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正在公示,知识城旅游地图出炉!
黄埔区旅游总体规划
2020-2035
(公众征求意见稿)
节选
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涵盖范围为广州市黄埔区全部行政区域,包括黄埔区下辖16 个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穗东街道,南岗街道,长洲街道,夏港街道,萝岗街道,云埔街道,联和街道,永和街道,长岭街道,九佛街道,龙湖街道),1 个镇(新龙镇)。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0 年至2035年。
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依据黄埔区资源环境状况,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坚决守住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底线,在法律、道德、习俗的约束框架下规划、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把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生态优先,把保护生态放在旅游业发展的首位,坚守生态底线,科学适度开发,推进旅游集约化、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二)放眼国际,对标一流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黄埔区建设国际旅游区的机遇已经到来,应该对标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凝聚力量和资源,完善区域旅游功能,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和提升服务,创新旅游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全面发力,对接大湾区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强大湾区城市合作,共同规划旅游产品、营销和旅游设施,联合打造大湾区旅游品牌。巩固提升黄埔区四片联动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全力以赴把“四区四中心”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①全力建设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②全力建设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③全力建设黄埔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④全力建设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黄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随着旅游行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与文化融合创新备受关注,文旅融合活动引导着文化旅游新进程。如何更好地“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成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定制旅游快速增长并进入成熟期,个性化、品质化旅游消费需求稳步增加,美食、美宿成出游动机。新黄埔区是在整合老黄埔区和萝岗区的基础上新成立的行政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旧址、萝岗香雪、玉喦书院等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因而,在未来的文旅发展过程中,应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未来文化和旅游更高效地融合发展,还需要跳出产品思维,更好地沉淀和思考文化旅游的教育属性,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在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为优质旅游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撑。
◆ 近期(2020-2025):资源整合、产品创新、配套完善
到2025 年,通过对黄埔区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整合,通过创新手段构建新型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初步形成全区域完善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有效提升黄埔区旅游品牌形象。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999.11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36.04 亿元,年均增长率70.10%。建设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2 个(香雪公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公园)、AAA 级旅游景区3 个(丹水坑风景区、广东凉茶博物馆、奶业文创体验馆)。
◆ 中期(2026-2030):深度延伸、产业融合、全域旅游
到2030 年,实现黄埔全域旅游布局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优势特色突出、旅游品牌形象鲜明,旅游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前列。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1236.40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63.11 亿元,年均增长率70.10%。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进行提升,建设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1 个(黄埔珠江国际慢岛珠江国际慢岛)、AAA 级旅游景区2 个(莲塘+燕塘古村旅游区、文化科技体验馆/博物馆)。
◆ 远期(2031-2035):持续创新、产品高质、标杆示范
到2035 年,通过持续的知识、技术、服务、管理创新,使旅游业成为支持黄埔区整体城市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成的重要产业,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使黄埔区旅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的新型都市区旅游发展的标杆示范。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1530.01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110.51 亿元,年均增长率70.10%。通过将南海神庙整合南湾水乡及龙头山公园,建设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1 个(南海神庙景区)、AAAA 级旅游景区1 个(天鹿湖森林公园)。
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黄埔区的自然地理格局、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等因素,以及未来黄埔区旅游发展战略的构思,全区的旅游总体空间规划为“一轴两带,三心四区”的布局结构。
(一)一轴:山城江旅游主轴线
现黄埔区国土空间呈南北向长条状,因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珠江东岸地区主要交通廊道上,区内被多条高速公路、广园快速路和广深铁路等东西向交通干线分割,南北向形成多个独立空间.为把区域东西向的客流截留在黄埔区内,以及统筹串联起整个黄埔区的主要旅游景区,规划一条南北向的旅游发展主轴线,这条旅游发展主轴线南起大学城、长洲岛,中间经过黄埔邮轮港、黄埔新城中心、创新大道(广汕公路)、广从高速路、开放大道等交通干道,北至知识城,向北也可继续延伸至从化流溪河地区。
(二)两带:环帽峰山东南部旅游休闲带、珠江城市滨江旅游休闲带
