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上海发展密码全在这→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分钟速读政府工作报告9组数字透露2023年上海发展密码
我们首先精选了报告中的9组重要数据速读2023年相关领域的工作重点
图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海这5年,数字看变化
我们再从一组组数据中感受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奋斗之城和梦想之城的坚持和追求
政府工作报告详细文字内容小观已为你梳理好
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608.2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
上海这个数字已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
龚正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2%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
高起点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临港新片区形成36个首创案例
龚正说,过去五年,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形成全国首创案例36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4万亿,跨国公司总部增至891家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030亿美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15.8%左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266家和10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上海每千人企业数全国第一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四大品牌”持续打响,“五型经济”全面发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30.8%提高到42%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五年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2万元
龚正说,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5.9万元增加到7.9万元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年均上涨1.9%。年均新增就业岗位58.8万个,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4.7%左右。
持续30年的民心工程!上海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完成283.7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历史性地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圆满句号。
垃圾分类成上海新时尚,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V类水体。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全市公园从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670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左右。
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已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坚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意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等重大支持政策落地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性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
进博会五届累计意向成交金额3458亿美元
龚正说,过去五年,“三大任务”全面落实。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双向开放“三大平台”加快打造。进博会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五届累计意向成交金额3458亿美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12项制度创新成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扎实推进。助力对口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海金”“上海油”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坚持以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强化。原油期货、“沪伦通”等创新产品和业务推出,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上海金”、“上海油”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龚正说,过去五年,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千亿级、百亿级商品交易平台各增加5家。 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投入使用,沿海捎带等重大航运政策实现新突破。
上海成立运行3家国家实验室,涌现世界首个个体细胞克隆猴等重大成果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已现雏形,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连续5年成功举办。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建设。人才创新活力全面增强。
上海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新台阶,交付首架C919大飞机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完善。外高桥、虹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中欧班列“上海号”开通运行。
上海5年完成8645.7亿重大工程投资,有项数据保持全球城市第一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制定实施抗疫助企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功举办三届“五五购物节”。五年累计完成重大工程投资8645.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4倍,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从2017年的666公里增加到831公里、继续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8.6万亿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28.1%左右。
五个新城已开工建设54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415.6亿
龚正说,过去五年,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率先建成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城市,聚力打造“张江在线”等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形成便捷就医服务等一批数字生活场景,成为首个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中国城市。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重塑。 五个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开工建设54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415.6亿元。 南北转型迈入快车道。
过去五年两大央企总部、501家民企总部选择落户上海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落户。新增民营企业总部501家。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服务能级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5.2万户
龚正说,过去五年,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上海建成9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5.2万户,完成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
上海五年新增2.65万张养老床位,托育机构数是五年前3.6倍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民生实事。五年新增养老床位2.65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1家、助餐场所926个,各类托育机构达到1277个、是五年前的3.6倍。
上海5年建设筹措24.8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343台,建设筹措24.8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10.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加装49座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全国领先,帮扶32.8万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帮扶32.8万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全国领先。养老金、医保、低保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上海现有国家医学中心6家、区域性医疗中心43家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面深化。完成教育综合改革等国家试点任务,15所高校、64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医学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分别达到6家和43家。 国际文化大都市加快建设。 中共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 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再创佳绩。 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
黄浦江苏州河岸线贯通,中山公园等一批公园拆墙透绿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品质不断提升,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完成801.6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中山公园等一批公园拆墙透绿。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本建成。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增强。 持续为基层减负、增能、赋权。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 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碳达峰碳中和有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成功举办。
过去五年上海累计减税降费超8000亿元
龚正说,过去五年,上海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税降费超8000亿元。 首创并持续打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网办率达到84%。 法治政府加快建设。 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地方性法规78件,制定政府规章77件。 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983件、市政协提案4489件。
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作风持续改进
龚正说,过去五年,政府作风持续改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未来5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要达到1200家
龚正说,未来五年,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作用更加凸显。 高水平改革开放走出新路,浦东引领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持续增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个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四大功能”大幅跃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高效配置,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以上,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200家。 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上海五个新城5年后基本建成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上海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持续提升,五个新城基本建成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南北地区整体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谈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龚正说,未来五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进一步增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类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各项待遇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协调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未来五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
