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或实行国际旅行试点,开放国境!

  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面对凶猛的疫情,国内的防疫政策仍旧十分严格,因此许多海外华人就面临一个问题:

  想回国却回不去。

  同样,国际旅游行业也持续封闭多年。

  随着新冠肺炎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小伙伴也都在盼着国内的开放。

  好消息是:希望来了!

  

  人大代表最新提案,有关开放国际旅行。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拟向大会提交三份与旅游业发展有关的建议。

  三份提案分别为:《关于改革优化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建议》、《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兴国际旅游的建议》以及《关于推进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建议》。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建议选取部分岛屿国家或地区试行出境旅游试点”。

  黄细花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或全国性社会组织,选择部分有资质有品质且疫情防控工作基础好的旅行社,试点开展有组织的团队出境旅游。

  同时黄细花还提出,旅游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已经进入“冰河期”。但在试点开放的同时,也应保证完善的防疫体系。确保“可防、可控、可预期、可追溯”。

  

  建议中提出:建立开放出入境旅游“沙盒计划”,遵循安全一处、开放一处的原则。入境旅游方面可选取舟山岛、崇明岛、海南岛等海岛优先作为国际旅游复兴试点,赋予试点出入境旅游政策先行先试自主权。

  原文中还提到,“出境旅游方面可选取部分岛屿国家或地区试行出境旅游试点,逐步将部分海岛建成疫中中国出入境旅游复兴的重要窗口。”

  同时,提案中也提到了与国际旅行相配套的数字系统,建议推动“健康码国际互认”扩大落地、加快旅游数字化建设进程。同时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采取防疫新方式和服务模式培育新业态,改善旅游体验。

  不仅是为了振兴旅游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海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

  提案中强调,尤其是在不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后,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了扭曲。因此吸引外国游客除了经济效益还可以展示真正的国家形象。

  

  如果试点项目运行良好,在成熟后就可扩大推广范围,到时候,更多国际旅行计划也将重启!

  实际上在之前,中国民航局发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为《规划》)解读,其中有关国际航班的规划十分值得注意。

  在《规划》中提出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也就是要促进行业恢复增长。但到了2023-2025年,则进入增长期和释放期,文中还提到了:恢复国际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保障起降架次、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以及货邮运输量都将达到新高。

  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国内或将重启国际航线,国际旅行也将重获生命力。虽说还要等到明年才得以开始,但重启后的恢复速度势必超出想象。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第三个年头,目前仍坚持清零防疫的国家已成少数,大部分西方国家纷纷开始了“躺平之路”,甚至已经开始不再记录新冠数据。中国仍在与新冠抗争,近期吉林、上海、深圳等地病例激增,小赢也祈祷疫情能早日消失,春天也一定会到来。

  

  随着2022年第一季度已经进入尾声,大家其实也明白:总是要开放的。

  然而放任人们自由感染、死亡绝对不是值得追捧的。如何既保证一定的安全,又能开放恢复生活才是重中之重。

  许多人对于“躺平”策略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躺平”绝不是“摆烂”,如果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直接躺平,人们的生活也不会瞬间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人会受到病毒的伤害。

  但我们都知道,开放是必然的。因此,开放前的准备必须要万无一失,保证在开放后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小赢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重新享受无阻碍的国际旅行,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