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起诉门票分成,释永信要5000万引热议,网友:钱乃身外之物
天下武功出少林。
靠着这一句话,少林寺将功夫这块招牌打了出去。在文学小说、电视剧的演绎下,多数人都认为功夫真的出自少林。
佛教是外来宗教,也是北魏太和十九年拓跋宏为了安顿小乘僧人特意建造的一座寺庙。
孝昌三年(527年)菩提达摩来到了少林寺,他在前代的基础上广受门徒,传授禅宗,禅学就在少林寺落迹了,少林寺最早的武学是从西域流传过来的少林拳,它在吸收兼容当中,精通了中原的刀枪剑戟。
自从佛教扎根中原以来,历朝历代都会赏赐一些土地,比如唐太宗就赐田千顷,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的土地超过14000多亩,正因为拥有的土地多,僧人又不用上缴赋税,累积诸多钱财,因此就发生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佛教的影响力也是一落千丈,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学小说频频提起少林寺,这让人们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少林寺。
正当人们高度关注少林寺时,释永信利用了这股风潮,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整理出版了少林武术典籍,他见反响还不错,又拉起了一支:“少林寺武术队”。
1987年嵩山少林寺释行正圆寂,就继承了他的衣钵,他也开始全权负责少林寺的基本工作,在释永信的努力下,少林寺名气越来越响,甚至走进了国际市场,还受白金汉宫的邀请。
1999年释永信担任少林寺方丈,此时少林寺已经在全国各地小有名气。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释永信打响少林寺的名头之后,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
因为在人们看来,少林寺是佛门清净之地,跻身进入红尘俗世当中,是不是有违最初的“佛心”呢?
少林寺的商业化将释永信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以释永信为中心也传出了不少的谣言,这些谣言拉低了少林寺的口碑。
在人们还不是彻底了解少林寺之前,少林寺控告森马侵权商标一事,让人们如梦初醒,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少林寺真的商业化了。少林寺申请的商标已经达到了666个。
少林寺商业化引发了不少的舆论,有人觉得少林寺是重地,怎么能染上世俗烟火;也有人觉得少林寺商业化是为了顺应时代,以免被时代淘汰。改革少林寺只是一项措施,并不影响人们对佛教的信仰。
每个人都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释永信对于商业化也曾发表声明,他说:佛讲述“无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佛。
除商标事件外,少林寺就门票钱也闹出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如今的少林寺不仅仅是佛门重地,更是一个旅游景区,进入嵩山景区都需要购买门票,对当地来讲,旅游景点的开发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少林寺僧人举着“少林寺门票70%去哪儿”的横幅引发人们高度关注,原本非常非常低调的一场官司,也被网友所熟知。
原来少林寺和景区签订了协议书,以100元门票计算,少林寺每个次分30元,按月支付,按照少林寺统计的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一共拖欠了4970万余元,加上232万的违约金,高达5000万元。
佛门卷入这场世俗纷争,也造成了各方面的影响,不少的网友认为佛门不是讲究钱财乃身外之物吗,要这么大的一笔钱干什么?
景区方面也是有苦说出来,他们每年都要维修景区,还需要将一部分门票支付给其他景点,每一年都有亏损……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释永信跟景区签订了合约,他们也应当按照合同来走。从佛教、信徒来讲,因钱产生的矛盾确实会影响少林寺口碑。
只要少林寺商业化,这些矛盾就一直都会持续下去,因为他们是僧人,所以人们在这些事情上往往都会给予高度关注,那么少林寺到底该不该商业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