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写手们的高考同题作文来了!你给他们打多少分?
![]()
昨天
2023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
引发热议!
媒体各展其能、名师点评
朋友圈、微博也全是“参赛选手”
你觉得作文题难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今年
长沙县文艺创作者们
依然积极创作高考同题作文
小编选出部分作品
你给他们打多少分?
2023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更多内容点击:
请滑动查看
故事的力量
作者/常正祥
推开窗,满盈的阳光扑面而来,清脆的鸟鸣依然美好,湛蓝的苍穹流成一涓清水,在天际轻轻荡漾。
心却不知何时迷茫了,或许是因为高考即将到来的缘故,抑或是因为未来的不可知吧。我的心湖似乎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静。
推门声乱了思绪,是妈妈进来了,她望着迷茫的我,默默无语,悄悄地走了。
不久,妈妈又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个茶壶和一个开水瓶。我疑惑,妈妈却自顾自地说:“不知道这茶的作用吧?宁神静气。今天除了让你品茶,也给你说说茶后的故事。”说完也不管我同不同意便坐在了我的书桌边。
却见她先拿起壶盖,取少许茶叶放入其中,拎起一旁的开水瓶,注入些许开水。顿时,茶壶里茶叶旋转翻腾,浮沉不定。茶叶静下来,妈妈将茶倒出,我轻吮一口,那难以言表的苦涩,顿时把我呛住。
妈妈笑而不语,只是用漏勺轻轻捞起茶叶,再冲再倒,那冲茶的声音依然透彻悦耳,那舞动的茶叶依然浮沉起伏,但一来一回间却多了些许宁静的韵味。
妈妈的表情也舒缓下来,带着点点笑意。至冲第三轮水后,妈妈停下,淡淡道:“尝尝。”我疑惑地端起杯子,轻抿一口,清甜味慢慢地溢出,一丝一丝地渗入全身,宛如这周围的暖阳轻轻地包裹着我;又如身处阳春三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美妙的感觉里,我抬起头来望着妈妈。妈妈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说:“你知道茶道之祖陆羽的故事吗?”我微微地摇了摇头。妈妈便告诉我,茶道之祖陆羽小时因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并被和尚收养。于是,幼小的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陆羽不愿皈依佛法,不愿埋没红尘,出寺后成为优伶,受尽人间困苦,直到很多年后,才得以精研茶道,著述《茶经》,成为茶业之祖。
妈妈把陆羽的故事说完,却不解读,只默默地看着我。
我知道妈妈讲故事自有深意,却又似懂非懂,冥思良久才明白:原来茶道就是人生之道啊!陆羽的一生浮沉起伏,直到最后才渐得茶道,也渐得人生精髓。
回想过去未来,人生原本就是如茶一样浮沉不定,如果在岁月的流水中沉淀出一份宁静,眼前的路便自然宽阔,心境便自然敞亮。河南的脑瘫考生陈超考出612的高考高分,洪战辉带妹妹上学不坠其志,无不因为在浮沉起伏的人生中保留一份宁静,保留一种沉毅,才走出一段宽阔的人生大道。
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并再次端起面前的第三道茶抿了一口,那味竟更加韵味深长,一直沁润到我的内心深处。“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徐徐的清风中,我的心穿越了那阵阵鸟鸣,融入到了眼前的一堆书籍中,融入了一片少有的宁静。我知道,在一个久远的故事中,我心中的迷茫荡然无存。
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杨国军
故事是个人成长跌跌撞撞的记录册;故事是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变奏;故事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都是故事人,或躬身入局成主人,或掾笔而作绘场景,或传神演绎出精神。人行万里即故事,故事力量塑造人,伟大时代孕育宏大主题,跌宕故事造就伟大精神。我们在新时代的故事中如何自处?
