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台】中国的耶路撒冷---天台山(下)
天台山旅游景区的考察情况与建议
作者:李建军教授
男,汉族,祖籍陕西省米脂县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于甘肃兰州市。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人体工程学创始人。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1998-2002),美国南加州大学人体工程学学科主任,上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新影微电影台李建军工作室,央视微电影频道李建军工作室。
四、天台山旅游景区现状
四、天台山旅游景区现状四、天
(一)环境资源,亟待保护
应该说,天台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是相当重视的。我在这里听说过不少这样的事情:
天台多山、多矿石,这些矿石只要开采出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开采矿石会把青山变成“瘌痢山”,因此,天台政府下了死命令:严禁开采山体。这一点,我们从废弃的采石场可以看出。浙江的化工产业发达,在全国也小有名气。这几年,许多地方纷纷扩建化工企业,而与之相反的是天台的化工企业正从城中搬迁出来,一些化工企业趁机想扩大规模,政府却明确规定,规模只能缩小,不能扩大。我听说一位外地老板找上门,想在天台投资一个上千万元的电镀项目,而政府却忍痛割爱,坚决回绝……
这些都表现出天台政府的现代环保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然而,在很多方面也有不足。在一个周的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天台华顶山仅存百年古树13株,处于濒危状态,有待加强保护。在华顶寺西茅蓬路边有一株很老的古树,树龄至少在300年以上,胸径0.45米,树高17米,老干却是伤痕累累了。望春玉兰以前“台山处处有之”,如今不但在曾经在望春玉兰最繁盛的百丈坑彻底绝种了,而且据园林专家称,在整个天台山也所剩无几,寥若晨星。望春玉兰可以说是天台的特产,如果把它定为市花市树,在天台广泛种植,重新让它“处处有之”,“香满山谷”,这个意义应该更大。
巍巍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由于岁月风雨的摧残,隋塔已经现出了危险的迹象,伤痕累累,明显看出已经很久没有修葺了。这很令人痛心和不理解。自利才能利他,佛法讲求菩萨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乃是佛教徒最基本的情怀。国清寺连自己的标志都不去保护、修复,我很怀疑他们能普渡众生、净化社会大众的心灵。
丰干桥下,国清寺山门外面的“双涧回澜”是天台八大景之一。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衬,美不胜收。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多雨季节来国清寺观赏此景。可是现在呢?一条溪水虽然依旧有流水,但是水已经不再清澈了,成了一些单位排放废水的渠道;另一条溪水已经干涸,据说是山上蓄水的需要。这样,“双涧回澜”的景观就没有了。这是一大遗憾。
还有就是在进入山门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刺耳的汽车喇叭声。而且当尘世都已经听不到喇叭声的时候,在这里居然还可以听到。这里是佛教圣地,是神圣的地方,怎么可以有这样不协调的现象出现?
