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

  中国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了,它的发端比欧洲人所谓的风景画早了上千年。

  隋的展子虔,唐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传世的只有一件作品。唐以后短短的五代,则出了董源,巨然,荆浩,关仝,再过600年,董其昌落笔提款,到了北宋的刘,李,马,夏,山水画的气格越来越大,路数越来越多。但这大都是常识,谈得较少的就是年仅十八就登临巅峰的王希孟了吧!在我的记忆里,大概就只有民国的一位叶恭绰大师写过一个画论,里面专门有一段文字,写得是关于千里江山图的。有关《千里江山图》还有一首诗。

  《千里江山图》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

  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曷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王希孟是北宋的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成为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当时宋徽宗赵佶还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有意思的是当时和王希孟一同在皇家画院的还有张择端,相信大家对张择端这个人并不陌生,张择端画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不及千里江山图的一半,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世俗繁华的史诗,那么《千里江山图》就是锦绣河山的颂唱了,这两件伟大的作品都成于北宋末年,一个勾勒出了锦绣山河的壮丽奇观,一个描绘出了世俗繁华的人间至味,尽显大国气象,但好笑的是不久就金人入侵,将宋徽宗及其宫廷数千人掳到了东北。

  可惜的是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之后不久,王希孟便杳无音讯了,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