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琪延:五一假期旅游业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80%左右,建议国家给予减免税支

  原标题:王琪延:五一假期旅游业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80%左右,建议国家给予减免税支持

  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王晓旭

  点击进入 搜狐财经年终策划《2023,看多中国》

  回顾2022年,海外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反复的冲击,经济增长态势仍显疲弱。近期政策层面约束逐渐放松,开启了经济和市场环境修复的契机。

  展望2023年,经济恢复态势有多强劲?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如何焕发经营活力?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动能?居民层面,如何增加收入,提振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筚路蓝缕,新年开局,搜狐财经策划了《2023,看好中国》专题报道,通过对话12位著名财经人士,从不同角度研判新的一年如何重启经济。本期对话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王琪延表示,疫情政策放开后,旅游业的发展肯定要恢复,但是肯定暂时到不了2019年年末的状态。因为从目前来看,感染还在继续,并且人们对疫情的心理阴影比较重。如果疫情能够稳定下来,预计2023年的五一,旅游业能够恢复到2019年的80%左右,2023年十一期间,能够恢复到2019年的90%左右。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暂时不会出现,因为这三年居民收入不乐观。他说,“我们把旅游叫做奢侈品消费,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才有奢侈品消费。”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对于国内旅游的新特征,王琪延表示,疫情期间发展出来的新玩法还会继续发展。因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国外同样也在不断翻新,这是一种普遍规律。就像线上旅游作为疫情期间的产物,在疫情过去之后依然会持续发展。这是需求端决定的,因为有需要,所以倒逼着技术转型、设施投资转型、玩法的创新,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逼机制。所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的这种旅游方式以后也会继续。

  长线的旅游还是有的,但是人们会重视时间价值,因为单位时间有了更多高品质的、满意度高的玩法,所以时间价值越来越高。

  疫情之后,旅游业会有什么新的发展空间?王琪延表示,供给侧比如旅游企业,在范围上要扩大,产业融合会是一个趋势。比如剧本杀店跟旅行社合作。经营项目方面,要有一些新玩法儿,密室逃脱、剧本杀之类的都是疫情前的新玩法。把很多休闲的方式引进来,项目上也会更加丰富。管理方面会越来越人性化。

  王琪延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多,见效慢,收益稳定但是很脆弱的一个行业。疫情三年,倒闭了很多家企业。明年,想要刺激旅游消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国家层面,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帮助企业,比如说减税、免税、给一些资助。企业层面要改革,增加一些创意项目,增加吸引力,增强游客粘性。消费者喜欢物有所值的东西,企业还是要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做一些套餐类的项目。“另外,媒体做一些宣传,鼓励人们走出去。”王琪延对搜狐智库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