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旅游,是一道难题!
大凡爱旅游、且自由行的人总会感受到结伴之难。
首先是出发难。闲谈时好像都非常地志同道合,相约恨晚,情绪十分高涨,恨不得马上出发。可一旦方案形成,退堂鼓便接二连三地敲响,不是突然有病了就是突然有事了。减员或推迟几天后尚能出发算是万幸,十有八九得泡汤。
然最难的还是在出行过程中。按说一起出行的彼此是比较熟悉的。但只有在出门后才发现,原来彼此的差异很大,甚至是根本就不熟悉。有的愿意看山,有的喜欢观水;喜欢出汗的总嫌活动量小,而不愿意活动的一步也不想迈。有的特别想去博物馆,有的则只注重景点拍照,看一个字都觉得浪费时间。有的习惯早起,有的执意要睡懒觉。有的热衷于逛商场,有的只注重吃和喝。一帮人围着餐桌一坐,吃辣还是不吃辣就是一个永远调和不了的分歧。更有甚者,有人还顿顿要酒喝,进了房间还纠缠着人们跟他打牌。有的主张一切从简,能省就省;有的则一点也不能就和,吃住都要求高档。虽然大多数都会履行分摊制、AA制原则,但总会有个别人事事处处打小算盘,总在耍奸偷懒找便宜。总之,生活中有多少是非,出行中就有多少矛盾。
要说这些问题都属正常,不能简单地列为“刺儿”和“事儿多”。置身旅游的人都有各自的出行目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及偏好等,别说人们在这些方面达成一致,就是能接近也不容易。平时再要好,也是面儿窄层次浅的。一经多少天的近距离和全方位的接触,那感觉自然会截然不同。因此,这时候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大失所望之后往往还会跟上一句——“我可算看透你了!”钱钟书老先生曾深切地感叹:旅游是最能考验人、考验关系的。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些人便主张一对儿恋人在决定结婚前最好是结伴旅行一趟,即使不睡在一张床上能对对方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当然,知晓了旅行极易“伤友”也不能因此而一概拒绝结伴出游。毕竟,有不少的人正是通过旅游才使彼此的关系更近一步的。
所以我说,凡是那些经历了一同的旅游后不但没有闹崩、反而关系更加亲密、以至将共同的旅游延续下来的,我敢断定,那一定是真正情投意合的、非常非常难得的好朋友。也只有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出人们常说的“缘分”二字。
最后总结如下四点:1,为了维系业已形成的关系,千万不要轻易与所谓的朋友去进行自由行方式的旅游;2,如果是一同出发了,就要做好今后做不成朋友的思想准备;3,如果你想深入透彻地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邀他一同去旅游;4,凡是经受了这样的旅游考验的,你就放一百个心与他深交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