国清寺前第一道大门左侧是一字排开的七樽佛像,庄严慈祥。七尊佛供奉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是释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拘楼孙佛、迦叶佛。后六佛连同释迦牟尼佛一起被称作“过去七佛”。可是,我发现他们都没有自己的神灵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非常不好的。是被破坏掉了?还是当时建造时的疏漏?而且,这样神圣的佛像上面居然栓着一个球网,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补救。我相信天台政府一定会做得更好。
(二)寺相不正,国何以清
在天台,自古就有“寺正国清”的说法。但在这里,我所看到的“寺不正”的现象却很多。
首先,国清寺外的隋塔,新建的台阶是倾斜的,人是踩着斜着的台阶去瞻仰隋塔的,这与肃穆庄严的隋塔极其不协调。山门是国清寺的脸面,对国清寺的形象展示很重要。可是,它的右侧居然有一个厕所,而且厕所的门正好对着大路。在厕所的后面,紧贴着就是几株800年、1200年不等的古香樟树。污秽的厕所与幽雅的环境极不协调。还有国清寺前祥云峰中有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然而,在这些神圣的地方,有人在运动。运动没有什么不好,可是这些运动人有的把腿放在塔上,有的把球网拴在佛像上。一个周的时间里,我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另一个问题是国清寺和尚形象不正的问题。我所看到的有衣衫不整、东倒西歪等。弘扬佛法、实践佛法的慈悲精神是佛教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在这忙碌的社会中,佛教所扮演的“心灵导师”角色更显重要。每一个佛教徒,首先从教化自己做起,依佛法修学,持戒修行,表现出佛法利人助人的慈悲精神,身体力行佛所教导的法义,带动身边的人更进一步认识佛法,并不单单只是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更何况还有这样的表现。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有这样的现象是不可理解的,我相信佛祖也不希望看到这样不雅的现象的,智者大师更不会容忍这样不雅的形象存在于这里。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国清寺大殿的佛像。我观察,国清寺大殿的佛像居然是歪斜的。这么宝贵的圣物,从故宫特地运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不令人痛心。而且,从我的专业来看,左为传承,右为势力。左右平衡才是阴阳和谐,才有发展。而大殿的佛像左面下沉,暗示着没有传人。5月1日,我到天台的当天晚上,刚刚下榻宾馆,就去了国清寺。一进国清寺大门,凭多年的经验,我就感觉这里生气不旺,中轴没有压正。后来我听说国清寺的住持半身不遂,这恰恰应了不正之势。而年轻的监院虽然对佛教知识了解不少,但自恃国清寺庙大财粗,缺乏应有的谦和大度,完全没有承接智者大师的兼容并蓄品质。我在国清寺丝毫没有感受到佛教慈悲为怀、荣辱与共的氛围。这不能不让我怀疑现在国清寺的继承者的素质,担心国清寺未来的命运。从国清寺神像,我想到了在很多地方所看到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很多政府机关大楼上的国徽被挂歪了。这种现象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人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挂国徽,却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说我们国家的国徽,它呈圆形,寓意着和谐。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上方的四颗金色小五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绾住麦杆下垂,并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国徽的平衡点是天安门,平衡线是天安门下端线;天安门为平衡物,其它为和谐互动共撞的体现。我记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因为国旗是神圣的,是国家的象征,既然如此,那么破损、污损、褪色的国旗就等于破损、污损、褪色的国家。《国徽法》里也要求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正中”当然也包含了国徽本身也要正。一个被挂歪了的国徽会给人什么感觉?不说大家也知道。还有在天台的一些地方,大门口一般都有一对石狮。可是,这些石狮的雌雄位置颠倒了。石狮一般是作为看守门户的吉祥物,可以驱除邪恶,放置在宫殿、庙观、衙署以及达官贵人的住宅门口。在什么地方放、怎么放都是有讲究的,这是一种文化。我们放它,是一种传承,可是放颠倒了,我们传承什么?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继承一种文化是需要严肃的态度和谨慎的作风的。
(三)文化失落,国运堪忧
首先是国清寺的问题。国清寺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确立的标志,实际上也是国家统一富强的象征。过去有诗说:“台山一万重,帝割为佛国。刹院如星罗,国清最雄特。”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的创建,适应了南北一统的时代需要,在那个时候,它的发展就已经与国运的盛衰息息相关了。
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1400年,创寺阶段的部分实物犹在。国清寺现存殿宇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御题匾额。乾隆亲自撰写修寺碑文,此后屡经修葺。
