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游青岛,悦享冬季!王哥庄“黄河大集”春节季正式启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5日讯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逛黄河大集、购山东年货、品青岛年味,在烟火气里感受最浓乡愁。作为冬游青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由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党工委承办,王哥庄街道文体中心、王哥庄街道王哥庄村协办的崂山区“黄河大集”春节季在王哥庄街道王哥庄大集正式启动,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打造既具崂山特色、春节特色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诚邀广大市民朋友到王哥庄寻找一份家乡至味,体验一次浓浓的年味。
大集应有尽有,烟火气中蕴含乡情
腊月里,一个带有“黄河大集”logo和约惠崂山·中国年 王哥庄“黄河大集”春节季标题的巨型拱门立在百年大集的牌坊门前,喜庆的红色、熙攘的人群、头顶的彩旗、成片的摊位、热情的叫卖声交相辉映。鼓声阵阵,锣声嘹亮,热闹的锣鼓声中,“黄河大集”缓缓拉开序幕,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新春祝“福”,工作人员将上万个福袋发给来往的人群。作为“黄河大集”暨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传统文化展演主要活动板块,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市级非遗崂山面塑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艺获得市级非遗的黄山海蜇及区级非遗的港东甜晒鱼。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刚出炉的地瓜、热乎的年糕、整整齐齐的锅碗瓢盆、红彤彤的福字对联、五颜六色的糖果、“海味”十足的干鲜海货,各种肉类,水果蔬菜……岁末年至的王哥庄大集,不仅是一个买买买的市场,更是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
历史久、年味浓、规模大、商品多,干海产品唱“主角”是王哥庄大集的特点。王哥庄大集形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前即墨县的中心集市中四大集市之一,辐射范围很广,交易品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拨浪鼓、家里用的小板凳,200多种干海产品、上千个摊位,上万个品类让王哥庄大集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前来赶集。10辆不同方向的公交车,地铁11号线的开通,交通的便利也让不少外地朋友寻着这浓浓的年味慕名而来,赶一次最有民俗和年味的大集。
线上线下发力,古老大集焕发新生机
王哥庄街道注重对大集的提质改造,联合王哥庄村近年来累计投资近800万,硬化道路,规划摊点片区,聘请第三方提升环境,强化市场监管,新划400个车位,让占地120亩的王哥庄大集能承载年集客流量10万人,日均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走进王哥庄大集,入眼的是干净的地面、有序的摊点、浓厚的氛围,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规范了传统大集的松散,提升了大集的时尚感。
“互联网+”的传播让王哥庄大集焕发了新的生机,2022年11月王哥庄村从江浙招商引资引进了20多人的抖音官方服务商团队,让王哥庄大集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该团队在抖音官方平台注册“王哥庄大集”品牌,建立商城,开设公众号,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通过挖掘直播带货,打造直播基地、电商团购、品牌直销、社区体验店等多种形式让王哥庄大集的上万个品类走向全国,让全国人民一起“云上”赶集。目前,通过线上平台带动,王哥庄大馒头、干海产品、崂山绿茶已经纷纷走上云端。2023年,该团队计划培训100个新农人,直播带货,全面发展互联网经济,实现月交易额5000万。数字经济的发展,让王哥庄大集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非遗”传承,延续文化生生不息
始于清朝年间的王哥庄大集较好的保持了原生态的传统民俗风貌,成就了一幅地地道道描绘百姓市井生活的民俗画卷,在历经三次搬迁,从街头巷尾到现代综合性大集的蜕变中王哥庄大集既繁荣了农村的经济贸易,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了文化振兴,经济振兴,对于城市记忆的留存和推进文化的自信自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王哥庄大集已申请“非遗”,让这古老的大集继续延续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也为乡村振兴孕育动力,积聚力量,使简素淳朴的乡村经济插上瑰丽多彩的翅膀。
与此同时,王哥庄街道历来注重文化传承,重视“非遗”的挖掘与保护,做实做细“非遗”工作。建立非遗传承人资源库,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项目传承活动,举办非遗培训班,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村等活动,在丰富广大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截至目前,街道“非遗”项目总数为3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6项、区级22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通讯员 李洪国 周文玉)
(作者:马晓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