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少年的远行

  

  文字:山湖云海

  十八岁的少年准备远行,邀约上她的朋友,订好火车票,做好出行攻略,将行旅一一收拾好,等候着出发的日子。期待、兴奋写在她的脸上,这趟远行心心念念已久,我自是理解她的心情。

  想想自己的十八岁,不也是带着无限的憧憬开始了第一趟的远行吗?坐上前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一路颠簸了数日,风尘仆仆地到达了梦想的地方。

  那时,我的母亲会担忧我吗,似乎只打过一两次报平安的电话,后面的行程就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了。

  或者,是因为觉得十八岁的少年就必须经历一次独自的远行,以此去验证那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于是,我们像唐吉可德一样带着最为简单的手法去叩开世界的大门。

  那一次,我们从湛江出发到北京,去了天津、济南、洛阳,回到广州,沿着地图册上相对合理的线路走了一圈,最后安全到家。

  

  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南来北往的故事贯穿在了一站一站的逗留中。历史与文化,美食与乡俗,人文与景观,不再只是书本上唯美的讲述,在你一步一步的行走间,它们具体而生动起来。

  现在想想,当时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可是温柔而开明的母亲还是二话不说,拿出了一笔不小的钱给我和哥哥远行。那是他们积攒了多久才有的“巨款”,那时并没有去深思。很多年以后无意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其间的真相,汇聚了母亲无数次加班的汗水与艰辛。

  是因为不识字的母亲意识到自己没有知识的可怕而不愿意看见自己孩子的孤陋寡闻,还是因为她本能地觉得只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才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于是,倾尽所有只为我们行万里路?或许二者皆有。

  “妈,你还记得我年少时的北京之行吗?那时你担心我们吗?”一个悠扬的午后,天台上的丝瓜开着米黄的花,她正在瓜棚下牵引着修长的瓜蔓,我如此问道。

  “担心,怎么可能不担心呢,那么远的路。可是,妈妈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陪着你,你总得自己去走自己的路。”她笑着回答,灰色的发醒目在阳光下,泛着斑驳的光。

  

  远方的未知就这样吸引着每个少年,让他们从容勇敢地走未知的路。可是,那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身后那双不尽牵念与担忧的目光,我只自顾地一直向前走。

  十八岁的少年准备远行,我絮絮叨叨,将出行路上的注意事项一一点明,只希望她平平安安。她笑着对我说:“妈妈,不要担心,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你要相信我。”

  多么熟悉的话语,数年前在我启程的那一刻,我似乎也说过同样的话语,我的母亲也曾注视着我,带着一样的深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每个人都在这样成长着、领悟着。而我,走过千山万水,才在蓦然回首中,感知到背后那双目光所凝聚的爱,深如海,重如山。

  

  本文由山湖云海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