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在农旅融合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宽阔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资源县不失时机地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链接、推广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资源县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生态农业蓬勃兴起,发展特色农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且全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农中有景,景中有农,也为农旅融合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优势。
不断扩大传统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推动品种更新、引导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等方式不断扩大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现全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9.42万面,预计总产量达9.4万吨,年总产值达8.48亿元,有7万亩超级稻、5.8万亩红提、2万亩西红柿、1.23亩猕猴桃、2.3万亩辣椒、0.7万亩茶叶等。建立家禽、水产等大小特色养殖场1039个,特色养殖数量达10万多只(头), 农业产业化发展生猪养殖3.1万头,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迅速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以创建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家禽养殖。现全县已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9个,种植面积达1080亩,预计年总产量达1800吨,年总产值达3600万元以上。全县特色铜座村种植金银花500,菊花200亩、白芨200亩,梅溪随滩村边溪茶场种植茶叶1300亩,车田鸿福生态产业园种植桃树150亩。建立生态猪、生态鸡、肉牛、肉羊等生态家禽养殖场280余个,带动10余个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余元。两水苗族乡烟竹村、资源镇金山村等2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还顺利地通过了供港蔬菜生产基地的认证。资源县源祥生态养殖基地、梅溪镇高山林下山羊养殖基地、资源县枃树循环等种养基地经验收成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同时,结合开展“美丽资源”乡村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14个,休闲农庄及农业观光采摘园31个。特别是“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打造给农旅融合发展创造了示范,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县生态优势、农业优势、文化优势的有效整合,把农业特色产业带入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轨道。
强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开辟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资源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打造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丹霞景区(天门山、八角寨)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和以五排河探险漂流为重点的竞技趣味旅游的‘一轴两翼’”旅游发展新格局。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大投资建成了资源旅游集散中心,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打造了县城特色街区,建成旅游绿道和隘门界、梅溪、车田等一批旅游公厕,改造升级旅游标识标牌,建成了豪廷大酒店、丹霞商务宾馆、天成大酒店、幸福挺大酒店、维也纳(连锁)、城市便捷(连锁)等一批星级酒店,完善了部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再次改造提升了天门山极限观光索道、悬空玻璃观景平台、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等多项工程。成功引进八角寨景区提升、隆翔航空旅游、丹霞旅游小镇等一批大型综合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了宝鼎瀑布、塘洞等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沙洲、石山底乡村公社、神天坳农庄、怡然山庄等10余家星级农家乐先后建成。创建了资江·天门山、八角寨、资江灯谷等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丰绿生态园广西5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李洞广西4星级乡村旅游区、八角寨和脚古冲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烟竹和十里平坦等3星级汽车营地。
充分挖掘古村落、民族村寨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了两水苗族乡社水村全国少数民族村寨、河口坪水全国传统村落、中峰镇康家村、老王家屯等广西特色生态名村。挖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晓锦新石器远古文化以及老山界红色文化、丹霞文化、河灯文化和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打造了灯福楼、博物馆和塘洞村李洞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基地,晓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功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河灯歌节,强力推动了“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品牌的现代传承和发展。建成了全国最长的河灯文化长廊、世界上最长的石头建筑双龙运动场以及民族体育馆、生态风雨桥,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的桂北民俗风情街特色街区。开发了攀岩、滑索、山路骑行、徒步等一系列竞技旅游项目,打造了青牛塘滑索、烟竹山地汽车营地、脚古冲徒步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在十里平坦高山草场上建设了花海资源,打造了高山滑雪、高山赏花、帐篷露宿体验等特色旅游产业。
结合旅游开发的全县有机农产品经游客肯定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国内外。其中五排的西红柿、百合粉、百香果、蕨粑、辣椒和小食候湘等特色美食,以及资源镇、梅溪镇、中峰镇、瓜里乡红提、腐竹、猕猴桃、三木药材、罗汉果、蓝莓、天麻、金菊、金银花茶、穇子酥等等多种特色旅游农产品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如今,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纷纷来到资源县体验,与当地民众一道共同分享资源县农旅融合发展的成果,共同见证资源人民迈步在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杨清霞 邹红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