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气势恢宏的兴汉胜境。 (资料图片)

  兴汉胜境雄伟壮观,底蕴厚重的汉文化实力圈粉;滨江新区游人如织,画中游的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白雪皑皑的龙头山,仿若仙境银装素裹了朋友圈;全省首个滑雪景区紫柏山国际滑雪场,线上提前购票方便了四方游客……“十三五”以来,我市朝着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目标奋力前进,相继荣获“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最具投资吸引力绿色旅游城市”“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城、中国绿水青山最佳旅游名城”等称号,绘就了“陕西最美城市”全域旅游新画卷。

  据统计,5年累计接待游客2.56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4亿元,其中2019年接待游客67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1.8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3倍、2.7倍,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这是我市文化旅游业的“十三五”答卷。

  大发展,大提升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游华阳古镇,感受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登临紫柏山,领略秦巴明珠的自然之美。走进汉中,可以品味两汉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秦巴民俗,尽享人文魅力之美……从西北小江南到陕西最美城市,从汉文化之都到旅居在汉中,“十三五”这5年是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年: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提升,一批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推动秦岭巴山的“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

  2019年2月1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广电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文化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互动深入推进:4个园区(基地)被认定为全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建国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处、省级9处,汉钢公司工业旅游园区建成国家3A级景区,打造出留坝国际足球研训基地、尤曼吉汽车营地等新业态,推出《汉颂》《出师表》等演艺剧目,建成文化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一批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屡获大奖。

  5年的精耕细作,全市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极大提升。话剧《四叶草》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展演剧目,《韩信拜将》等亮相全国戏曲百戏盛典,《刘子清的小事》等剧目在全省艺术节荣获9项大奖,特色龙舞《中华舞龙人》赴香港演出,历史文化纪录片《汉中栈道》在央视热播,《汉中恋》MV荣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音乐作品奖”,10个剧节目获得国家、省上扶持资助。

  聚力推动公共文化事业“风景这边独好”,市文化和旅游局倾力瞄准“今朝更好看”,争取公共文化专项资金1.04亿元,为2200余个村(社区)配送文化活动器材,组织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000多场。市级图书馆实质性开工建设,市群艺馆暨非遗保护中心建成开放,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363个,“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100%,打造出“天汉大舞台”“月月喜相逢”“你选书我买单”等品牌服务。完成中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贫困县制播能力提升、3个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成有线电视用户25.7万户,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累计建设旅游厕所507座,我市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

  大保护,大作为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

  这里是旅游的好地方,跨越千年的汉中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汉中三堰”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洞穴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青木川魏氏庄园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龙岗寺遗址列为全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

  一山一水入画卷,一步一景悦人心。5年来,全市文化旅游业呈现出量效齐增、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添色出彩源自对旅游资源在保护中作为、在作为中保护的坚守。

  2019年9月1日,《张骞墓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市首部历史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凸显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

  圆满完成“故宫文物南迁停留汉中纪念地”等3项文物资源调查,出版《文化旅游丛书》,举办“中国汉中栈道文化峰会”、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论坛。

  争取文保专项资金1.8亿元,实施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35处,建成韩信雕像重塑、汉中历史文物展,新建博物馆4座,新增文保单位36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19处,入选国家传统村落4处,登记可移动文物3052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1082件(套)。

  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汉中藤编技艺等5个项目列入省级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汉调桄桄等4首歌(乐)曲入选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新增国家级非遗名录8项、省级名录6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21人。

  出台《“旅居在汉中”规划》,举办“旅居在汉中”活动周,古褒国旅游度假区、留坝民宿聚落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汉长街、汉人老家街等特色街区基本建成,紫柏云居、斯维登度假公寓等一批“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推向市场,“旅居在汉中”品牌建设实现了高点开局。

  发挥文化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举办全市脱贫攻坚文艺晚会,编创脱贫攻坚题材的小戏小品100余件,创排脱贫攻坚题材大戏《汉山红》和文艺节目20余个,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专题文艺巡演22场、专题文艺晚会4场,赴贫困村惠民演出700场,培训“三区”人才970名,完成1.63万户“户户通”建设,建成“户户通”标准化服务站198座、村应急广播室112个,“宁强羌绣”扶贫就业工坊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汉中棕编制作等7个生产性非遗项目列入省级扶贫就业工坊。

  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培育“汉家乐”61家,褒国大酒店、勉县荷塘月色等一批扶贫项目建成投运,留坝楼房沟、佛坪山觅客栈等一批民宿受到市场青睐,龙亭田园综合体稻田艺术获得世界纪录认证,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4个、旅游特色名镇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

  作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数量位居第一的地级市,我市坚持全域布局、全景打造,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指挥部,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县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市级初审,形成了市县联动、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创建格局,创建工作经验在第三届国家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进行视频交流,全省全域旅游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留坝、汉台、洋县、勉县4个县区通过省上验收。

  大突破,大创新 彰显城市品牌新形象

  这是全市文旅事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5年:兴汉新区汉文化、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项目入选国家优选旅游名录,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兴汉新区核心区建成开园,全国首个汉文化主题水上实景演出《天汉传奇》引爆市场,湿地公园百亩芦花成为“网红打卡地”,黎坪景区晋升国家地质公园……

  “十三五”以来,全市争取旅游专项资金8700万元,实施重点文旅项目60余个,完成投资300亿元。建成开放了龙头山、大汉山、汉水源、九昱温泉、诸葛街、镇巴溶洞等精品旅游景点,引进了港中旅、陕西水务、四川天耀等大集团开发旅游资源和项目。华阳、紫柏山、青木川、黎坪创5A级景区通过省上资源评估并报请文旅部进行资源评审。目前,全市创建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6家,A级景区31家,实现A级景区县区全覆盖。

  创新举办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油菜花节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十大节庆”,“汉中油菜花海”进入抖音全国6大油菜赏花地专题榜;成功举办汉中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汉风秋月》中秋晚会、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汉中全域旅游及名优农产品港澳推介会、冰雪嘉年华、全国旅行商大会、抖音短视频大赛、华阳国际围棋争霸赛等一系列重大文体旅活动,“回汉人老家·过汉风大年”品牌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朱鹮文化展在日本大阪G20峰会成功举办,持续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和微博等新媒体营销,进一步扩大了“秦巴天汉·旅居天堂”对外影响力。

  持之以恒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智慧旅游为产业发展插上融合的翅膀。我市建成汉中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智慧旅游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天汉景逸、金宏国际等一批主题酒店,成立旅行社8家;成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常态化对旅游单位服务质量进行明查暗访;连续5年举办全域旅游发展暨乡村旅游培训,2名导游入选国家“金牌导游”培养计划;加大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扎实开展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了无广播电视播出事故、无文物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

  收官“十三五”,开局“十四五”。我市文化旅游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砥砺奋进,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汉中日报

  作者/来源:观天汉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