躬身入局,当好故事的主人公,提纯故事含金量。追溯现实主义的源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的主人公以个体形象串联成人定胜天的故事逻辑链;山野掇捋芣苢的动作、采桑归来的笑容、河岸坎坎伐檀的声响中的主人公以群体形象拓展成勤劳美好的故事蒙太奇。故事正是有了主人公的经典塑造,才提纯了故事价值的含金量。躬身入局,参与到人生体验与社会洪流之中,你才可能成为时代弄潮儿,以主人公的身份叙写个人成长的真实故事,把自己的故事与国家民族的故事形成耦合,并以群体的形象构筑出伟大时代的伟大故事。“我”只有成为自己的主宰与国家的主人,个人故事的成色才因有了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而不断提高。
笔端聚焦,写好故事的动人处,扩大故事感染力。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接续拉开故事的帷幕,在主题与场景的切换中,呈现一个个动人的片断与感悟的金句,唤醒与打动了无数业已躺平或信息茧房里的人们。时间随故事延长,情节随时间流转。我们手中都握着一支描绘故事的笔,笔端最要记录的是那些与时代合拍、励精图治、勇毅前行的动人瞬间。敦煌壁画用彩色生动重现了北魏时期社会生活的样貌,《三国演义》以经典的笔墨对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作了生动演绎,现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都无不记载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下的动人故事的声息。南湖红船摇曳出江山一片红,天安门前用韶山口音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南巡铿锵有力的划圈,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念……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中国人民的心。惊天动地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么打赢困难,要么让困难让路,坚决不被困难定义。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从来不分意义大小,一个人再渺小,他的小故事中也隐含大道理。将人生故事全数打包,换个战场还能开张,关键看你写的故事是否有动人处,是否有感染力。
精彩开讲,演绎故事的精气神,提升国际传播力。你我他的故事中演绎着故事中的你我他,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人类精神发展的故事。中国故事的长篇叙事没有重复,常讲常新,因为故事中的精气神从未消弭,中国故事以波澜壮阔的精神史诗续写着五千年文明不断的奇迹,振奋或警示着中国人民居安思危与奋发图强;中国故事以博大精深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应试了人类命运共同的和谐共赢,影响或告诫全世界人们远离战争与珍爱和平。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国际友人精彩开讲,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景,讲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体验,讲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想,传递善良美好,搭建友谊桥梁,宣传中国精神与文化,彰显中国自信与力量。
在中国故事的主要人物中加入自己的名字,一个都不少,中国故事就有了力量;在中国故事的关键情节中挖掘感人的场景,每环都不缺,中国故事就有了魅力;在中国故事的主题要旨中提炼精深的文化,处处都闪光,中国故事就有了灵魂。请走向世界的中央的舞台,大胆地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不断,精神不朽,精彩继续。
会讲故事的张老师
作者/黄芳
“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我们擅长虚构故事。”这话谁说的?
嗯,这是《人类简史》作者、青年怪才由瓦尔.赫拉利的言论,书中的宏大视角和专业水准让人叹为观止,欲罢不能,我们还是来谈谈故事吧。
小时候相信大伙都有顽劣的经历吧,逃学,爬树,戳鸟窝,抓鱼虾,偷角票,打群架,直到碰到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山,山上住着……”
当一头秀发披肩,脸上挂着甜甜笑容的辅导员张老师渺远深沉的嗓音开讲,打闹的声音立即停止,刚刚还叽叽喳喳的小山雀们把剩下词句吞下肚里,一个劲乱涂乱画的笔不由自主滑落,气喘吁吁匆匆迟到的同学站在门口,石化般支着耳朵。一张张花的黑的脸庞,被施了魔法一样,全蒙上了呆萌的色彩,教室里掉一根针都听得见。
“田螺姑娘就这样和小伙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教室响起快活欢呼声和劈里啪啦的鼓掌声,恋恋不舍又大声嚷嚷:“张老师,再讲一个!张老师,再讲一个!”
这时张老师就会眯着好看的丹凤眼,嘴角微微上翘,用童话故事中甜甜的声音说:“想听一个呀,下次……谁给我带几个凤仙蛋壳,我就讲个南岳衡山的故事。”
“噢——噢”“我带!”“我带!”大家起着哄,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向老师邀功。
回家,免不得向父母及邻居讨要凤仙蛋壳——即刚孵化小鸡后褪下的蛋壳,老师说用它做单方可以清心明目。
孩子第二天就包了一包蛋壳给老师,有的等了两三天还是一无所获,因为家里小鸡还在孵化中,为了那个蛋壳,小孩子一改调皮捣蛋,静静地和鸡妈妈一块蹲着守候小鸡宝宝。
“没见过这孩子这么安静过”,奶奶弯腰从旮旯拿簸箕时正好看到这一幕,嘀咕几句,小男孩连忙朝奶奶打手势,生怕惊动即将问世的鸡宝宝。
“今天我们讲个南岳衡山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
听故事的孩子着了魔,讲故事的辅导员成了聚宝盆,走了田螺姑娘,来了杨梅姑娘、芭蕉姑娘、樱桃姑娘,游了南岳衡山,又来到嵩山、华山、泰山,孩子甚至连故事的情节都可以跟着一起想象创造:灰姑娘与王子过着美满生活,地主坏人受到应有制裁,勤劳善良的小伙子有仙女相助,说谎话的小孩会遭黄蜂攻击......