龚正说,未来五年,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基本建立,“两旧一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郊区旧城区改建加快推进。
未来5年上海的公园数量将增加到1000座以上
龚正说,未来五年,美丽上海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PM2.5等六项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无废城市”建设高标准推进,公园数量达到千座以上,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
新一届政府开局年,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 他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社会大局稳定。
上海确定2023年GDP增长预期:5.5%以上
龚正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浦东要推进这些改革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他说,要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制定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复制推广,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他说,要深入实施“三大任务”。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积极配合深化科创板制度创新,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合作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今年要加速这些领域布局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 围绕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际经济中心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设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优化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快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上海要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龚正在《报告》中提出,强化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支持设立更多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报告》还提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开发、浦东机场四期等重大项目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 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际贸易中心集聚辐射能级,落实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积极创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强化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开发、罗泾港区改造一期、大芦线航道东延伸、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东方综合交通枢纽上海东站,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
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些重大项目今年开工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 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策源功能,深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在沪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加快培育一批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配合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研基地平台体系,开工建设磁惯性预研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构建光子、生命科学、海洋等领域设施集群。
上海将加快培育发展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
龚正说,上海将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聚力建设双向开放“三大平台”。精心办好第六届进博会。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全力推进水乡客厅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培育发展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上海将新建一批九年一贯制示范校、普通高中特色校
在阐述今年重点工作时,龚正说,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新建一批九年一贯制示范校、普通高中特色校,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提质工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完善校外培训综合监管、行业自律等机制。
《报告》还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高校科研基地,深化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扩大职工继续教育“双元制”试点。 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为创新主体放权松绑,上海有这些大动作
在阐述今年重点工作时,龚正说,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探索者”计划,启动新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研发经济,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为创新主体放权松绑,开展高校院所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 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级,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上海将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工程,落实出入境保障措施
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强化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研发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等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聚焦“高精尖缺”,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锻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四支队伍”。
《报告》还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展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落实海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等保障措施,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
让创新浪潮澎湃不息、奔腾向前!
龚正说,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进一步厚植创新驱动根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龚正说,创新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上海要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一定要持续激活教育“源动力”、点燃科技“新引擎”、筑牢人才“引凤巢”,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让创新浪潮澎湃不息、奔腾向前!
上海将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
围绕2023年重点工作,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他说,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实施新一轮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地标。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交通信息等服务消费,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上海今年要完成投资2150亿元,投向已明确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将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13号线东延伸、21号线东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加快建设上海示范区线、崇明线、机场联络线等轨道交通线,推进沪苏湖铁路上海段、沪渝蓉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东段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原水西环线,推进杨树浦、长桥等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平方公里。
上海将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围绕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物流保障等政策措施,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 加快培育一批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数字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国际贸易标杆企业。 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应对体系。
上海将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在深化生活数字化转型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新增生活类重点场景10个,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数字化水平。 建设一批数字化赋能示范校,优化升级“便捷就医服务”应用场景,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打造博物馆、美术馆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完善出行即服务体系。 着力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
建数字孪生城市、保护个人信息……报告透露上海数字化转型重点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步伐,持续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围绕深化经济数字化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软件攻关突破,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推进数字商圈、数字商店建设,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效能,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系统化构建城市数字底座,推动空间信息数据应用,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港和一批数据中心、算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
升级“随申办”服务,推行这几样制度
聚焦深化治理数字化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随申办”为民为企服务迭代升级,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推行免申即享、“好差评”和帮办制度,打造线上线下“泛在可及”全方位服务体系。 《报告》还明确,推进“一网统管”,强化数据动态更新和相互赋能,推出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应用场景。
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开展清费减负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开展清费减负系列行动。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实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六大强企计划,优化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实施新一轮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质量行动,深化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1+3+N”监管体系。 深化央地全面战略合作。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健全多层次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行动,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普惠金融顾问服务。 深入推进“一网交易”改革,加快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张网”建设。 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推动黄浦江共青森林公园段等开放
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空间,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黄浦江共青森林公园段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南区、三林楔形绿地,新建公园120座,新增森林4万亩、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全面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 细化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上海将强化中央活动区、世界级滨水区建设,9个重点区域市长逐一点名
