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许世友齐名,18岁成为师级将领,“娃娃政委”智勇双全

  在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勇将如云,善谋者也不少,但有勇有谋且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将领,必然少不了郑维山中将。

  

  他18岁就成为了师级领导,是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娃娃政委”。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郑维山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在抗战时期被日伪军视为心腹大患,日军高层甚至还制造他的“死讯”来提振士气;解放战争时期,他敢于战场抗命,在关键时刻为解放北平做出巨大贡献,让毛主席发出“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的感慨;朝鲜战场上,他用一支3000人的奇兵戏耍美军名将,让“夜老虎”的威名享誉全球。戎马一生的郑维山将军奇谋善战,留下了一系列经典战例,是当之无愧智勇双全的将才。今天,我们就重温这位名将的一系列经典战例。

  

  和很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出身贫寒的郑维山13岁就参加了革命。15岁那年,他不仅光荣入党,还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从徐向前元帅的传令兵做起,郑维山这个小战士一路成长,很快就展示出了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华。特别是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中,他屡立奇功,开始得到上级重用。18岁那年,他就被红四方面军任命为红88师政委,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职务,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罕见。经历了一系列大仗、恶仗、难仗和险仗,郑维山的军事才能被进一步发掘出来。特别是在经历了长征之后,郑维山已经成为一名军事优秀、政治过硬的高级将领。

  

  在红军西征失利之后,郑维山回到延安抗大学习,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被党中央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值得一提的是,初到晋察冀军区的郑维山一开始并没有被军区领导看中。主管军事工作的聂荣臻同志由于并不了解郑维山,还是让他做起老本行,担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政委,继续从事教员工作。

  

  在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工作期间,军区副参谋长唐延杰知人善用,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在唐延杰看来,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最适合郑维山的岗位就是一线指挥员。尽管他向聂荣臻同志提出了这个想法,但依然没有被认同。直到李先念同志的到来,郑维山才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李先念是我党和我军的老一辈领导人,他对军中的人才如数家珍,早在红军时期就非常熟悉郑维山的特点。当时,他受党中央指派到中原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扩军计划非常顺利,很快他就拥有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然而,良将难遇,他急需有作战经验且具备指挥才华的军事将领。

  

  几番打听之后,他得知郑维山居然在晋察冀军区教导团,立刻向聂荣臻提出要人。在分享交流中,聂荣臻同志才终于明白自己埋没了人才,郑维山呆在后方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这样的人才,聂荣臻自然不会放他离开。很快,郑维山走马上任,成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不久后又升为司令员,成为军区一线的一名指挥官。

  

  有了上一线的机会,早就憋坏了的郑维山可谓是如鱼得水。他带领部队开始向日伪军不断发起进攻,特别是他擅长的夜袭战神出鬼没,让敌人防不胜防。一时之间,他所带领的部队也赢得了“夜老虎”的美名,被日伪军视为心腹大患。

  

  1943年,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起大扫荡,当时担任4分区司令员的郑维山临危不乱,一面安排军民安全撤离,一面布下口袋阵,积极寻找战机。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部队全歼日军主力110师团所属神野中队,让日军高层为之震动。

  

  当时在抗日战场,八路军由于武器装备差,虽然在战场上也不乏胜仗,但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的战例并不算多。特别是在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报》以《夜老虎在咆哮》为题详细报道了此次战斗经过后,郑维山的大名一直传到日军华北方面军最高长官冈村宁次的耳中,勃然大怒的冈村宁次当即决定将110师团师团长饭治守撤职。

  

  有意思的是,接任饭治守担任110师团师团长的日军中将林芳太郎,同样成为郑维山的手下败将。为了报复郑维山,林芳太郎组织起一支精锐突击部队,准备偷袭晋察冀边区机关所在地,而郑维山所在的4分区机关恰恰也在日军的偷袭行进路线上。

  

  根据特务机关提供的情报,林芳太郎得知当时郑维山带着少量人员正在上北庄休整。怒火中烧的林芳太郎当即改变作战计划,决定以优势兵力奇袭上北庄,一举歼灭郑维山。战斗在凌晨打响,由于日军行动非常突然,起初郑维山所在的部队遭遇了一定伤亡。但很快,郑维山就组织起防御力量。在转移村民撤离的同时,他命令部队梯次抵抗,等到群众和机关安全转移,所有作战人员也悄悄撤离了战场。

  

  当林芳太郎耀武扬威地带领部队进村后,此时这里已经空无一人。林芳太郎深信,在日军强大的炮火和突袭中,郑维山早就尸骨无存了。为此,他还专门向日军华北司令部邀功,表示自己带队清除了华北日军的心腹大患。志得意满的林芳太郎还不满足,继续命令部队攻击周边多个村庄。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前撤离战场的郑维山并没有走远,而是带领部队做好了反击准备。

  

  由于周边几个村庄主要道路上都被八路军布满了地雷,总数多达3000多颗,日伪军主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踏进“地雷阵”,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这时候,林芳太郎才如梦初醒,他们的心腹大患郑维山并没有死。

  

  除了在抗战时期经历了反围剿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之外,郑维山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战功卓著。特别是在平汉北段战役中,他的一次战场抗命和果断抉择,为保障战役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大幕开启。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解放军华北军区主力第3兵团在杨成武的带领下包围了华北重镇张家口。按照我军的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围点打援”的战术,就等着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部前来救援。此前,华野杨得志第2兵团、东北先遣兵团都已经运动到位,口袋已经做好。如果傅作义派出王牌军第35军来援,将有来无回。然而,一个变故却打乱了预先确定的作战计划。

