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具店到旅行社 70后女老板的拼搏创业路

  王庆(左)在给顾客介绍旅游项目

  王庆(左)在给顾客介绍旅游项目

  王庆,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蚁族”一枚,如今已是一家旅行社的老总。这个看起来温柔、精致、时尚的女人,实际上却是敢想敢做,相当能吃苦。她用坎坷、精彩的创业历程,展示了一个小女人的大智慧,用不放弃、敢拼搏的精神抒写了一个执着的追梦故事。

  一次草率的投资

  70后的王庆,性格开朗,精明善谈,到哪都能笑声一片,是身边朋友的开心果。毕业后,她当了4年的幼师,因受做生意亲属的影响,开了3家文具店,生意特别红火。但生意红火的同时,一些膨胀的情绪也在悄然滋生。

  2006年,王庆发现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杀人吧”很流行,也很新鲜,于是头脑一热,他就卖掉文具店,开起了“杀人吧”,把所有钱都投了进去。“我当时认为自己干啥都行,但万万没想到,短短7个月把过去十几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这次我彻底栽了,整个人都崩溃了。”十年过去了,王庆依然对当初的草率投资耿耿于怀。

  旅游成就梦想

  创业很辛苦,但同时,王庆也是个很爱玩的人,尤其喜欢和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旅游。但把爱好和生计结合起来,却是她从未想过的事。

  2010年,当时靠打工维持生计的王庆受好朋友启发和鼓励,脑袋一热和朋友开起了旅行社。“原本以为,两个接待员、几名导游、两三台电脑,就可以支撑起一个旅行社。”但买卖开张了,王庆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她被行业内的很多规则弄得一头雾水,人员管理也一塌糊涂,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难题让她走了很多弯路,辛苦经营几个月,利润才只够给员工开工资。

  “啥事儿别让我盯上,盯上就不会放手。”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王庆放下年幼的孩子,疯狂地外出带团,很快对旅游线路、游客心理及接待服务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每到一地,她还到当地的旅行社去考察和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我带的团,游客的满意度都非常高,好多都成了朋友。而且现在我敢说,只要客户坐在我面前,我有十足的把握把他们留住。”直到现在,王庆的客户群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眼光独到的小老板

  做旅游的人,挣钱不算多,操心却不少。每天早晨四五点钟,王庆的电话就会响起,晚上21点以后才会停下来。话痨一样事无巨细地跟游客沟通,有时候半夜还要接听电话,倾听、化解客人的各种抱怨。洪水、地震、车祸等天灾人祸都会波及到旅游,常常因为有团在事发地而担惊受怕。因为长时间接电话,王庆的耳朵患上中耳炎,亲人、朋友都劝她不要太拼命,但她依然执着地努力,想要做到最好。

  “虽然几年下来,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但始终感觉自己一直徘徊在行业之外,并没有真正走入核心。在旅行社行业里,同质化的线路和产品太多,利润很微薄,只有拥有自己的产品,才有话语权。”2014年夏天,机会来了。当时海城一家温泉度假区开业,在鞍山寻求合作旅行社,但开出了需要预存30万元现金的条件。绝大部分旅行社都持观望的态度,眼光独到的王庆觉得,鞍山尚无一家成规模的水上游乐项目,前景一定很好,她果断地签约,成为该景区在鞍山的三家代理商之一。

  这个决定,让王庆瞬间火了。一时间,来自同行和散客的电话像开了锅一样不断打进来,游客量出现井喷之势,最多一天收了1000多名游客。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很快崭露头角,在业内声名鹊起。2015年,海城的一家温泉旅游度假综合体竣工开业,有了以往的运营经验,王庆很顺利地战胜竞争者,拿下了鞍山地区的总代理。同样,在鞍山和周边地区又掀起了一次亲子游的高潮,经王庆努力,她成功地举办了“中韩艺术学子交流”等活动。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通过不断积累,2015年年底,王庆再次赢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放学去哪儿”项目是集旅游和教育为一体的趣味性体验平台,通过乡村迪士尼、嗨玩科学大比拼等主题活动,把教育融入旅游,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亲子游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项目无疑会带给游客一个全新的游玩体验,前景非常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拿下来。”王庆很坚定。当时很多旅行社都看好这一项目的价值和潜力,虽然与大旅行社相比,王庆所经营的旅行社综合实力相差很远,但她凭借着从事过幼教工作,又有过亲子游运作经验,以及未来对亲子游项目的经营想法,最终战胜了实力对手,成功签下了这一品牌的鞍山地区总代理。

  感性浪漫的女强人

  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生活中王庆却是一个感性浪漫的小女子。桂林山水留下过她美丽的身影,丽江老宅的阳光让她如同一只慵懒的猫,台湾的美食让她流连忘返,欧美各国让她感受到了异国风情……借职务之便,她充分享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浪漫和精神上的放松。

  每到一处,她都会留影,品尝美食。然后用浪漫感性的文字写下感觉,记录自己在路上的感受,并分享到朋友圈。既是与好友同乐,又是变相的营销广告。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她对旅游的理解很独到:“旅行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是现代人爱自己、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文/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