于是村里一贯热闹非凡的小河,只有河水独自哗啦啦流淌了,“再玩张老师的故事就泡汤了!”一声吆喝就把小鱼小虾晾在了清清润润的河滩里,一群泥鳅样的伙伴飞般沿河堤往学校狂奔。“你再睡懒觉我就告诉张老师!”憨皮的懒猫不敢贪恋床铺了,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赶起牛儿往青草茵茵的山坡走。“再撒谎就会变乌龟了!”谎话连篇的三妹眼珠不再骨碌碌乱转了,低头坦然承认昨天拿了妈妈藏在碗柜的一张角票......
若干年过去了,那些听张老师故事的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创造自己的故事,也讲述故事给别人听,书里的,书外的,中国的,外国的,伟大的,卑微的,高尚的,卑鄙的,这些故事像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世界大门,开阔无穷视野,考验各自辨别力,激发生活热情,牵引着各自或高或低或近或远的梦想。
然后发现,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故事中。无论真实还是虚幻,善良还是邪恶,正义还是虚伪,它让我们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它帮我们抵挡烈日酷暑、冰霜严寒,也试图摧毁保卫我们的钢盔铁甲、面具伪装,它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命运,引领我们一步步成长。
尤其童年的故事。
善良的种子
作者/黄芳
前言:故事《夏洛的网》,这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是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故事;它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曾经的它号称“拥有一册,感动一生”。
俊俊小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读一个睡前小故事,最开始,是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然后是各种带拼音的儿童绘本。当俊俊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本美国作家E.B.怀特的《夏洛的网》。那时候,俊俊认识的生字还很有限,所以我选择每天晚上给他读一小部分。
故事开篇就讲到,八岁的弗恩救下了爸爸打算放弃的一只又小又弱的落脚猪。在孩子的幼小心里,越是不幸的小猪越是应该得到更好更多的呵护才是。善良的弗恩用行动和眼泪说服了爸爸,于是她开始细心地照顾这头叫做“威尔伯”的小猪。当小猪在弗恩的细心照顾下慢慢长大,又被送去了弗恩舅舅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威尔伯遇上了它的好朋友,一只叫做“夏洛”的蜘蛛。有一天,当小猪威尔伯得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就是成为熏肉火腿的时候,悲痛欲绝的它似乎看到了自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这时,看似渺小的夏洛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它的好朋友威尔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从而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整篇故事独特而又口语化、充满童趣、自然而又清新的风格,让年幼的俊俊很是喜欢。只是,听故事的过程中他几度落泪,这大概是缘于他太过投入的缘故吧,他担心威尔伯的命运,他不想看到夏洛最后死亡的结局,在俊俊的心目中,好朋友是一辈子都要在一起分享快乐、互帮互助的。
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让俊俊喜欢上了善良的弗恩,喜欢上了小猪威尔伯的天真可爱,喜欢上了夏洛为了拯救朋友而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的勇敢和坚毅。后来,俊俊在一次小记者的故事比赛中,同所有参赛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这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他这样说道:“我们都只想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我们都想拥有一个憨憨可爱的宠物威尔伯,我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像夏洛这样真诚无私的朋友。在这部感人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爱与友情的可贵和温暖。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他们都应该享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宝贵”。
