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走上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9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河南省济源市位列其中。这是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之后,河南济源创建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河南济源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线,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探索“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收获了不一样的成果,探索出不一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不一样的资源

  济源是一座不一样的历史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

  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王屋山设坛祭天;4000年前,夏朝少康建都原城;2000年前,熙熙攘攘的古轵国被称为天下名都;1400年前,隋文帝兴建济渎庙,济源成了历代帝王顶礼膜拜的祭水圣地。

  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李白挥毫而歌“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阳台宫里的司马承祯,让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的美誉声名远播,奉仙观里的贺兰栖真,留下了荆桑枣柿的古建奇观。济源有《沁园春》词牌缘起,卢仝的《七碗茶歌》传唱至今,荆浩的《匡庐图》泼墨而成,列子写下了著名的《愚公移山》。

  曾有人这样描述济源:王屋太行,千峰竞秀,天坛鳌背,云海苍茫。小沟背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五彩奇石之间溪流清澈;五龙口的3800只猕猴追逐嬉戏,人来人往之处笑语欢歌。小浪底水库,高峡平湖、波澜壮阔;黄河湿地上,天鹅翩飞、鸥鹭翔集。三河交汇,源远流长,讲述着悠悠济水独流入海的沧桑往昔;南山步道,曲径通幽,直抵商山四皓的归隐之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不一样的体验

  在济源,还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委员、市政府副市长李拴根如此介绍济源:“小浪底调水调沙,是不一样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穿行在黄河三峡之间,是不一样的‘直挂云帆济沧海’;乘坐国内首创360度全景玻璃轿厢的王屋山索道缆车直达天坛极顶,或者漫步于中原地区350米长的第一条跨黄河玻璃栈桥,是不一样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暮春时分的东沟和柏木洼,既是产业也是风景,是不一样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初冬时节的神沟和娲皇谷,不是金秋胜似金秋,是不一样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王屋老街的山海幻境,是不一样的‘时光穿越’;愚公移山群雕之间,是不一样的‘民族精神’。5000余块原石雕刻而成的《道德经》,是不一样的‘天人合一’;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不一样的‘沧海桑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三线时期遗留的废旧厂房,已经蝶变成兵工酒店、弹药库酒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最大的绿色铅锌、白银冶炼基地,豫光、济钢、万洋、伊利等工业旅游园区已经为全域旅游做好了准备。”李拴根说。

  不一样的环境

  全域旅游,全景畅通,是不一样的济源道路。

  据了解,新建的济阳高速、济洛西高速与二广高速、长济高速构建出“井”字高速路网,东西南北四个出口,济源已经实现镇镇通高速;7条旅游景观廊道、200余公里骑行绿道、300余公里健康步道,纵横交织;旅游公交专线、共享电动汽车、共享单车,无缝衔接;同时在河南省内率先推出城市公交全免费。

  在济源的各类景区,直饮水机、休闲座椅、全域全景图、旅游标识随处可见;300余座A级旅游厕所洁净如新。以市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公路旅游服务区、旅游驿站遍布城乡;点开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即可“一部手机畅游济源”。

  立足长远,久久为功,济源在全域旅游的创建中健全旅游综合执法体系,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文明素质,不断加强市场治理、优化旅游环境。

  秉承“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济源主动开展济郑对接、济洛融合、济晋联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黄河之旅等旅游热线,逐渐从偏居河南一隅的边缘逐渐走向晋豫联动的中心。以愚公移山精神为核心,两岸三地、中日旅游团体高频互动;愚公移山雕塑在韩国落成;意大利、澳大利亚、塞拉利昂等国家的研学团不远万里、纷至沓来。济源正从国内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成长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黄河三峡龙凤峡风光

  小浪底樱花飘香

  沁河赤麻鸭

  王屋老街夜景

  济源王屋山愚公群雕

  王屋山秋色

  小沟背娲皇广场

  小浪底调水调沙

  老兵工酒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