭店段改建工程

  项目全长36.560公里,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m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设置大桥1348米/4座,中桥82米/1座,涵洞102道,于2021年6月30建成通车。该工程严格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麻城市“十三五”重点交通建设高品质项目。项目的建成极大缓解麻城城区交通通行压力,能极大降低麻城石材产业运输成本,提高货运效率,确保货运运输更加通畅,对麻城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有着重要意义。

  

  

  G106麻城市小界岭至白塔河桥段路

  建设工程

  项目全长44.367公里,起点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麻城市小界岭,终点位于白塔河桥北侧桥头,所建项目均达到二级公路的设计要求。该路段是麻城市境内重要国道公路,对沿线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建设采用四级监理制度,即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按程序严格管理和规范施工,克服了旧路改造中的边半幅施工、边半幅通车种种困难和技术难题,建成的路面平整舒适。本项目的建成,加速了对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沿线物流运输提供便利,更加便利周围群众的出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保障。

  

  

  罗田县大河岸至七娘山旅游公路

  改扩建工程

  项目全长34.883公里,总投资2.9亿,于2019年06月01日正式开工,2020年11月1日建成通车。路线起点位于大河岸小学,终点九资河七娘山村与S323交叉,途径大河岸、白庙河、九资河3个乡镇32个行政村。该公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有效缓解罗田城区至天堂寨景区交通压力,形成了连接大别山核心景区的双通道,加快罗田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沿线进士河、黄石河漂流、温泉等旅游业,促进鲜花基地等产业发展。

  

  

  G318国道罗田县城至三里畈段改建工程

  项目起于凤山镇县客运中心处,路线终于三里畈镇温泉村,途经两镇12村,路线全长18.751km,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25.5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项目对罗田县打造“三纵四横十连接”交通网络、加快罗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一项振兴县域经济、方便群众出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英山县方家咀乡千斤坪红色旅游路

  位于英山县方家咀乡境内,起于201省道岔口向垅塆村,项目全长5.632公里,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别到达九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红四军纪念塔。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捐赠的59式中型坦克和82式火箭炮落户英山县方家咀乡千斤坪村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在旧址原有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基地国防教育功能,是军地共促乡村振兴的典型,该路段的建成为会议旧址下一步打造国防教育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英山县323省道过石线

  项目起点位于雷家店镇过路滩,止点于石头咀镇,里程为19km,路基宽度为8.5m,路面宽度为7m,沥青混凝土路面。过石线连通了英山县东西两河,带动了沿线区域发展,方便了群众出行。沿线有“红色第一村”蔡家畈村、冷山客栈等旅游资源,建设完成后成为当地网红路,称为英山“川藏线”。

  

  

  浠水县道快城线(蔡河至快岭段)

  改建工程

  该公路技术等级为三级,全长16公里,途径12个行政村,自关口镇快岭村至蔡河镇城角桥村。沿线安防工程、绿化工程完善,路域环境优,附属设施全,设有大马、城角两座交通驿站。沿线近两万人享受出行便利,是关口、蔡河、白莲、洗马等4个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更是浠水县打造“一心三区”、东部生态旅游区的重要工程,对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便利都有重要意义。

  

  

  浠水县S201省道工程

  项目全长18公里,为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双向4车道22米宽。经浠水城区、过六神、马垅、红莲等村,通往散花镇。线路延伸过江后可联通黄石、武汉。该路段对浠水县提升交通硬联通质量、融入武汉城市圈、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在浠水交通实现内通外联、提质增效、服务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G220蕲春县干鱼咀至界岭段改建工程

  该项目路段为一级公路,全长9.9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宽度25.5米,沥青砼路面结构。该项目建成有效地解决了过境车辆与城镇车辆混行问题,改善了蕲春连接浠水县的快速通道,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促进了蕲春县经济发展。

  

  

  S236蕲春县英黄公路张榜至界岭段工程

  该项目长约58公里,路基宽8.5m,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起点接英山县,终点接黄梅县。线路极大地改善了山区群众出行条件,推进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沿线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

  

  武穴市中部新城高铁小镇连接线工程

  该项目是连通黄黄高铁武穴北站的重要配套工程,起于花桥镇郭德元村,沿线途经峨山、鸡公岭等8村,止于石佛寺镇红绿灯处,与G220武穴界岭至大金段一级公路相交,全长6.6公里,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功能,项目概算总投资1.86亿元。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区域路网,建立起武穴城区与武穴北站的快速联系通道,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服务保障民生发展和促进武穴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穴市仙人坝省级湿地公园环湖公路工程

  该项目全长24.8公里,路基设计宽度12米,路面设计宽度8.5米,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行政等级为乡道。这条总投资9263万元建成的乡村旅游公路,路域环境优美、附属设施齐全、服务设施良好,不仅以其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呈现出全新的农村公路“线性美”,而且更具绿色环保生态于一体,成为武穴市后花园北部山区一条兴农活旅富乡村的康庄大道。该项目完善了湿地公路交通规划布局及综合运输体系,满足了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全面加快了仙人坝省级湿地公路的建设。

  

  

  黄梅X257水毁修复工程

  2020年7月黄梅县遭受强降雨,黄梅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对五鸣线山区段12处重点水毁路段进行修复重建,对该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扎实有效地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质量监督作用,建立质量约谈和挂牌督办制度,督促落实农村公路质量责任。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对沿线江河村、老祖村、上鸣水村等地村民出行提供极大地便利,为蕲春县重点在建项目紫云山抽水蓄能发电站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黄梅县S332改建工程

  路段为黄梅县行政服务中心至武穴龙腰一级公路,全长9.718km公里,路基宽25.5米。总投资约2.1亿元。黄梅县交通运输局严把工程建设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加强行业管理工作,完善质量监督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控制造价、提高质量的目标。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大河镇交通条件,串联起多条主要道路,使黄梅镇、大河镇等周边沿线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进一步带动黄梅镇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黄小高速龙感湖互通口至城区一级公路

  改造工程

  项目全长4.568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路幅构成,投资总额为2370.75万元。该项目是龙感湖生态、绿色、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龙感湖公路网综合布局,更全面地展示龙感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雷池”文化,推动龙感湖全域自然生态、绿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带动龙感湖沿线生态农业、工业、纺织、物流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来源丨黄冈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