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欧洲童话王国,催起婚来,比我们还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被催婚。

  又到了一年一度,Amy回村变翠花,Jayden返乡变铁柱的时候;而不管是翠花还是铁柱,过年都害怕一件事——催婚!

  

  但你知道吗,“催婚”其实并不是中国的“特产”;

  在欧洲就有个国家,虽与中国有着7小时的时差,文化迥异,但在婚恋这件事上,却殊途同归——

  没结婚的适龄青年,会被催婚;

  结了婚的小夫妻,怕被催生!

  这个国家,就是丹麦!

  

  说到丹麦,这里是著名的童话王国、安徒生的故乡;

  但来了丹麦才知道,丹麦的建筑很童话,海滨很浪漫,生活却很接地气。

  

  丹麦人不爱买名牌和名车,满大街都是骑自行车出行的;

  丹麦人不爱种花爱种菜,和中国人一样把“种菜天赋”刻进DNA;

  而且在催婚这件事上,丹麦人的狂野程度,中国的七大姑八大姨,看了都要认输。

  

  

  1

  来了丹麦才知道

  童话王国里不止有浪漫爱情

  还有全世界最野的催婚

  丹麦,被誉为“童话王国”。

  无论是“童话大王”安徒生,小美人鱼铜像,还是“世界建筑之都”哥本哈根,充满童趣的乐高乐园……

  都能满足你对童话世界的想象;甚至连丹麦王子的长相,都格外符合童话。

  

  因而,很多人对丹麦,是有童话的滤镜的,觉得丹麦就是“童话”和“梦幻”的代名词;

  直到有一天,他们听见了一个丹麦人开头说话;那种感觉,就像偶然听见了焦恩俊讲山东话——

  突然,就不那么童话了。

  从这样↓

  

  到这样↓

  

  丹麦人说话像嚼着口香糖一样,同在北欧的瑞典人,就经常吐槽丹麦人吐字发音刺耳难听;

  当然,嫌弃是相互的,丹麦人也爱调侃瑞典人阴柔。

  又或者是,偶然在街头,撞见了丹麦人的“催婚仪式”,顿时“童话梦”破灭。

  童话故事里的爱情,很浪漫;

  但现实的催婚,很狠辣!

  

  如果你在丹麦,看到路上有人被绑在电线杆上,被泼肉桂粉,不必恐慌;

  被绑起来的人,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他/她只是到了25岁还没结婚罢了。

  

  

  虽说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子女婚姻大事,这件事上的焦虑程度,丹麦的父母们,丝毫不逊色于中国父母。

  在丹麦,如果你到了25岁还没结婚,不仅日常会被父母碎碎念,还会在生日的当天,收到亲朋好友的“肉桂粉浴”大礼包。

  

  一斤肉桂一片真心,这种传统“仪式”,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一种对婚育人士的祈福与祝贺。

  

  如果你到了30岁还没结婚,那么恭喜你,肉桂粉会升级为胡椒粉!

  想象下,被涂胡椒粉的滋味,应该很曼妙~

  

  但丹麦的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显然,催也是没什么用的。

  肉桂粉和胡椒粉的滋味,大部分丹麦人都知道。

  

  2

  来了丹麦才知道

  自由散漫的丹麦人

  也有被催生的烦恼

  在丹麦,不结婚会被催婚,那么结婚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答案是否定的,结了婚的小夫妻们,和中国的很多小夫妻一样,接下来要面临——催生!

  而且,在丹麦,是由国家亲自来催。

  

  △丹麦弗雷德里克王储和王储妃玛丽,在2011年诞下一对龙凤胎

  由于出生率低迷,丹麦政府打出了“全民生娃”的口号。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

  丹麦有着世界最令人羡慕的生育假,孕妇一共有18周的产假,而配偶享受2周的假期;

  孩子出生14周后,父母还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以随时休息,夫妻加一起的带薪休假最多可达52周;

  

  而且,孩子从1到7岁,每年家庭都会受到政府补贴;到18岁前还有免费牛奶供应;

  也不用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幼儿园到大学,费用国家全包;

  丹麦人平时工作也不忙,竞争压力小,完全有时间陪孩子;而且,就算失业了也有津贴领。

  

  所以,丹麦人不生娃,不是担心养不起,或者是没时间陪孩子,纯粹就是——不想生!

