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旅游,一门燃爆的生意

  近日,随着2020杭州草莓音乐节、上海草莓音乐节即将上演的消息陆续发布,乐迷们再次沸腾起来,纷纷呼朋引伴准备赴这两场音乐之旅。

  

  近些年,随着音乐与文化领域的消费升级,人们生活方式愈加多元,以音乐为核心的文旅跨界体验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加之音乐类综艺热潮的不断涌现,使得音乐节迅速出圈,并与旅游行业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仅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就有30余个城市举办了音乐节,为当地带来了强流量和高关注度。

  对于乐迷而言,看演出不再是唯一目的,对于旅行者而言,目的地也不再只有景点,而是可以探索更多玩法与可能性。

  音乐节+旅游打造文旅新思路

  音乐节不同于室内音乐会,它以露天场地为演出平台,通过台上台下群众狂欢的形式,生动地诠释了音乐现场的体验感,尤其在结合一站式欢乐体验生态链的前提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音乐节天生就有迅速聚集人群的作用,因此,借助音乐节开发旅游资源,应注重音乐节与旅游业的联合发展。

  比如日本最早、最大的音乐节之一富士摇滚音乐节,每年吸引了世界200多组音乐家到场,已成为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户外摇滚音乐节。在这里,不只有音乐,还有全球最顶级的艺人,神乎其神的声场体验,精心设计的游乐场,日本各地特色美食,艺术家和独立设计师的精致商店、瑜伽、马戏、保龄球甚至夜店表演等一应俱全,是大人孩子共享的音乐视听盛宴。

  

  除了业态丰富,如今的音乐节更注重内涵,主题更鲜明,增加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比如10月4日晚在北戴河蔚蓝海岸小镇广场上举办的“睡不着”音乐会,在HOWHY号外乐团的带领下,人们跟着节奏尽情摇摆,用动感音乐装点秋夜,欢乐了整个海岸。此外,还呈现了一场“诗歌Live秀”,现场朗诵雨果的《当一切入睡》和里尔克的《秋日》,向黑夜与秋天致敬,完成了一场都市人的心灵栖息之旅,令游客度过了一个有徐徐海风和阵阵音浪相伴的美好夜晚。

  

  音乐节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音乐节的举办对于推动一座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作用不容小觑,既可以扩大游客的文化视野,品味更有内涵的文化趣味,又能使游客体验视听多感的用心服务,还能促使城市向活力、时尚转型。举办一场音乐节,从浅层次而言,是经济模式的丰富、文旅实践的拓宽;从深层次而言,一种更加开放、自由、革新的思想正在成为主流。所以音乐节也被称为城市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消费能力的综合风向标。

  此外,音乐节的举办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享受音乐的需要,还集成了餐饮、艺术、娱乐、文创等多重业态。音乐节已不再是单一的节事活动,而是渐渐融入了休闲旅游领域,让人们走到户外去体验音乐、感受自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启一场心灵的狂欢。

  音乐节+旅游吸引新的受众群体

  7月28日,一则《2020线下草莓音乐节正式启动》消息的发布,唤醒了因疫情而沉寂许久的乐迷圈。草莓音乐节是国内音乐厂牌摩登天空于2009年创立的音乐品牌,发展至今在国内拥有超高的人气和强大的粉丝基础。

  今年草莓音乐节首个公布的举办地为海南雅居乐清水湾,作为拥有世界三大“会唱歌的沙滩”之一的清水湾,承办草莓音乐节不仅可以增加在大量赶赴海南的乐迷心中的知名度,也为雅居乐地产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打开了乐迷消费市场。

  类似案例还有7月11日首次开启户外海边实景录制的Bilibili夏日毕业歌会,歌会全程取景阿那亚,沙白浪清的黄金海岸、光影轻盈的孤独图书馆、肃穆神秘的艺术中心以及星光璀璨的森之旅人湿地公园,伴着星空、海浪和篝火,为这个夏天的毕业季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浪漫。时长2.5小时的歌会直播人气峰值超过3500万。

  

  视频中许多弹幕夸赞当地美景并询问具体位置,令记录每一个与青春有关瞬间的阿那亚作为记忆地标又火了一把,这种独特又新颖的形式让阿那亚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更大范围内打开了新的受众群体,为流量池增添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音乐节+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音乐节与不同的旅游项目可以碰撞出许多不一样的火花。在乡村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举办各具特色的音乐节活动,正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北京市区驾车出发,进入河北省张北县需要2小时,下高速再沿指示牌开上10公里,就到了张北草原音乐节的表演地。这个昔日文旅资源开发落后、又没有矿产资源、工业也极度不发达的闭塞县城,诞生了如今中国最大的户外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

  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于2009年举办,为期3天的音乐节吸引了10万人次观众。摇滚、电子、民谣……国内外80支乐队在广袤的草地上展现了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冲击,给游客带来了眼球、耳朵和心灵的无限震撼。自此,张北草原音乐节成为每年县里的重头戏,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走上了音乐版改革开放之路。

  

  《河北日报》评价张北草原音乐节:“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张北旅游,正是由于张北草原音乐节历年的成功举办,才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音乐节彻底打开了张北县的旅游市场,极大地拉动了旅游业、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产业的发展,现场周边的农家小院、县城高中低档宾馆、招待所入住率几乎达到100%。仅第四届张北草原音乐节期间,现场观众就近30万人次,自驾车达2万多辆次。3天时间,旅游综合收入达2.1亿元。

  此外,张北还借助草原音乐节契机,打造了草原天路和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现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旅游“铁人三项”。同时,以草原音乐节为核心,先后推出了草原观光度假游、草原军事体验游、草原民俗风情游、草原特色工业游等7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音乐节彻底改变了张北的城市形象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可见,结合美景和在地人文特色,让音乐跨界在乡村深耕、发光,辐射一批体验性的旅游资源和商业业态,能够带给游客更好更舒适的体验感,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形成与文旅产业逐步融合的新局面。

  《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指出,在美好城市构成要素中,31%的受访者会因为娱乐活动而关注一个城市。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把音乐节作为塑造美好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据统计,自2002年至2019年8月,国内音乐节总量达到769场,2017年和2018年音乐节数量均在250场以上。

  针对这一趋势,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起来。在《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将音乐节作为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的主打文化产品;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成都市政府明确表示将音乐产业作为增加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魅力的重点产业……音乐节作为打造音乐品牌、促进音乐消费的主要对象,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肯定。

  诚然,音乐节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方面越来越重要,伴随着草莓、迷笛、麦田等大型音乐节品牌的崛起,商业思维成为音乐节新逻辑。那么,这场关于音乐的生意到底应该如何运作,如何让音乐节融入城市,带动品质消费,形成“谈音乐、听音乐、看音乐、玩音乐”的浓郁文化氛围,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毕竟,音乐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