前面已经说过,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周恩来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而且将故宫珍宝运抵国清寺供奉,直接原因虽然是为外交服务,但中国佛教天台宗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可见一斑。
1983年国清寺与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广寺一起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开放的重点寺观,国内外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国清寺作为中外天台宗的祖庭,焕发出闪闪金辉。现在,国清寺被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对于天台宗的传人以及整个中国来说,最痛心的莫过于国清寺文化的失落,这个文化失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宗教文化和地位的失落。
我在前面已经说了,国清寺建筑布局形成了四条轴线,这四条轴线实际上由殿的轴线和神的轴线两个主轴构成。可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东面的神轴线上,沿着轴线向南延伸就是隋梅和隋塔,而向北延伸,就会看到一个日本天台宗祖 师碑亭。这是1975 年 10 月 25 日 ,日 本 天 台 宗 13 人 访 华 团 在 比 睿 山 延 历 寺 第 253 代 座 主山 田 惠 谛 率 领 下 , 到 天 台 山 巡 礼 , 并与 国 清 寺 僧 众 商 定 由 日 方 出 资兴 建的 , 名义是 追 忆 中 、日 天 台 宗 祖 师 的 功 绩 ,纪 念中 国 天 台 山 和 日 本 比 睿 山。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它所在的位置很值得深思。隋梅是智者大师弟子灌顶法师手栽植,是天台宗兴盛的象征。十年动乱之时,隋梅哑然不开花,而动乱刚一结束,它就疏枝横空,花开似锦,暗香浮动,可谓灵性。佛塔是佛教的一种专门建筑,原位于佛寺中心,不但埋有佛骨且藏置佛经,还在塔内供奉佛像,供佛教徒们膜拜。佛寺中自从有了佛像,供奉佛像的大殿就代替了塔而占据了主要地位。但佛塔被移出佛殿之后,作为佛教的标志,仍被放在最重要的神轴线上,或者在山岭高耸之地,或者在山腰显著之处,或者江河之滨。隋塔是由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建,是智者大师神灵,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神灵。它们都是国清寺的标志,是天台宗的象征,也是天台宗历史的见证,意义重大而深远。可是,在这条轴线上,在大雄宝殿右侧、隋梅之北,加了一个日本天台宗碑亭就不能不叫人有联想了。而且,根据我的了解,日本天台宗祖 师碑亭的位置原来是迦南堂。这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了。一个小小的碑亭可以建在国清寺任何一个地方,为什么非要建在这个神轴线上?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日本的佛教先人是中国天台宗的领袖?
我们知道,近些年,以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有人说只是正常文化交流。我看不这样简单。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是典型的列岛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峡谷多,平原少,耕地稀缺,天然灾害频繁,极不利于发展。对于日本来说,侵略邻国,霸占其资源,拓展生存空间,才是其唯一的出路。在过去十年多年里,日本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经济衰退已成事实。在国内无法找到突破口,他们就会将目光投向他国。中国作为其最大的邻国,自然成为首个侵略目标。过去他们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侵略目的,现在呢?一个手段是直接的经济侵略,另一个就是文化侵略,后者更可怕,带来的后果更严重。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而且与国家安全已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特别是文化,我们说,文化是推广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关乎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从根本上来毁灭一个民族,最有效、最残酷的手段就是摧毁它原有的文化,而移植给侵入者的文化。宗教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宗教的巨大力量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出——在人类历史上,有一多半的战争都是由宗教信仰的争端引起的。日本人能够在文化的其他领域实施侵略,难道就不会在宗教领域做吗?况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十分清楚,日本是一个具有巨大野心和自大狂妄的民族,从来都把所谓的“大和民族”看得比任何一个民族都了不起。尽管日 本 天 台 宗 源 于 中 国 的 天 台 宗 , 但他们却 不 是 中国 天 台 宗 的 简 单 移 植 , 而 是 在 中 国 天 台 宗 教 观 的 基 础 上 , 又 熔 铸 了 中 国的 密 教 、 禅 宗 、 律 宗 、 净 土 宗 等 教 派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 形 成 了有 别 于 中 国天 台 宗 的 独 特 教 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有着巨大野心和自大狂妄的民族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认中国的天台宗为他们的正宗?他们有理由不实施宗教侵略吗?
