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北京时间12月20日晚,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和荆竹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向世界展示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大寨村——“梯田原乡”彰显农耕智慧
大寨村有长达2300多年梯田耕种历史,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红瑶居民世世代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日积月累,形成了气势恢弘的梯田群。制作精良的红瑶瑶秀服饰、裙饰、银饰、头饰是红瑶文化的代表。2018年,大寨村境内的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大寨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顶”等雄奇的梯田景观,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壮丽的梯田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
大寨村的秋天
梯田耕种是中国古代先民顺应天时地利,以和谐共生的理念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大寨村民倡导“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通过发展旅游,强化了保护梯田、保护生态的意识,与旅游公司签订《旅游合作协议》《龙脊梯田耕种协议书》,建立健全了梯田耕种维护奖励机制,确保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把龙脊梯田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村民对自家梯田按照核心景区的要求统一耕种并且定期对田埂进行维修加固,每年每亩按照旅游公司5000元、村级6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实现了种田有收入和护田有收入“双创收”。
从2003年起,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将独特的世界级人文景观梯田作为股份,积极参与龙脊梯田景区旅游的持续深度开发,实现了农业与旅游和谐融合、集体与个人同步富裕、当前与今后持续发展,推动梯田资源变资产、景区村民变股东,打造出独特的集体经济发展“龙脊模式”。为共同建设好景区和家园,大寨村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以村民自治为主,大家共同参与。配合政府、企业建设停车场、景区步道、民族歌舞场等,开展梯田的恢复维修,举办民族节庆等文化活动。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民企关系日益融洽,形成了人人都是景区股民、人人都是旅游建设者、人人都是形象代言人的和谐局面。
荆竹村——以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
荆竹村以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一方面保留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当地的瓷砖、木材和夯土墙来呼应和推广村庄传统文化,为古老村庄注入生机活力。在乡土文化的活态传承方面,荆竹村建成非遗传习所,搭建文化资源宣传保护平台,对蜡染、竹编、剪纸、木叶吹奏、传统饮食制作等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乡村特色文化的魅力。用村民的老房子、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与青瓷杯等打造“归原茶馆”,向游客展示传统乡村民居风格和生活。举办国际夏令营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农事体验学习农耕文化。保护修葺古代商道驿站,打造“荆竹古道”,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夕阳下的荆竹村
荆竹村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倡导“碳达峰、碳中和”。在每年4月开展减少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治理和垃圾分类政策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游客参与气候变化保护小讲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尾气减排,强化村民和游客环保观念。此外,还通过整治环境、修复生态功能,实现旅游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共同提升。对村域沟渠、河流进行垃圾清理,并制定保护方案和制度,完善环保设施。加强山体保护,增加植物多样性,完善林地群落结构。治理林地水土流失,在林地内设置人工鸟巢和投食点,吸引鸟类栖息,改善栖息地环境。加强农田保护,强化绿色防控,鼓励采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农产品。
荆竹村建成了花漫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豪贸水果种植有限公司、武隆兵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旅产业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成立“武隆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年轻人到此就业创业。建成山地特色果蔬采摘基地约3000亩。荆竹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旅游就业机会312个,旅游从业人员中本地村民比例超过50%。荆竹村以“乡村图书馆+乡村展示馆+乡村社交地+文化艺术基地+网红打卡点”为定位建设“无有图书馆”,形成村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通过传统非遗展示、表演、进课堂,让传统技艺活态传承、价值转化,让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更好结合,在寓教于乐中保护传承特色文化资源。从2021年开始,荆竹村连续举办“归原邻里生活节”,寓意城乡关系如邻里一般和谐,集中呈现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的文旅项目,还原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乡村生活,通过城乡互助实现乡村振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弓立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