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化体验对目的地旅游的作用|CAAPA专家文章

  本样式由135编辑器出品,不允许任何第三方编辑器抄袭使用,违者必纠。

  刘卿

  目的地旅游的构成要素之一,其“独特性”在旅游项目同质化、抄袭化严重的今天变得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而沉浸式体验作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沉浸式强调的是体验,而旅游本身强调的也是体验,这就为二者的融合带来了可能性。沉浸式体验是一种以空间造境为核心业态,而空间正是旅游的主要载体,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让旅游者在这个空间内,从真实的体验与虚构的延伸体验相结合,获得更为深刻和全面的感受, 当沉浸式体验结束的时候,人们仍然珍视它,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他们心中,并且经久不衰。希望获得这种富有价值的、难忘的沉浸式体验,成为越来越强烈的消费需求,也是引领消费升级的一个前沿领域,推动目的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活动

  旅游目的地是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其构成要素之一为:“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并且能对一定规模的旅游者形成吸引力”。而在旅游项目同质化、模仿抄袭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何保持独特性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们对旅游活动的认知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最初的走出去长见识,到感受异域风情并留下美好回忆,再到现在的参与其中,逐渐开始注重旅游项目本身能让旅游参与者有更多回归的体验,开始更加注重旅游项目内在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利用。毕竟旅游、文化本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单纯游览可能只是眼界上的拓宽, 如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将其用可观可感的物象体现出来,旅游者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收获,其离旅游的内核更近了一步。精心设计给旅游者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其参与其中,产生互动,相信会大大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的感知度,这也是当今很多旅游目的地正在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效果。

  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业态,也是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前沿性和成长性的新兴样式。“沉浸式”体验的主体是体验,旅游项目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沉浸式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下出现的新的旅游方式,其目的是以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为核心,通过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让旅游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并引起旅游者的情感共鸣或思维认同。沉浸式体验的出现为旅 游产品的设计找到新的价值和发展方向,沉浸式文化体验不仅可以为旅游目的地赋予新的独特性,还可以为旅游产业的交互性和参与性发展拓开一方探究的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1975 年提出了心理学术语“心流” (Flow 或Mental Flow),指一种将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特殊感觉。人进入了一种全神贯注、犹如沉浸于惬意的水流中而不受打扰的状态,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到结束才发现已经过了很久。当人的心流产生时会伴随着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在事后也会留下难忘的记忆。这种感觉大大超越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程度,进而引起人们对此的向往和迷恋。这可以说是较早有关沉浸式体验的系统描述。

  沉浸式体验是当代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结果,2015 年开始我国出现“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和旅游进行融合,成为了旅游产业发生变革的重要基础。虽然人类对于沉浸式体验的向往由来已久,但是,只有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获得普及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上,它才能具有普遍的可行性,并且将随着 5G 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沉浸式文化体验是一种以空间造境为核心业态,主要依托科技、数字化而建立起来的体验活动,它让观众从真实的体验进入虚构的世界,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获得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体验。它不仅是大量科技成果的体现,而且融入了大量富于审美和内涵的内容,回归了客户体验的本质,并没有走入科技炫技的误区,而是更为关注客户的内心感受和收获。沉浸式体验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惊奇感、激情和快乐,沉浸式体验契合了人性中爱好游戏和娱乐的天性。

  体验是让每个人以个性化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沉浸式文化体验可以推动旅游行业的转型,从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转向提供各式各样的个性化体验。这些体验包括迪士尼乐园所提供的童话世界经历、乔丹品牌给人带来的篮球明星感觉, 以及阿玛尼套装显示的奢侈品品味。沉浸式体验是后工业社会中通过集成大量技术、智慧和创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高价值经历。它是由主题设计所引导,根据现代逻辑所设计,用智能手段有效控制,汇聚了多种体验的高度集成形态。

  沉浸式文化体验对目的地旅游的作用

  目的地旅游在沉浸式的运作上困难主要源于自身的本源性缺陷,多数观赏类景区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只是将景、物放置于固定位置,营造了一个特定的氛围, 游客只能走马观花,记忆的形式多以拍照或视频为主,以局外人的身份去体悟, 看完后或许有印象,但复游的可能性不大,这就造就了我国大部分景区复游率近零的现状。那么如何营造情境,让旅游活起来,让游客来了还想来,就需要重视游客的内心体验。沉浸式文化体验表达了文化消费方面的三个层次的体验: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文化产品给人们提供的体验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它所创造的展示价值让渡给了体验价值,真正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归属感。作为旅游者去到某一个景区后能否感觉被接纳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被一层隐形的玻璃隔绝在外,正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这时游客才真正成为了“画中人”。游客的体验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形成了更高 的膜拜价值。

  运用科技为基础的创意手段,针对旅游者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将多种文化融合为多元复合的交感体验,这正是沉浸式体验建立的基础之一。改变过去多是零散的、分散的,游览后在脑海中留下的只是只言片语的游览效果,让旅游者在过程中自主决定体验的方式,从只是“我来过”到对景区有“沉浸式”的体验, 不仅是看到了,而且体验到了、感受到了。

  

  小结

  沉浸式体验既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又是当代社会消费升级的必然需求, 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背景下,利用沉浸式文化体验赋能目的地旅游的独特性和旅游者的深度体验感是旅游目的地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谁率先把握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与目的地旅游融合的潮流,谁就把握了未来竞争力的密钥。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高度关注 “科创+文创”,而且要敏锐把握旅行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不断追求新体验消费的需求,促进沉浸式文化体验获得更加广泛的市场应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