衡量一国是否对他国发动了文化侵略、宗教侵略,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看被侵略国民的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短期来说,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本土文化深入民心,要想一朝一夕改变这种文化信仰是比较困难的事。可是长远来说,日本文化入侵、宗教入侵对中国固有文化、宗教的冲击颇令人担心。现时的中国,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再认同固有的传统文化,喜欢追日本明星、看日本漫画,甚至以起日本名字、穿着和服为荣吗?当然这些只是低层次的文化侵略,然而影响却是深远的,尤其是对于尚未懂得分辨好坏的小孩来说,更是可怕的。他们从小接受了异族文化侵蚀,长大后自然会失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再过几十年,日本文化将会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就会因此而改变,而中国的天台宗地位也会被日本所取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从这里看,那个坐落在神轴线上的日本天台宗碑亭的意义就值得推敲了。以中国的风水理论看,这里的祖穴被日本人占领了,灵穴被日本人带走了,动点已经不在中国了。我看他们来天台,拜的只是故里,而不是拜本宗;建这个碑亭,也只是纪念日本天台宗的出生地罢了。而且从这个五?一黄金周7天的情况看,我在这里居然没有看到一个日本人来朝拜他们的祖庭。特别是,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的生日,是浴佛节,这一天是全球佛教徒最为重大的节日。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放假一天,举行一系列的佛教庆祝活动。教徒们可参与一年一度的浴佛仪式、参观盛会及诚心礼拜祖庭。可是,在这一天里,我同样没有看到一个日本人来国清寺朝拜他们的祖庭,我所看到的都是虔诚的中国信徒。正因为如此,奠定了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历史上崇高地位的天台宗,现在失去了应该有的影响力。我不禁要问:在现代社会里,天台宗该如何发展?该如何担当起佛教“领袖”的职责而不仅仅是披了一件外衣?仅仅满足于丰厚的门票收入养活几个僧人,或者让日本人通过天台国清寺达到他们侵略中国的目的,这难道是智者大师开创天台宗的本意吗?这是要国清寺众僧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当年,在动乱年代里,周总理为什么要批示重修国清寺?又为什么要把故宫众多珍贵文物包括御用的东西放在这里供奉,其中还有密教的佛像?后来赵朴初老以及那位老领导和我说得再明确不过了,总理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更想将国清寺发展成中国的国教中心。这个中心以天台宗为核心,兼容并蓄佛教任何宗派,从而弘扬佛法,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试问国清寺又该如何实现周恩来总理的遗愿?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宗教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里的促进和融合作用日渐突出,这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共识。今年4月13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杭州拉开帷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佛教界人士、官员、学者与会。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上指出: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世界性宗教,在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建设和谐世界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种文明、各种宗教都来发挥积极作用。贾庆林进一步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及其他宗教一起,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佛教上的地位该如何确立?在佛教历史上,过去说佛祖一生的经历有四个最值得纪念的地方,这就是诞生地迦毗罗、得道地摩竭陀、说法地波罗奈、涅盘地拘尸那。它们都是亿万佛教信徒向往的神圣之地。佛祖山圣地的发现,使佛祖一生经历中又有了第五个值得纪念的地方,这就是佛祖山释迦牟尼广乘佛法地。现在,天台山应该成为佛祖的第六个纪念地——显灵地。后两个为什么会都在中国?当年,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就让我意识到,佛祖上指天、下指地,其实是对中国这片土地寄予了厚望,也是他选择在中国现身和显灵的原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天台宗来确立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史上的地位?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为什么要在中国开?很明显,我们的政府高度重视宗教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预示着中国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国家,政府也迫切希望藉由佛教的教育让中国人更具有坚忍、包容以及谦让等人格特质,要世界更趋向真善美的境地。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有不少的中国人按规定迈进了不同宗教的大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宗教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和启迪作用,为中外经济合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中国的宗教急需发展提升,需要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中国佛教重要派别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又该如何担当这样的神圣使命?如果大家都小富即安、自扫门前雪,甚至任由文化失落,宗教在该怎么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不能担当起应有的职责,存在又有什么价值?