  当时参与作战计划的东北先遣兵团由两个纵队组成,指挥官是程子华。当部队行进到密云地区时,一封错误情报让程子华改变了作战计划。根据情报显示,当时驻守密云的是一个保安团,战斗力非常有限。为此,程子华派出一个纵队进攻密云,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奇袭变成了鏖战,东北先遣兵团错过了战机,也惊动了傅作义。此后,他开始收缩兵力,将王牌部队第35军调回北平。此时,解放军其余几路大军都没法及时堵住缺口,眼看“围点打援”计划就要落空。

  

  按理说,傅作义的第35军是美械机械化部队,装备了数百辆美制卡车,机动作战能力很强。收到傅作义的命令后,第35军撤离速度很快,但他们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回到北平。因为在撤离途中,他们遇到了“拦路虎”——由郑维山带领的华北3纵。在原本的作战计划中,华北3纵也是围点部队之一。尽管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但他却一直在关注战场动向。当35军出现在他所防守的区域,他立刻发觉敌人要逃。由于战况紧急,来不及向上级请示,他当即决定死守防线,绝不让35军逃离。

  

  国共双方的王牌部队在战场相遇,战斗非常激烈。眼看自己的主力被阻挡退路,傅作义万分焦急,立刻派出第104军前往支援。就这样,郑维山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力抗国民党军两个王牌军。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恶战,敌军始终没能打开缺口。郑维山的抗命行动,也为我军各部争取到了时间。很快,随着各部及时到位,敌军再也无力回天了。这一战结束后,郑维山的抗命举动非但没有受到批评和问责,毛主席还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对他通电表扬。

  

  1952年,郑维山被彭德怀总司令亲自点将,成为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在敌强我弱的前提下,郑维山另辟蹊径,不断创新推出新战法,在防御作战和夏季反击战中带领部队屡立奇功。在此期间,智勇双全的郑维山将军不断使用奇兵战术,他在朝鲜开城战场上的一次指挥布局,就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敌军在开城地区部署了一个“楔子”型防御阵地,两个高地和一个十字架山形成了掎角之势,就像“三条牛腿”插入志愿军的防御阵地。由于敌军居高临下且视野很好,这个防御阵地对志愿军威胁很大。在全面考察阵地之后,郑维山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奇袭砍掉这“三条牛腿”。当时,国内南京军事学院派出观摩团来到朝鲜战场观摩学习。当郑维山将整个奇袭计划讲出来时,很多久经战火考验的将领都倒吸一口凉气,因为郑维山的这个奇袭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了。

  

  整个奇袭计划的关键,就是一支事先埋伏在敌军前沿阵地前的部队。这支部队有3000多人,他们距离“三条牛腿”非常近,不仅在重机枪射程范围内,敌军手榴弹也能炸到他们。要保证奇袭效果,这支部队就必须做到充分隐蔽,一旦被发现就会全军覆没。要知道,敌军在防御阵地上有两个精锐加强团,再加上地形占据优势,稍有不慎,我军就会满盘皆输。 按照郑维山的计划,这支部队要提前一天到达埋伏地点,并于次日黄昏发动进攻。由于敌军随时可以增援,整个战斗必须在当晚结束。

  

  要在敌军眼皮底下埋伏3000人,这在我军历史上并不多见。很多将领劝郑维山不要冒险。而郑维山却认为,这个险必须要冒。因为砍掉“三条牛腿”,对整条战线意义重大,他也坚信志愿军战士能够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郑维山还做好了各种应对准备。他命令志愿军60军保护前沿潜伏阵地的植被,为潜伏作战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一批狙击手专门部署在前沿阵地,只要有敌军侦察兵接近潜伏阵地,就会被我军狙击手狙杀。这样的双重保护措施,可以尽可能避免我军的部署被敌军发现。

  

  为了表明决心,郑维山还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邓华立下军令状。他表示,必须要砍掉这“三条牛腿”,这一战必须要打。如果遭遇失败,他将提头来见。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前往战场观摩的许世友将军就感慨万分,认为郑维山比他还要胆大。

  

  事实证明,郑维山的周密部署果然起到了迷惑敌人的作用。当奇袭部队成功隐藏并如期发起进攻后,敌人面对“天降奇兵”,顿时溃不成军。最终,两个高地和一个十字架山驻扎的敌军全部被消灭,我军也成功砍掉“三条牛腿”,实现了预期作战目标。当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泰勒中将被郑维山的奇袭计划戏耍得团团转,根本无法应对。这位被誉为二战后美军最出色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在和郑维山的较量中,他完全处于下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战斗结束后不久,郑维山就等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停战来电。可以说,经过一次次惨败,美军彻底被志愿军打服了,最终不得不同意中朝双方提出的一系列停战条件。从某种程度来说,朝鲜战争能够如期结束,郑维山的一系列军事指挥功不可没。既有一颗勇者之心,又有冷静的头脑和缜密的逻辑。郑维山将军是我军历史上一颗璀璨将星,其功勋天地可鉴。

  

  参考文献:

  《一代名将郑维山》西苑出版社

  《笔记开国将帅》浙江人民出版社

  《郑维山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解放军出版社

  《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