  为了 骗人生娃 鼓励丹麦人生娃,一家丹麦的旅游公司,就推出了画风清奇的“催生广告”三部曲。

  第一部主打家国情怀,主题是“为丹麦而干”,画风嘛……

  “家事就是国事,

  生孩子不是你两个人的事儿。”

  

  

  第二部直接开启了道德绑架,打亲情牌——“为妈妈而干”!

  “新生儿不多,最伤心的不是国家,

  而是你的父母。”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第三部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主题是“老了也要做”。

  发展新用户太难,那就薅老用户吧……

  

  

  不过,在各种软磨硬泡下,丹麦的出生率虽有所回升,但依旧没有质的飞跃。

  

  3

  来了丹麦才知道

  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爱种花

  丹麦人对种菜的狂热,不亚于中国人

  来了丹麦你就会发现,“童话”标签外的丹麦,其实意外地“接地气”。

  嗯,字面意思,连接土地的气息。

  丹麦是一个地道的“农场主的王国”,大约有67000座农场,丹麦人的农业技术更是举世闻名;

  

  这里不仅有王子和公主,还有菜农和养殖大户,更有无处不在的“精神菜农”;

  有人就说,刻在丹麦人的DNA里的,不是童话式的浪漫,而是种菜的天赋。

  

  中国和丹麦,两个相隔千里的国家,在种菜这件事上,却意外相似:

  中国人自带“种菜buff”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而丹麦人,在种菜这件事上,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有条件要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

  有院子的,开辟小菜园;

  

  没院子的,屋顶也能搞“空中农场”;

  

  住楼房的,阳台也能变“田园”;

  

  在丹麦,从窗台上的花盆到家门口的泡沫纸箱,从门前的小花园到屋外的墙缝……

  丹麦人走到哪里,菜就会种到哪里。

  家里没条件种菜的,还可以在“室内小农场”生长空间,拥有自己的一块小菜园。

  

  丹麦人还计划打造一个新型社区“空中村庄”;梯田式平台用于建设“空中花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种植花草树木, 也可以开辟自己的小菜园。

  

  此外,丹麦人种菜,是从娃娃抓起的。

  大部分丹麦幼儿园都会专门的种植区,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除草浇水、种花种菜。

  

  很多丹麦人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农场主,拥有自己的农场。

  但在丹麦,想成为农场主,光有钱买地是不够的,必须接受为期5年的农业学院的学习,获得国家发放的“绿色证书”。

  4

  来了丹麦才知道

  高收入的丹麦人

  却不爱买名车,出门踩单车

  作为北欧国家,丹麦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GDP6万美元,世界第九,还多次上榜“最幸福国度”;

  社会福利高,还被评为“全球最佳失业国家”,就算失业了,也能领取高达高达原工资的90%的失业津贴。

  

  丹麦人很有钱,但在丹麦,你却很少会看到名车和名牌。

  丹麦的大街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

  

  丹麦人有多爱骑自行车呢?

  每10个丹麦人里,就有9个拥有自行车;首都哥本哈根,52万人口,更是有56辆自行车。

  丹麦全国还有12000公里的自行车道;120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绕北京五环整整20圈。

  在哥本哈根的街头,你是真的看不出来贫富,从明星政要到学生白领,人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不过,丹麦人爱骑车,也不全然为了环保,一方面是城市小,一辆自行车就能到轻松到达想去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因为这里的公交车票和骑车燃油税比较贵。

  

  丹麦人很实在,说话也不太讲究虚的,买东西也不爱竞争不爱攀比,名牌首饰基本不怎么穿戴;

  他们把大多数钱花在了旅行和吃喝上,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餐厅”的noma,就位于丹麦的哥本哈根。

  

  丹麦人工作不内卷,生活特别悠闲,大部分机构都是9,10甚至11点才开门,下午4,5点钟就都下班回家了;

  而下班后该逛街的逛街,该回家躺平的躺平。

  

  丹麦人也不鸡娃,毕竟CEO和电焊工,工资差不了多少。

  

  丹麦的冬天缺少日照,丹麦人就会把自己的家布置的很温馨;

  在漫长的冬天和雨季,他们会点上壁炉裹紧毛毯,摊在沙发上舒服地看书;

  这些让人无比平静愉悦的小细节,就是丹麦人的「Hygge」哲学(类似于我们的小确幸)。

  

  或许,真正的丹麦式幸福,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这样的丹麦,和你印象中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