国清寺为什么叫国清寺?当年隋文帝应智者大师之遗愿建造它的时候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寺若成,国即清。” 文帝都懂得国清寺对国家命运的重大影响,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现在让我们看看,国清寺是不是“成”?是不是还像当年一样能“成”得起来?而我们的国家会不会“清”?会不会永保不受外辱?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文化失落比下面将要说到的桐柏宫文化的失落危害更大。所以,我希望国清寺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尽快纠正,不要让智者大师失望,不要辜负了周恩来总理的厚望,更不要辜负了现代政府和国人的期待,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宗教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为振兴民族做出特殊的贡献!
其次是桐柏宫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祖庭。可是,天台山的道教在哪里?我在这里没有看到资料里所展现的那种盛旺景象。
在桐柏宫鼎盛之时的唐代和宋代,天台山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大型道教建筑群,包括有36宫、72观以及108座主要宫观坛台,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道教修行场所。附近的赤城山玉京洞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六,平桥镇是“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出生地,而桐柏宫又是张真人的道场。张伯端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最杰出的著作《悟真篇》不仅是全真派的内丹经典,也是当今全世界气功界所尊崇的修行宝典。清初,由于道士范青云的努力和雍正皇帝的支持,桐柏宫又获得了当时全国少有的中兴,先后沿中轴线建起了山门、灵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阳殿等六个层次的建筑物,雕龙画栋,龙纹巨础。东西轴线依次还有东道寮、太极殿、迎仙楼;西道寮、真君殿、众妙台、方丈楼等等。
时过境迁,现在情况如何呢?1959年,政府在原桐柏宫位置兴修了蓄水量1100多万立方米的桐柏水库,桐柏宫从此湮没于水底。壮丽多姿的桐柏宫文化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而从此,相距不远的国清寺里的那株千年古梅也不再开花了。据说桐柏宫搬迁到附近鸣鹤观里以后,仅有几个年逾古稀的老道士和一位坤道。为了挽救祖国道教宝贵遗产,当时已94岁的高龄的谢希纯道长于80年代初,先后传南宗丹道秘要给十数位弟子,谆谆不倦地将自己60多年的修真经验和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悉悉剖析给众弟子。而在诸弟子中真正成为道士的有三人,除此而外,40多年来,天台道教几乎毫无任何活动,已经衰落到极点。而桐柏宫一带水土流失,山林破坏程度严重,素以“山水神秀,道源佛宗”的天台山由于桐柏道教的衰落只是徒有虚名了。
从我的专业的角度看,这里可谓风水宝地,山水灵气不仅孕育出了道源,也是祭天之地。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早就知道“天人合一”的大道了。这个大道,儒家讲,道家讲,释家讲,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讲。我们讲“天人之合一”,首先必须讲天,但天究竟是什么?天就是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一切价值之源。《易传》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这便代表了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之大,具有无限性、永恒性,天可称之为父,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则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点上,天、地、人真正统一起来了。其实,人与自然界本来是统一的,不能分离。人类离了自然界,还有什么生命?自然界离了人类,还有什么意义?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道。天之道在“始万物”,地之道在“生万物”,那么,人之道又是什么?在天地万物之中,人应该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人如果能空理而尽性,尽性而至命,就是实现了自然界的目的,完成了人的使命,实现了理想境界。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就是提醒人们要“顺天时、合地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显然他们对当时的天文、地理和人文进行了仔细观察,并从生命活动中体会到人与天地自然的生存关系。中国皇帝既是受命于“天”,又必须是当“运”的兴盛者;所以,当中国人跪下来恭听最高指示时,总会听到的开场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由此可以知道,天确实有一种神圣性,人对天应该有一种敬畏感,这一点在宗教情感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表现。没有与天的沟通协调,人类如何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失去了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就失去道教的发展?是不是就失去了与天的沟通?道教文化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得人心,诸如劝人为善、保护环境、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养生健身等等内容,都同现在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容相吻合,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现代西方的生态观念正是中国古代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之大道。从这个层面上说,桐柏宫湮没于水底,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实在是个巨大的损失。