环帽峰山东南部旅游休闲带——帽峰山是广州市山地旅游重要的旅游发展区,同时也是黄埔区的生态核心,也其东部和南部的连绵山脉坐落在黄埔区内,在这些低山丘陵地区分布着众多水库,生态景观环境优越,现有白兰、天鹿湖等九个森林公园,规划沿帽峰山东南部地区建设一条以山地森林为主题特色的旅游休闲带。珠江城市滨江旅游休闲带——珠江自古是黄埔区最重要的自然人文走廊,随着黄埔区港口功能逐步由货运向客流的转换,以及滨江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黄埔区珠江北岸滨江地区的城市职能也逐步从工业仓储向生活休闲方向转化,结合沿岸的海丝文化、水乡民俗等历史文化,可规划打造一条滨江旅游休闲带,既可以延伸广州中心城区沿珠江向东的休闲景观带,也可以在黄埔区增加一个具有地方风貌特色的城市旅游空间。
(三)三心:黄埔主城旅游服务中心、邮轮港旅游服务中心、九龙湖旅游服务中心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黄埔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实现和旅游开发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原则,在规划的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应补充旅游接待服务等功能,增设各式旅游服务设施。全区共规划三大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分别位于新黄埔正文中心区、邮轮港和知识城九龙湖中心区。同时为满足全域旅游的空间服务的全覆盖性,规划有科学城、天鹿湖、长岭、金坑、永和、云埔、西区、长洲、夏园、镇龙、莲塘、洋田等12 个旅游服务次中心。黄埔主城旅游服务中心——位于黄埔区政文中心区,利用新黄浦城市中心区建设机会,规划旅游接待、特色商业、时代科技展示等就有黄埔产业优势特色项目,规划建设成为一处广州市内仅次于珠江新城中轴线核心区的城市休闲观光区。邮轮港旅游服务中心——位于黄埔区南部滨江的新规划邮轮港附近,即在珠江旅游带与全区南北向旅游发展轴的交汇处。主要为通过高铁、高速路、地铁、城市干道、珠江旅游航线等交通线路进入黄埔区南部的游客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结合黄埔老港的改造、现代邮轮港的建设,规划建设成为黄埔区南部的一个龙头旅游景区,在区内规划旅游服务主中心。九龙湖旅游服务中心——位于知识城九龙湖中心区。中新知识城是广州市黄埔区中自然空间相对独立、现代产业园区相对集中的新区,为了实现园区休闲旅游功能,利用结合九龙湖建设、园区内知识服务与总部经济的功能,规划成为黄埔区北部的一处旅游服务主中心。
(四)四区:创意知识城与风情乡村旅游区、山地休闲与森林度假旅游区、现代科学城与都市观光旅游区、沿江文化与商贸休闲旅游区
1.沿江文化与商贸休闲旅游区
分区形象:岁月时光之城。位于广河高速公路以南黄埔区内的珠江两岸地区,自然空间环境以“江”为特征,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南海神庙、长洲岛、黄埔军校等、珠江北岸滨江的城市滨江休闲带、国际邮轮港、穗港城等。发展要点:主要利用珠江及两岸的海丝、军校等历史文化和城市滨江休闲、商贸港等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区、现代滨江城市休闲旅游产业
2.现代科学城与都市观光旅游区
分区形象:现代科技之城。位于黄埔城市建设区的广园快速路以北地区,基本包括了新科学城的大部分地区,自然空间环境以“山江之间的都市”为特征,依托的休闲旅游资源主要有黄埔新城等各大商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城内的各种现代产业园区以及萝岗香雪、玉岩书院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要点:根据区内的科学城、中心主城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规划打造相应的旅游功能组团,原科学城利用区内现有的高科技产业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区;黄埔中心区通过整合城市商业、娱乐、会展等各式公共服务和空间环境资源,重点在中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最代表黄埔特色的都市观光体验旅游区;同时利用永和、云埔园区的各种工业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区。
3.创意知识城与风情乡村旅游区
分区形象:创意之城。位于黄埔北部知识城,自然空间环境以帽峰山脉和福和山脉所围合的“山谷”为特征。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山两湖”生态景观资源(知识城西侧的帽峰山东麓和东侧的福和山地、南面的油麻山,以及九龙湖、凤凰湖)、知识城未来最新科技产业资源,以及莲塘、洋田等黄埔区现存为数不多的传统村落资源等。发展要点:未来之城,依托“知识谷”中间的先进的园区和东西两侧的乡村地区,西侧的莲塘村与帽峰山森林公园联动,东侧的洋田、迳下、埔心等村联动进行旅游开发。本区重点发展科创产业园区、传统乡村风情旅游区、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区,等类型旅游景区,以及部分红色文化旅游点。
4.山地休闲与森林度假旅游区
分区形象:黄埔后花园。位于广河高速公路以南、主城区的帽峰山地区,自然空间环境以“山地、森林”为特征,依托的休闲旅游资源主要有区内的天鹿湖、尖峰、金峰、长岭、华峰、云马山、苏元等森林公园和众多水库。发展要点:利用黄埔区内的帽峰山地区优越的生态山地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山地森林为主题的各类新型的森林景区,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生态景区间以自驾、骑行等绿道相连,规划打造成为黄埔区内主城区和知识城的休闲后花园,从而最终成为帽峰山旅游产业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重点旅游产品策划
瞄准国家4-5A 级景区,以及国家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文化公园等建设,实施全域龙头旅游项目、片区重点旅游项目引领工程,由点带片,由片带面,具体分三步走,推动黄埔区全域旅游、全域休闲示范区建设。
第一步:重点突破,搭建框架(2020—2025 年)
以5A 景区——黄埔军校旧址、南海神庙,以及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为龙头,4A 景区——香雪公园,以及黄埔区CBD 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重点,完成1 个5A,2 个4A 景区申报,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奠定黄埔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整合片区资源,搭建起黄埔全域旅游基本框架。
第二步:成片发展,基本成型(2026—2030 年)
以省级森林公园——天鹿湖为支撑,三大共享体验馆(科学城共享科创体验馆、知识城共享智创体验馆、永和街共享奶业文创体验馆)、二大港口城镇(黄埔港邮轮总部城、保税区世界红酒文化小镇)为配套,进一步建设六大全域旅游示范片区。同时争取完成申报1 个国家科普示范基地、1 个省级森林公园、1 个省级特色小镇、1 个省级文旅特色村,成片发展,各具特色。
第三步:全面提升,形成体系(2031—2035 年)
通过各全域旅游、全域休闲示范片区的产业融入,以及片区之间的游线联动,黄埔区全域旅游、全域休闲格局逐步成型,凸显“文创、科创、智创、绿创”园区特色的国际动感时尚旅游形象,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广州番禺区并驾齐驱,引领广州市旅游发展。
一、公示时间:自2019年11月8日—11月18日止。
二、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hplyj2016@163.com,并请在邮件主题注明“黄埔区旅游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反馈”字样;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大道中87号广垦商务大厦12楼1222室,邮政编码:51053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黄埔区旅游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反馈”字样。
备注:单位意见请加盖公章,个人意见请署实名,并注明具体联系方式。
三、联系电话:020-82375356,潘工。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年11月8日
来源 : 萝岗建设,黄埔区政府网、知 识城, 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 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