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让俊俊从小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叫做善良的种子。他热爱身边的各种小动物,热爱自然界中漂亮的花花草草,热爱生命中每一个关心他、爱他的家人和朋友。
做一个从小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真诚而又善良的人,然后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样的俊俊,当他身体力行地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当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特校和福利院给这些特殊的小朋友送去文具和衣物的时候;当他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为那些孤独的老人送去物资和陪伴的时候;他收获的不只是内心的那份充盈与快乐,更多的还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听故事的人
作者/李海燕
曾经的我多想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那火辣辣的太阳,被晒热的稻田的水,还有在水中不断穿梭吸血的蚂蝗,都是我小时候最不堪的回忆。
周末,骑着摩托车回到了小山村干杉,是因为伯伯要我们回来商量一件大事。正是芒种时节,乡村一片忙碌。经过邻村的时候,一个带着草帽的农民穿着白色短袖布衫,从村前蜿蜒的田垄上走过,扛着的锄头似乎刚刚打磨过,如锡箔一样闪着亮光。走到田间,握住锄头,这里拨一拨,那里挖一挖,手中似乎握着的是希望,正铺洒着种子在田间。大片大片的绿色铺满了田地,黄色的泥土缩小了自己的空间,田地里的水白亮白亮的,阳光正好,山村的盆地里一瞬间蔓延着葱茏绿意,这一个人,这一帧画面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黄叔,好热呢,要注意身体哦。”我热情地打着招呼。
“不热不热,没事没事,还只到芒种呢,还早,还早。”黄叔笑着打过招呼后又走向另外一片田地。
这个人就是我的叔叔黄科延,长沙县敬业奉献的“田秀才”,扎根农村47年,心脏里装有八个支架,一辈子只作农活,一辈子只帮扶别人,他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难怪黄叔走过的时候,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稻子成熟的香味。
来不及细想,我快速赶到伯伯家。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家里热热闹闹,伯伯的侄儿明达,我们家族中学历最高的一个男孩,中南大学农学研究生毕业,正忙着给亲人们泡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孩子说媳妇呢。
等到大家到齐的时候,明达的父亲就开始说话了。
“各位家人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想听听大家伙的意见。明达研究生毕业了......”话还没有说完,小姨笑道:“是说儿媳妇吧,哈哈,只要明达要得,都可以哦!哈哈哈......”一串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小屋院子里,亲人们也都就着笑了起来,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是的,不是的,哈哈哈,总会有的哦,那,明达,你自己说吧。”
“各位长辈们,今天想召集大家,有一件事情要宣布,我准备回家来,把村里的着99亩地承包,种稻谷!”明达移步小院的中间,“好多次回家来,看到那些原来种水稻的田地荒了,野草子到处长的时候,我就觉得可惜了,小时候家里多好,到处是稻花香,革妈(青蛙)到处叫,现在咯,只有几只癞蛤蟆叫哒,塘里的水也不大流动,慢慢变绿了,我想回来用我的技术种田,让稻花香重新又回到我们村子里。”
“那你读这么多书作么子,又回到农村了,还不是又回到解放前了。”满叔一脸通红,争辩着。底下有人附和着,“那还不如不去读书好得多。”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紧张的味道,阳光变得有点猛烈了。
“也不是这么说。”明达的父亲抽上一根烟,烟圈一缕一缕袅袅升起,然后消失,“明达回来包种稻田也是我的主意,你们看看,我们村好多年轻人都出去了,是不是等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村庄就会消失?是不是像抖音上说的,全村的房子长满了爬山虎?明达学的是农学,也是学有所用,不在农村,在城市种植水稻吗?”