而目前正在筹建的新桐柏宫选在原位置略往后偏东方向。环境由原来的玄武—大月山改成了方瀛山,风水完全被破坏了。即使再建处理得再好,风采也不可能再生了。尽管如此,很多人还在积极恢复它的原貌。留美博士张高澄道长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师兄原是桐柏宫道士,苦心孤诣要重振桐柏宫的辉煌,却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张博士为了完成这个宏愿,毅然卖掉在美国的全部产业,来到这里,要重建桐柏宫。一个留美博士,在人人向往的发达西方有着优裕的位置和生活,为什么要回到这里做这件事情?这让我想到了建国初期,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心甘情愿地回到祖国搞建设的壮举。这种精神和行为实在令人感动!2000年5月,天台县政府曾召开桐柏宫选址专题会议。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临现场进行选址考察,指示要迅速恢复南宗祖庭。这次,我也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桐柏宫的再建寻脉找穴。新桐柏宫的建设事业,我认为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不仅仅是桐柏宫的问题,而是中国道教生存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大问题。
(四)规划失衡,难成大气
天台山的资源是与众不同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一旦发挥出来,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现代的天台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没有任意挥霍这些自然资源。为了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这个经济还相对落后的县花费700多万元,广请各地名家,对全县城镇和风景名胜区进行了一次规划。这个规划突出了“人居”的理念,总体上是符合现代人文追求的,但它并没有做足做活天台的山水和文化这篇大文章。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发现曾经造就了灿烂的天台文化的天台山地理地势的突出特征。
首先是定位问题。天台县目前的规划将天台定位为“现代化中等旅游城市”,将天台旅游定位为“佛教名山”,给出的口号是“打造佛教名山”,这显然不准确。尽管天台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并不能涵盖天台山全部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天台的定位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其次是品牌问题。如今,中国旅游业已是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下的文化品牌竞争。中国旅游界的明天是文化,任何旅游产品都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你的产品的文化涵量的多少。文化涵量越多,价格越高。天台的品牌是什么?它的差异化在哪里?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即使是一个模糊的品牌,也没有叫响。
三是开发观念问题。我认为,目前对天台山旅游开发,观念上还是保守的,没有彻底放开。旅游开发是个综合效应,连带的不仅是吃、住、停车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效应。这需要一个连动机制,包括跨地区的连动。我们说天台文化,应该是整个天台山文化,而不应该仅仅是天台县文化。只有在大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做出大格局的旅游,才会有大发展。
四是资源挖掘问题。目前,天台山金字塔形的地理形势中,东部和南部都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然而,西部和北部资源同样丰厚,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如慈恩寺边的白云洞窟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洞,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人采石遗留下来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石洞,分上下三层,居然里面没有任何飞禽走兽,这不能不说是个意外。我考察过很多石洞,即使比这里小得多、浅得多的石洞也都被蝙蝠之类的飞禽走兽玷污了,像白云洞窟这样清洁的绝无仅有。这里的山石也似乎是一种天赐。一般情况下,红色石渗水,青色石出水,而这里的石头为灰白色,既不渗水也不出水,洞内环境非常干燥。而且洞里还有水,清澈甘冽,为整个白云洞带来了灵气。祖先花了 1000多年的时光给我们留下了这样好的一个环境,是在福荫子孙后代。所以,这里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可至今还闲置在那里。慈恩寺虽然已经在进行了一些开发,但是慈恩寺是一个小寺庙,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做这篇大文章。同样的问题还有龙山一带,那里的山水非常有灵气,也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五是整体布局问题。由于对天台山地理形势认识不足,我认为,目前对天台山的规划只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既然如此,就存在一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没有一个整体战略规划,就很难说规划是做好了。
(五)没有竟合,谈何发展
