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年十大亮点工作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文广旅游局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围绕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确保了文旅事业的顺利发展和文旅市场的安全稳定。今年,我县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考核合格项目、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弘博奖”优秀展示奖3个国家级集体荣誉;张斯鸿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赵林辉获全国优秀青年戏曲(武戏、 丑戏)人才展演、张熤作品《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馆创新发展》在第四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等4个国家级个人荣誉;我县列为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省试点县、文旅产业融合优秀试验区等14个省级集体荣誉;陈明获全民艺术普及五星级文化使者等13个省级个人荣誉;王越晟副县长在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培训班上作优秀经验发言等9次全省交流发言。一年来,各项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

  1. 唐诗之路精华地纵深推进

  

  陆续完成《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等六部研究著作,出版《天姥山志》,编纂发行《新昌故事》第一辑、第二辑。召开高质量创新视野下的唐诗之路学术研讨会、2022全国唐诗之路文旅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大会等。拟定《关于纵深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的若干意见(13564)(2023-2027)》。天姥山景区建成开园,天姥隐、云之台、大草坪等景点形成可听、可观、可游、可拍的景观。探索“诗路研学游”应用,着力建设唐诗之路数字化改革。天姥山景区入选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创作调腔青春版元杂剧《北西厢》,歌曲《文明花开香满园》、快板情景剧《畅游新昌》等文艺作品。首演“诗路芳菲”舞台剧精品演艺项目,举办诗路星空朗读、“我是诗路小梦白”、“魏晋风度”原创大展、诗路印迹·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篆刻展、“唐诗之路·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展”数字展览、“诗路芳菲 阅读最美”阅读推广等活动。完成“浙东天姥唐诗宴”2.0菜品提质升级,参加百县千碗绍兴市美食讲解员包揽2名金奖。目前全县百县千碗特色体验店(示范)店、旗舰店共21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9家。

  

  2.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

  

  完成并发布《新昌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今年,新昌县获批为全国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新昌县获评全省“微改造”最佳实践案例综合奖;在2021年季度评价指数中,连续三季度获全省第一,年度综合排名获全省第四,获省级政策奖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奇洲在浙江日报主办的《书记县长谈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节目中,介绍新昌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方法路径与成效经验。在省厅组织的相关会议培训中,我县多次就“微改造”主题作交流发言,并在国家级、省级等主流媒体上多次进行宣传报道。摸清家底,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及时完成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成功获评县级研学基地4家、市级研学基地2家,狐巴巴研学基地通过市级审核被推荐参加省级研学基地申报。

  3. 文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

  

  今年2月,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培训班上做交流发言。3月,新昌县旅游集散中心驿站和澄潭驿站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第一批浙江省旅游驿站(试点)。4月,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县。6月,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做交流发言。同月,被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授予2021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十佳县(市、区)。谋划“三百工程”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拟定《“三百三生二十变”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11月,澄潭街道梅渚村被授予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为绍兴市唯一。梅渚村文化礼堂入选全省特色文化礼堂。12月,新昌县在文旅产业融合改革试验区验收中获总体优秀。

  

  

  4. 文博工作创新发展

  

  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30年来首次大修,现佛像在夹苎工序中。新昌城墙修缮工程完工。从原岙桥里迁建至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的光霁桥等所有文物建筑,全部完成复建并通过验收。县博物馆首次承办高规格省级学术研讨会,在全省博物馆青年策展人培训班上向全省推广“小馆办大展”的新昌经验。《魏晋风度展宣传片》荣获全省十佳新媒体短视频,县博物馆获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弘博奖”优秀展示奖、“浙江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匠心杯”奖。天姥中医博物馆的“望闻问切”礼盒和县博物馆的《书声千载—鼓山书院历史文化陈列》“状元”系列文创分别获2022年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银奖、铜奖。新昌县博物馆(新昌县文物保护所)馆长(所长)张斯鸿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 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组建新昌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将我县原有的文化演艺团体进行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传承、保护新昌调腔、绍兴目连戏等新昌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优秀文化演艺人才培养,组织提供更多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同时管理运营尹桂芳大剧院,开展各类会议,拓展文化演艺市场,组织重大文艺作品创作产生、市场经营等,进一步做强做大国企。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被授予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5人分别获省部级荣誉。