“是的,我也是学有所用,况且隔壁村黄科延叔还不是一辈子在农村干农活,他还一辈子帮扶别人,一辈子做的是乡村振兴啊!我还年轻,我也要学学黄叔,把自己放到农村,改变农村!到时候,我用小型插秧机插秧,用无人机洒农药,用小型收割机收割谷子,用大数据检测稻谷的含浆量......”明达一连串的听不明白的机器名称,一连串听不明白的专业术语,让现场立即安静下来,似乎在画着一幅乡村振兴的宏图。原来听着故事长大的人又有新的故事在不断上演,不断影响着一代人。
夕阳渐渐走到山的那一面,人群也渐渐散去,我骑着摩托慢慢行走在乡村蜿蜒的田垄上,依然是绿色扑面而来,镀上夕阳的金色,远处的广场舞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原野。田中不知道是雾气还是炊烟,袅袅升起。远远的黄叔走前面,还是那把锄头扛在肩上,夕阳的金色洒在他的背上,就像是一道光,走在乡村的道路上。
点绿成金,劳模故事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洪晃
一片片茶园一碧万顷,一阵阵茶香沁人心扉,在茶乡金井这片绿意盎然的小镇里,有一群热爱茶叶事业,与茶结下深厚渊源的人。
他,叫周长树——1998年,他临危受命,出任困难重重、濒临倒闭的金井茶厂厂长,2000年,周长树以当时521万元的高价拍下了该厂的所有权,成功实现了金井茶厂由集体所有制向民营企业转变的改革改制,使金井茶厂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制后,担任厂长的他组建了一支开拓进取、扎实肯干的管理团队。面对改制初期的茶厂生产能力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员工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周长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高效、务实的人才管理机制,聘请专家教授,引进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金井茶厂绿茶加工工艺被列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说周长树给金井茶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那么,第五届全国农业技术能手、长沙市农业劳模、长沙县第一届“十行状元 百优工匠”手工制茶状元汤伯玲则给金井茶厂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创造力。
作为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所传承的不仅仅是制茶的精湛技艺,还有匠人匠心的精神。40年来,14600多个日日夜夜,汤伯玲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和制茶经验,从一名普通的制茶工变身为茶叶精通专家。
他从最普通的生产工人做起,苦心钻研茶叶加工技术,到现在管理指导着一帮技术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他常对工人们说,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并没什么,关键是在劳动过程中,学到很多制茶的专业知识,在吸取和摸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那天,我走进了金井茶厂,走近我身边的劳模汤伯玲,向他学习手工制茶技术。在制茶过程中,当我问起他的工作感想时,他只是憨厚地笑了笑说:我只想把技术传承!这短短的八个字,却包含了一个劳模所肩负的责任与信念,更蕴藏了一位匠人最真诚最质朴最美好的初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扎根在茶乡金井的技术能手,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岗位实践,踏踏实实在一线学、一线干、一线创新、一线钻研,最终在推进和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了技术突破,并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感受到创新、奋斗和拼搏的力量,这就是大国崛起的“工匠精神”。
在金井镇一望无垠的绿色茶园里,每一处都曾留下过金茶人的脚印,为了实现种茶人的“金茶梦”持续健康发展,呕心沥血;在推动整个长沙乃至湖南茶产业发展路上默默耕耘,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与追求。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而茶乡小镇的这群“金茶人”,用自己的勤劳、汗水、敬业和奉献,生动诠释了一个共同名字:劳动者。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用巧手和匠心点“绿”成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开拓,不断创新,让茶乡金井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在新时代绽放出“绿茶经济”的新故事,谱写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春天的故事
作者/柳格彬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是的,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水,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就是我们感观上的春天,它从视觉上、嗅觉上、听觉上,无不给人一种亲切舒服的味道。
精神领域呢,是否也存在令人幸福、舒畅的春天?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要靠心灵去发掘、去品味。
炎炎夏日里,吃上一块雪糕,顿时浑身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我们会觉得这就是春天;瑟瑟秋风中,枯叶纷纷飘落,一派肃杀的气氛,正待离乡远去,挚友策马追来,置酒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酒,让远行者品来,就是春天的味道,温暖的味道;寒风凛冽的冬夜,于摸黑赶路的归家人看来,自家窗子里发出的微弱光芒,就是春天的颜色,温馨的颜色。
情窦初开的少年人,四目相对的一刹那,往往会碰撞出春天的朦胧味。大龄单身青年,当费尽周折,于茫茫人海中,邂逅了心仪的对象,会在内心里感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热恋中的痴情男女,能从对方的一颦一笑中,捕捉到春天里花儿的芬芳,有歌词为证——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离异人士,经人撮合,又觅得了合适的伴侣,亲朋好友会祝福他(她)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有些人经受不了情场失意的打击,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地叹息“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春天代表生命,医术高超的大夫,能从死神手中把垂危的病人抢救过来,谓之“妙手回春”。春天代表美丽的心情,一千多年前的长安街头,奉母命第三次赴京赶考的孟郊,当获知自己终于及第,兴奋得策马狂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好不痛快!春天代表希望,代表美好事物的启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神州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开启了泱泱华夏体卫事业崭新的春天,“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改革开放的伟大征途上,以总设计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施展巨擘,团结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一代一代赓续奋斗,奏响了《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美的,关于春天的遐想也是美的,这般,甚好。
听“好”故事,讲“好”故事
作者/陈洁
故事也许是真实的生活历史,抑或虚构的人生比喻。“好”故事,总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听“好”故事,才能发展自我;讲“好”故事,才能改变世界。
“好”故事是有力量的!它在人与世界中架起了一座桥梁,人得以认识世界,从中汲取自我发展的能量;同时得以展现自我,发散个人价值,影响他人乃至世界。
听“好”故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认识自我,沉淀自我,发展自我。听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而仲永“泯然众人”、江淹“江郎才尽”,方悟学乃成之始,勤乃达之守,厚积才能薄发,无止才能日进;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李振声25年甘做麦田守望者而咸鱼不思翻身、鲤鱼随波逐流始明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才是人间正道;听居里夫人从不沽名钓誉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才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的朴实无华。这样的“好”故事,教会人们知识,启蒙智慧;也教会人们真善美,明辨是非,黜恶修德,臻于至善!