我记得史书中记载:唐玄奘年轻学艺时,看到在强手如林的师兄弟中自己很难有出头之日,就对师傅说想到一座小庙里做主持。师傅什么也没说,领他来到山后的一片树林里,林中的树棵棵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竞相向上。然后,他们来到山脚下,散落着几棵杂树,歪歪扭扭,在杂草中鹤立鸡群。玄奘明白了:只有在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才能发展、成功。从此,他刻苦学艺,努力提高自己,最终成一代大师。这则故事说明,只有在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才会激发潜能,不断提升自我,最终走向成功。我还知道,在佛教中有“辩经”之说,辩经也是很多地方僧人的必修课。什么是辩经?就是由一方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种观点,由对方答辩,周围的人可以自己选择支持的对象,很像今天的辩论会。佛教内部的辩经可以使学人剔除、澄清错误知见与认识,乃至可以通过辩论破除见惑而证圣道,这种辩论中建立的纯正知见属于“闻思”所得的智慧,也是进一步按照次第实修正语、正业、正念、正定等后续正道所必须的基础,对提高讲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佛经记载,佛陀在世时,佛教内部乃至佛教与当时的诸多外道之间,经常会展开一些法义上的辩论,以期通过辩论来辨明真理、剔除邪说、树立正见。佛经上也记载了很多外道因辩论而被佛教真理所折服、认清了自己所坚持的理论的荒谬之处的事例,比如“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学共议论,无不降伏者。”这种辩论实际上是一种竟合行为,与科学上通过讨论而证明与证伪某一论断是否为真理的科学方式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说,竞合是任何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有竞合,发展才有活力,有活力才会充满发展的生机。竞合与发展就象硬币的两面,事物的发展必然存在竞合,竞合促进了事物的更快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影响逐渐增大;直至现在,虽然有许多中国人并不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但实际上深受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近现代的中国,佛家思想甚至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趋势。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种学说、缺乏竞合精神和行为,老是“躺”在传统上面做美梦,必然会导致落后,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只有不断吐故纳新,兼容并蓄,才能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就文化的发展来说,综观世界历史,每一次大规模的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几乎都是在各种文化的对撞与融合的竟合环境中出现的。在中国,每一次对撞与融合之后,我们的民族文化总会出现又一次欣欣向荣的辉煌局面,并影响着世界的文化走向。天台山历史上三教鼎立的繁荣局面就是最好的例证,离开了任何一方参与对撞与融合,都不可能实现创新与繁荣。
从上面的情况看,目前的天台山,状况不能不令人堪忧——在天台,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消失了,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被侵略,儒家理学的光辉也不再照耀。儒、道几乎衰落殆尽,导致了佛教也停止不前,甚至也可以说失落,与历史上三教鼎立的繁荣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佛教天台宗祖庭的国清寺和作为道教南宗祖庭的桐柏宫,都是国家级的庙宇,是中国宗教的代表和象征,而儒家理学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展示,现在却成为这个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怎么谈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繁荣?因此,我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个巨大悲哀。这是我们现代人做得不好,我们同样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它们。
五、关于天台山旅游开发的建议
天台山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旅游发展较快,政府也加快了重点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观,天台山开始成为上海、苏南、杭嘉湖一带市民周末假日度假、观光、朝觐、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但是,这与天台山丰厚的文化资源还是极其不协调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当地经济发展也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单就旅游来看,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不可分离的。天台山独特的文化应该展示出更大的魅力,对地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从佛教发达的周边国家和天台县周边地区可以看出。有些国家尽管经济并不发达,但宗教文化的力量依旧可以召唤无数人前去祭拜与观光。比如泰国曼谷的佛庙很著名,到处香火鼎盛,青烟缭绕,市内分布有大小佛庙近400座,各色佛像、佛画不计其数,是朝拜者的天堂。赴泰旅游人数2001年达1000多万人次,2003年达1800多万人次,其中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还有伊斯兰教的朝觐活动。2004年去麦加朝觐人数创了记录,达200多万人,我国的穆斯林每年也有上万人前往朝觐,这还不包括前去旅游的。
