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游客到安徽旅游,看到“黄山”被圈收费!直言“此举迷惑”

  除了我们国民出国游玩外,其他国家的游客也会来到我们这儿,毕竟我们国家在疆土和历史文化上存有优势,这些优势若是利用得当,其游玩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基建水平的跃升和开放程度的加大,很多外国游客也得以在中国“到此一游”,国内一众景观也将在他们的面前大放异彩。然而,因为管理手段存在差异性的缘故,我们国家部分景区的收费行为却让很多外国游客深感疑惑,这其中便包括了一些英国游客。

  

  前段时间,一些英国游客的“困惑”顿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据悉,这名远道而来的英国游客本来想着造访安徽名山“黄山”,但来到黄山之后,其内出现的一些现象让他感到非常不解,甚至对此感到了些许不满,那么,是什么现象让他如此不悦呢?

  

  原来,著名的黄山居然有“围蔽收费”的说法,在这名英国游客兴高采烈地来到黄山后,本想着细心地观赏眼前的诸多自然景观,然而,他没过多久便发现这里的很多自然景观都进行了“打围”,游客想要入内参观就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由此可见,黄山之内已经充分地商业化,将各处景观细分化管理和创收,实在令英国游客大为震撼。原来,在英国本地,那儿自然也免不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他们那儿的景观大多数都是免费的,除却部分人文历史的经典外,类似山川等自然景观基本上都是免费的,游客只要存在观赏的意愿,随时可以入内参观。

  

  英国对于自然景观却并不会出现“打围”收费的情况,这在当地已经相当常见,然而,这种情况却在中国黄山之处得到了印证。毫无疑问,黄山居然具体化收费,多少给人一种“宰客”的意味,这对于英国游客而言更是如此,毕竟他们国家可没有这样的现象,对于他们而言,黄山此举无疑是相当没有必要的。

  

  贵为全国的知名山峰,黄山在国内外都有大批的拥趸,这儿的山峰以俊伟著称,似乎每一片山林都极具生命力,看来十分秀丽。

  更令人注意的是,这里还有些极负盛名的“迎客松”,这里的松树具有瑰丽的外表,从远处观望,似乎它们都具有灵气一般,个个长着类人的身形,观望迎客松,这种感觉尤为凸显,庞大的松树竟然鹤立在高耸的悬崖峭壁之上,让人感觉到一阵威严感。

  

  自古以来,黄山便是地方名山的代表,一直都吸引着一众游客们的注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头百姓,他们对于游玩黄山都是乐此不疲的。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深入性发展,黄山似乎已经越发脱离自身的定位,本身这个名山是作为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大招牌的,由此也能让国外游客领略我们的山河名川,但万万没想到,打败自己的终究还是景区运营者。

  

  为了收益最大化,黄山的运营者竟然把大部分景点都进行了划分,将这些划分的经典进行“封闭化”管理,以此来进行费用的收纳,游客想到进入室内观赏具体的景观,则需要进行细分化的缴费。这种行为无疑存在欺骗顾客的嫌疑,但对于运营者而言,这似乎是行规一般,他们始终都保持着这样的做法。

  

  那么,黄山将景点封闭化管理,由此衍生出来的具体收费,它是否真如英国游客所认为的那样不合理呢?背后原因实属也无奈至极。诚然,黄山运营者的做法虽然存在唯利是图的嫌疑,但从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迫不得已的,相比于英国的旅游业,我们的旅游业也有着独特的国情。

  

  在英国,当地都是发达地区,民众受教育水平较高,即便外来游客也会感同身受,一旦步入他们的社会,个人的自觉性都是得到保障的,类似景区这样的地方,他们一般都有着极好的秩序。

  一方面,他们的运营手段更为先进,另一方面,来到景区观赏的自觉性很高,更为重要的是,来到景点的游客基数是较为低下的,这些优势都不是国内所能睥睨的。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的缘故,民众受教育水平也高低不一,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低素质的案例,这似乎是人口基数大下的必然结果。

  因此,类似于黄山这样的景区,若是免费且全方位地开放,这对于景区的承受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要是达不到这种要求,景区势必会破产,盈利与否不说,原有的生态也会销毁殆尽,这显然是多方不愿看到的一幕。

  

  总结:

  黄山运营者“围蔽收费”的做法无疑引起争议,即便是英国游客也不例外,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看似过度商业化,但对于约束民众的行为、提高民众的自觉性具有突出的作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