讲“好”故事,传播故事,传递力量,砥砺奋进,展现自我,发散影响,改造世界。孔夫子周游列国讲“仁者爱人”故事,兴办学堂讲“有教无类”故事,影响中华上下五千年乃至当今“以民为本”的思想,成为启智育德的“万世师表”;林觉民英勇就义讲“舍小我,成大我”故事,唤醒国人之困顿精神,为构建自由平等社会前赴后继;袁隆平躬耕田畴,坚守“禾下乘凉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无畏诽谤与诅咒,满怀热情、信心与毅力,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这些故事讲述者无不证明: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在自身,终点在他人、在社会、在世界!唯有如此,才能讲“好”故事,“讲好”故事!
人生如此,世事亦然。于企业而言,听他人“好”故事,才能更快地发展进步;讲“好”自我故事,才能赓续长存。华为的成长历程足以说明这一点。至于国家,若不能有“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的胸襟,倾听世界美妙之声,亦只会落得“闭关锁国,终为坚船利炮所破”的下场;若不能将自身发展融入世界,又怎能真正展现民族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呢?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正是通晓这样的智慧,构建命运共同体,“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
故事是有力量的,在乎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确,“每个故事的结尾可以一样,脉络可以一样,发展也可以一样,其中的感受和领悟却不会一样”,我们只有听“好”故事,讲“好”故事,才能彰显故事的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赓续文明薪火
作者/胡莉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它是牙牙学语时耳畔的轻轻呢喃,是朗朗书声中回荡的英雄豪肠;是悠悠古韵里淘涤的万古绝唱,是攘攘世间此时的你我。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我携手共进,讲好中国故事,赓续文明薪火,唱响时代心声。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为我们讲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中国故事,唱出了怀才不遇的心声,但同时更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他为我们讲述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中国故事,吟诵间流露了孤独的愁绪,但更祝愿了千古离人的心愿,是中国自古以来“和”这张明信片的印证。李白无愧是泱泱大唐最好的名片,赓续了中华文明灿烂的诗词烟火。他唱响的中国故事、中华文明,在古诗词的传唱中声声入耳,浸润我们的心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是《论语》中孔夫子讲述的中国故事。仁对内是“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长幼有序,对外则是“给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待人以诚。放眼世界,孔子学院逐步在各地创立,这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明的了解,发展中外文明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了力量。历史的长河连绵不绝,到今天孔夫子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济苍生,匡社稷,救大夏,挽狂澜。百年前我们的祖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为中国注入了新的生机;我们的父辈,踏过沼泽、攀过雪山、渡过湍急的河流,延续了中国故事红色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战胜列强走向独立,克服饥荒走向小康,而如今我们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正在迈向富强。中华民族也因此得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葳蕤生光,用行动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泱泱大国,悠悠古韵仍在传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泰平”,这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名片。如今,火炬传递到你我手中,我们应讲好中国故事,赓续文明薪火,唱响时代心声!