从与天台山类似的其它名山的情况看,天台山的现状也是不乐观的。比如山西五台山,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自2004年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隆重开幕以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形势更加利好,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集佛教文化、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峨眉山,从1998年到2005年,旅游人数由不到100万增加到200多万,旅游收入每年递增15%。普陀山重新开放后,现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可以说是山美、水美、人更美。2004年普陀山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达到230万人次。特别是近年来每年约有100万上海人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外省市旅游,其中以到普陀山礼佛和观光的人数为居多,约占总外出旅游人数的4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升。上海人为什么最喜欢普陀山?首先因为那里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还有新昌,它号称天台门户,共有人文、自然景观300多处。2004年,新昌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特别是新昌大佛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游客纷至沓来,其中上海游客就占总旅游人数的30%左右。比较上述地方,天台具有比它们更独特而秀丽的山水和更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并且其地位更加特殊和崇高。但是天台的旅游业却远不如上述地方发达。这个问题很值得天台人深思。天台旅游的卖点在哪里?如何做好天台旅游这篇大文章?在考察的几天里,我就这些问题与台州市张鸿铭市长、叶阿东副市长以及天台县黄县长、单副书记、人大主任进行了交流,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基本思路。现在,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于天台山定位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就天台山的资源来说,定位一方面要考虑一个含概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一个高度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应该把天台山的定位从“佛教名山”提升到“宗教名山”,再进一步为“东方圣地”才是合理的。这是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天台山的,同时,也包含了天台山神秀山川和佛宗道源的内容。这是对天台文化的提升,也是对天台旅游形象的提升,对增强天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使天台更好地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发展观念
天台山自古就是“八百里天台”的说法,决不局限于哪一座山。那么开发天台山就要从“大天台”、“大文化”的概念出发,把旅游六要素资源充分整合拓展到与六要素相关的所有产业,打破区域、行业界限,加强区域合作、行业协调,串珠成链,连点成线,充分利用整个天台丰富的综合旅游资源,做足做好大旅游、大发展这篇文章,增进天台山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整体规划
一个地方的规划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准这个地方的灵动点。天台的规划应该依据天台独特的地理形势环境来做,让金字塔能充分展示出来。这方面,我在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还要在提升定位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各景点的布局。特别是天台古建筑都是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新的景点的建设和古建筑的恢复也必须依据这个来做,这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天台文化。
(四)关于文化失落
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该纠正的一定要纠正。
(五)关于城区建设
过去天台人见宝不识宝,大量的古建筑被钢筋水泥取代,八城门更是杳无踪迹。好在天台人现在已认识到,城市建设古城要古,新城要新。老城区要尽力保留当初的风貌,体现历史,表现古味;新城区则要体现新时代现代城市的风貌。
(六)关于天台形象
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如何塑造旅游品牌和形象并向消费者充分有效的传播成为目前旅游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合理定位之后,我们要做的,除了形象传播,务必要擦亮这个品牌。天台是佛宗道源,是宗教圣地,应该有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像国清寺和尚的行为、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解决。
(七)关于环境和文物保护
天台的山水和建筑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否则要受后代的谴责。
(八)关于资源开发
许多资源有待我们发现、论证和开发,要做好这项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两个阴阳互感的山谷,从创意上来说,可以将它确定为“生命之旅”,使游人在沿着山谷行走中体验生命诞生的意义。这对人生健康和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提高是很有价值的。还有白云洞,可以充分利用其现状,做成一个天台文化博物馆,将天台释、道、儒等文化浓缩其中,使人们在这里对整个天台丰厚的文化尽收眼底。这是个造福千秋的好事。以上是我2006年五?一黄金周7天的收获和建议。天台山综合开发意义是巨大的、深远的,不仅仅关系到天台县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脉。我希望台州市政府、天台县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天台山的巨大价值,从做好规划入手,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不仅要做好天台旅游这篇大文章,更要让天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向世界和后来人展示出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