谈及今年重点工作,龚正说,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要,促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态势。
聚焦“强化主城区中心辐射功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特色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起点集聚发展。 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加快外滩、北外滩、世博前滩等高端商务载体建设,推动徐汇滨江、杨浦滨江、苏河湾等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加快桃浦智创城、虹桥智谷、大零号湾等重点区域建设,构筑创新发展新空间。
上海五个新城将提高中运量等公交密度
围绕五个新城建设,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功能导入力度,加快集聚一批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要素平台。 全力打造新城中心、产业社区、老城社区等示范样板区。 深化“一城一名园”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松江枢纽等“一城一枢纽”,推进12号线西延伸、嘉闵线等轨道交通线建设,提高中运量等骨干公交网络密度。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新建15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新城绿环、体育公园、文化新空间建设。
上海加快推进南北转型,龚正市长透露宝山金山今年看点
龚正在《报告》中说,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全力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向高端、智能、精细、绿色方向发展,打响特色产业园区品牌。 全力推动空间转型,加强内外交通衔接,加快宝山吴淞和南大地区、金山滨海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全力推动治理转型,增加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上海要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无人农场,提供安全优质农副产品
龚正说,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于发展都市绿色现代农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粮食蔬菜生产。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 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建设200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新建1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持续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民宿等特色文旅休闲产业发展。 加快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域外农场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
建设高品质农民平移集中居住区,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
龚正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更多政策、资源和力量向乡村倾斜,持续实施“三园”工程,充分彰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加强特色风貌塑造和乡村产业培育。 继续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试点建设高品质农民平移集中居住区。 持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2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
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多措并举让农民增收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具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实施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 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2400人以上,促进农民收入多途径增长。
升级打造一批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
龚正说,要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 围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开展“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等主题活动。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上海工业博物馆,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功能提升,升级打造一批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文艺创作精品、优品、新品扶持计划。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长江口古船考古发掘工程,完成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打响“演艺大世界”、国际艺术品交易等文创品牌,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设计之都。
上海将新增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景区
龚正说,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增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功能提升。 《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打造“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精品。
关于2023年疫情防控工作,报告明确
《报告》提出,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优化防控措施。 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和诊治能力提升,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健康服务,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持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引导市民当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切实保护好脆弱人群。 加快新疫苗、新药物研发转化,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将举办上海网球大师赛等国际赛事
龚正在《报告》中提到,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教融合机制,建成开放徐家汇体育公园,举办上海网球大师赛等国际赛事,办好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支持上海体育健儿在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创造佳绩。
能开尽开!报告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外开放
围绕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报告》提出,坚持能开尽开,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外开放、为民所享。
上海将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龚正说,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围绕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报告》明确,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先,统筹灾害事故综合防范治理,聚焦危化品、燃气、自建房、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从严从快狠抓问题整改,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粮食、能源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上海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今年建100个“美丽街区”
围绕今年重点工作,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设置优化500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完成徐家汇等商圈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建成100个“美丽街区”。改造22个易积水小区、11条道路积水点。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市民持续增收
龚正说,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市民持续增收。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 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和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 推进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
关于养老托幼,上海明确今年最新目标
围绕强化养老托幼服务和社会保障,《报告》提出,适应“一老一小”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坚持普惠安全、方便可及,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社区长者食堂40个、社区托育托额3200个,提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制度改革,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营造无障碍友好环境。
中心城区零星旧改今年完成12万平方米,老公房加装电梯3000台
针对市民关心的改善居住条件,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建设筹措7.5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今年淘汰落后产能450项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450项。 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 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龚正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实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龚正说,我们要营造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实践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真抓实干、奋力前行,在新的赶考路上努力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谈政务公开:构建发布解读回应参与“四位一体”格局
龚正在《报告》中说,以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和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扎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实施,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政府立法。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快打造亚太仲裁中心,建设更加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拓展政民互动,构建发布、解读、回应、参与“四位一体”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 政府要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更好发挥统计和审计监督作用。 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探索极简审批
以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巩固拓展营商环境创新成果,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对标改革,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探索极简审批。 推进全过程公正监管,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监管系统,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推进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就近办、集成办、马上办。
坚持过紧日子,宝贵资金用在这两方面
龚正在《报告》中说,坚持过紧日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确保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报告》还提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龚正市长喊话上海公务员队伍:推动实干争先
龚正说,要以作风建设激励担 当作为。 具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久久为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把严的基调落到实处。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推动公务员队伍实干争先。
《报告》还提出,人民所急所需所盼就是政府所系所担所办。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为民意识,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心连心为民造福,实打实为民办事,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上观政情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佳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