  6. 非遗工作蹄疾步稳

  

  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落成,选址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42号,建筑面积2226平方米,于10月1日举行开馆仪式。国遗作品《甄清关·开仓》《梁柏台·追逃》获全国清廉戏曲作品展演活动优秀剧目。时隔7年省第六批省级非遗评审,“新昌叠罗汉”“新昌张氏伤科”“新昌郑氏肝胆病中草药疗法”3个项目成功入选公示名单,入选率全省第一。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非遗工坊创建名单。完成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申报工作,新昌调腔省级传承人王莺和绍兴目连戏省级传承人田敏现已通过省文旅厅非遗处评审,目前报送文旅部。南岩小学被评为绍兴市第三批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为新昌传统拳术。“任公子钓鳌”等14项列入县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九玲”等34人入选县第七批传承人。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庆祝活动、非遗文创大赛等。

  

  7. 数字赋能积极开展

  

  以“品质文化惠享”管理系统为抓手,建立完整的公共文化数据中心,形成完整、动态的信息更新,推动文化驾驶舱建设。推广使用集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版块为一体的“浙里文化圈”应用。推动县图书馆馆区数字环境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图书一键借阅”、满意图书馆应用建设,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查阅、自助借阅等体验感,加快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县博物馆魏晋风度中利用了大佛寺数字化保护项目成果——石弥勒像全息数字化记录,让观众可以360度看大佛,实现了“比现场看还要震撼”的观看效果。

  8. 宣传推介有声有色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赴杭州、宁波、南京、福州、桂林、成都等客源市场推介十条疗休养线路和研学线路,邀请主流旅行社、网红达人走进新昌,形成“旅行单位请进来,新昌文化走出去”的良性循环。我县被列入全省首批16家疗休养目的地。截至11月底,接待市外疗休养团队(含省直疗休养平台)267批次,比2021年全年数增加80%,累计接待疗养员3564人,比2021年全年数增加200%多,带动消费超过1000万元,基本完成年初县政府针对疗休养下达的专项任务目标。上线“诗画浙江 诗意新昌”高铁专列广告,全方位提升新昌知名度。开展2022年消费促进活动,投放1010万元,开展购物节、购物消费券活动、国有景区免门票、各类定向券、汽车购置补贴等十多项活动,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创新线上研学模式,在集中隔离点开展“将隔离作为一次研学”活动,开拓潜在旅游市场。

  

  

  

  

  

  9. 群众文化不断繁荣

  

  推动我县新型文化空间打造,新建文化驿站1家、城市书房2家、乡村博物馆3家,“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0个,并落实每周文化活动开展。改造建成唐诗之路主题馆并对外开放,作为县图书馆场馆的有效补充。今年共开展各类演出181场、线上线下文化走亲26场、讲座117场、培训35场、展览74场、送书下乡35000册、送电影下乡3011场,其他阅读推广活动123场。其中县文化馆“新文‘艺+E’”线上文化活动品牌,线上参训学员达12928人次,线上全民艺术普及视频106个,深受群众欢迎。县图书馆推出未成年人阅读品牌“小拾光”,举办“童心绘共富《布可的图书馆》自制绘本大赛”等特色活动26场;开展“红色故事绘”好书周周荐等各类线上活动;县博物馆在重磅推出“魏晋风度展”等线下展览的同时,推出网上数字展览、文博在线、抖音直播等活动,满足群众全方位的文化需求。

  

  10. 行业管理提档升级

  

  截至12月8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271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616家次。开展跨部门专项执法行动22次,各类专项行动34次。行政处罚12件,罚没收入193632.5元,没收违法物品687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恐、防诈骗、打击跨境赌博等工作。积极开展应急综合演练,实现文化广电旅游领域全年零安全责任事故。开展“除险保安”行动、旅游领域遏重大专项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共检查出并整改各类隐患问题258个。疫情防控严防严管,常态化开展行业隐患排查和“守小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