志愿者的故事
作者/周湘波
拿到试卷看到这个作文材料,我无比震惊,我妈妈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呀!昨天晚上我还在同她讨论,这次的作文会是什么,妈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能会出这方面的题!妈妈是一个志愿者,平时我有空的时候她也会带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也经常听她讲他们中的优秀的人和事,其中一男一女两个年过半百的志愿者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男的是他们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我叫他林伯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只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普通居民,几年前牵头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现在有志愿者300多人。这几年里,林伯伯组织捐资累计达数百万元,义务投工上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0多名、突发大病或大灾家庭30多户,为了公益,他个人出车达到了数十万公里,捐款数万元。每一次志愿者活动,他都身先士卒。
记得几年前,外地有一个寨子突发大火,整个寨子被烧得精光。此时正是寒风凛冽的隆冬,林伯伯迅速组织志愿者们捐款捐物,短短的几个小时,便收集了两大卡车棉被、衣物和生活用品,还有两万多现金,连夜开车将物资送往受灾的寨子。这天晚上,天气骤变,月黑风高,山路崎岖,他们坐在卡车上冷得直打哆嗦。到达寨子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志愿者们又冷又饿又困又乏,但看到瑟瑟发抖的村民们穿上他们带去的棉衣暖和起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时,瞬间觉得所有的苦都值得。而林伯伯因为刚做完手术,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引发感染,差点酿成大错。
我们学校的李同学姐妹俩一直叫林伯伯为林爸爸。故事还得拉回到几年前。那时李姐姐刚上高中,李妹妹读初中,她们的妈妈患宫颈癌,多方救治还是不幸去世,爸爸也患了帕金森综合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债台高筑,一片悲凄。林伯伯带领志愿者们帮他们操办好丧事,收种好粮食,持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今年李姐姐已经重点大学毕业,李妹妹也考上了大学,品学兼优,整个家都走向了新生。
女的是何阿姨,她是一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2020年1月23日,也是除夕的前一天,新冠猖獗,人心惶惶,我们这里也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何阿姨和家人已经回到乡下,陪老父亲过年,晚上八点多,何阿姨正在厨房准备第二天家人的团圆饭菜,突然接到县卫健委领导的电话,请她立即赶到县新冠定点酒店,为隔离人群及一线医护人员做心理疏导工作。那个时候,大家都谈新冠色变,传言空气都能感染,去到隔离酒店,无异于偏向虎山行。家人都不同意她去涉险,但何阿姨想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名志愿者,现在国家需要她,绝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于是,她说服了家人,打消了老父亲的顾虑,简单地收拾行李,当天晚上毅然决然地来到酒店,无偿为新冠患者、隔离人群和医护人员做心理辅导,疏郁解惑,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共克时艰,直到解封,为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很多新闻媒体都对何阿姨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导。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志愿者是一个个体,也是一个群体,在文明建设中,他们无私奉献;新冠肆虐时,他们挺身而出,志愿者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民族的形象,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标志!
于细碎的光阴处,写好时代的故事
作者/谭映红
说到故事,我们不可谓不熟悉。我们都是听着故事,慢慢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总喜欢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那些老得掉牙的神话或童话故事,总是幻想着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可以走到故事里去。
后来,我们又通过阅读和文化传播媒介,了解了很多英雄的故事,以及很多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的故事。我们总是很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所鼓舞,也时常爱追随那个能讲好故事的人。
我们为什么爱听故事?每个年龄段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感受。或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或许是因为需要陪伴,或许是故事的本身。但毋庸置疑的是,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点缀在岁月的河流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盈、更加饱满。
故事中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促使我们爱上它。越长大,我们越懂得,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折射在这些故事建构的人文环境中。这些故事,通过有声或者无声的浸润,一步步传递着人类智慧,改变着个人命运,也展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这些故事内化成支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铸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让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更加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
故事中总有一个强大的号召引领我们走在前。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触摸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鲜活地把一个个“小我”发展到一个个“大我”中,坚定而持久地传递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于是乎,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最光荣的职责,已成为你我打开眼睛看世界、展望未来的新使命。
故事中总有一种激昂的情愫牵引我们去奋斗。总有一个声音在问,作为中国人,我们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家常的问询。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首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成为故事中怀揣希望、奋斗拼搏、甘于奉献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不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永远记得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是我们的精神坐标,也是我们的信仰高地。我们所要努力践行的,就是把这个精神坐标,把这个信仰高地,无限延展到我们的事业中去,延展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延展到每一个庸常的小日子,带着自己创造和写就的人生故事,去拥抱更加广阔的天空。
愿我们都有一段写满故事的人生,都做写故事的人。写好故事,我们再慢慢坐下来,于细碎的光阴处,一段一段地,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听!
你给这些作文打几分?
来源丨星沙时报综合星沙文学
一审丨廖丹英
二审丨欧宗林
三审丨方思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