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咋有点眼熟……妈?”

  原标题:“我的同事咋有点眼熟……妈?”

  和妈妈做同事

  你想过吗?

  在长辈的教导

  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下

  他们长大后

  也站上了和祖辈相同的岗位!

  一家三代皆是医生、军人……

  来和团团一起看看

  他们的故事吧!

  

  祖孙三代妇产科医生:

  让中国女性活得更好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

  这句顺口溜是妇产科工作的写照

  当吕涛做出与母亲、姥姥

  同样的职业选择时

  母亲劝她“再考虑考虑”

  “当年姥姥是不是也这么说过?”

  吕涛风趣地反问母亲

  

  秦济生(左)、廖秦平(右)、吕涛(中)祖孙三代

  廖医生说

  母亲因女性生产条件恶劣

  选择扎根内蒙古30年

  女儿援藏期间

  因缺氧晚上不能入睡

  自己也曾在西藏戴着氧气管讲课

  讲完就进高压氧舱

  虽然艰苦

  但她从小见识到母亲的医者仁心

  现在也在传承母亲的精神

  从“让孕妇和婴儿活下来”

  到“让中国女性活得更好”

  三代人完成了

  跨越世纪的接力

  

  祖孙三代妇产科医生共同看望新生儿

  这场接力

  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精神传承

  是中国女性健康的发展历程

  更是反映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8月

  在巩义市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队伍中

  有两个特殊的身影

  同样令人钦佩

  

  这已经是吕其昌和石爱丽

  第三次一起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了

  每一次两人都默契十足

  这种默契

  不只是因为两人搭档多次

  更是因为两人

  不仅是同事

  也是一对母子

  

  在妈妈的影响下

  长大后的吕其昌

  选择了和母亲一样的职业

  两人相互关心、并肩作战

  在抗疫一线

  他们不仅是母子

  更是“战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位医生对医生的致敬

  也是儿子对母亲的告白

  

  祖孙三代皆身披军装

  “我叫谌宏军,1959年入伍,

  我叫谌岳,1987年入伍,

  我叫谌虎,2011年入伍。”

  视频中

  老、中、青三代英姿勃发

  整齐划一踢正步、敬军礼

  这是来自湖南怀化的祖孙三代

  他们都是军人

  受祖辈的影响

  谌岳十二岁便开始习武

  十八岁就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时至今日和父亲早已退役多年

  

  退役后的谌岳

  带领着父亲和儿子

  向网友分享了多段

  爱军习武、父子同练的视频

  展现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

  唤起了众多青年网友

  参军入伍的热血梦想

  在未来

  谌岳表示他们三人也会

  “不怕苦不怕累

  坚持自己 退伍不褪色

  为大家拍摄更多正能量的作品”

  英姿飒爽、气势非凡的三人

  走出了军人的自信和刚毅

  网友:

  “威武霸气的父子兵!”

  

  同样是祖孙三代皆为军人的

  还有苏健一家

  “我是苏健的姥爷

  53年入伍”

  

  “我是苏健的父亲

  86年入伍”

  

  作为真真正正的“军三代”

  苏健在今年也成为了

  一名真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入伍前夕

  姥爷与父亲前来相送

  身着颇有年代感的军装

  姥爷步履蹒跚却目光矍铄

  一字一句地

  给予了新兵

  最深情的嘱托和教诲

  “要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

  老人将保家卫国的接力棒

  交到了外孙手上

  网友:

  真正的光荣之家

  治沙事业 代代相传

  今年69岁的石光银

  已经坚持治沙40多年了

  他的儿子、孙子

  也接过了爷爷的衣钵

  继续从事治沙事业

  从石光银小时候起

  住在毛乌素沙漠的人们

  就饱受风沙之苦

  为了改善当地乡亲们的生活

  石光银跟沙子“做起了斗争”

  并且

  石老的儿子石战军、孙子石健阳

  也都加入了这场“斗争”

  

  在2008年植树节那天

  在从外地运调树苗返回的途中

  石战军不幸遭遇车祸

  因公殉职

  石光银强忍着巨大的悲痛

  在安葬了儿子的第三天

  又带着全家人奔赴治沙第一线

  把石战军运回来的一批树苗

  全部种到了沙漠里面

  

  “我虽然没了儿子

  但我还有孙子

  我要让我的孙子继续治沙造林

  让治沙事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从记事起就跟着爷爷治沙、

  大学读了林业专业的石健阳

  成了石光银治沙的接班人

  “他们没有走完的路

  我来走完”

  与沙漠作斗争的石光银一家

  用成荫绿树赶走了黄沙

  让家乡的乡亲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网友:

  “向治沙英雄致敬!”

  

  耳濡目染

  为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河南郑州

  汪宏召和汪子君父女俩

  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员工

  爷爷也曾在这里工作

  一家三代人都是航天系统员工

  汪子君受父辈影响

  从小就对航天事业有一定向往

  工作后也感受到了

  身为航天工作者的骄傲

  “神舟十三号里就有我们的产品

  骄傲的同时又很敬畏

  因为航天无小事,不容一点错误。”

  

  过去的一箭一星到后来的

  两星、三星、四星

  每次发射成功后

  作为航天工作者的父女俩都十分激动

  觉得荣誉感满满

  

  榜样就像一束光

  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汪子君传承着父辈的精神

  同父亲一起并肩作战

  这样的父女令人羡慕

  

  “铁路是我们一家

  三代人的集体记忆”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蒸汽机车

  到八十年代的内燃机车

  再到现在的高铁时代

  宋晶晶一家三代人见证了

  新疆铁路的飞速发展

  “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他们都是铁路工人

  2012年8月我也正式成为了

  新疆铁路的一份子”

  

  宋晶晶亲历了南疆铁路

  吐库二线、格库线的开通运营

  也见证了“复兴号”驰骋在天山南北

  见证了新疆铁路的飞速发展

  和大美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说

  “我的祖辈父辈为建设新疆而来

  而新时期的我也会接过接力棒

  继续建设大美新疆”

  

  “为新疆铁路工作者点赞!”

  

  

  年少时

  只管追随你的脚步

  去探索神秘未知的世界

  而长大后

  却成为了你

  穿上了你的衣服

  也接过了你的责任

  准备传承给下一代人

  

  北京青年运动史,请你来见证!这里有你熟知的历史,这里有你正在参与和创造的“今天”,请选出你认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展示北京青年风采的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在回顾北京青年运动一百年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中,以史为鉴、烛照未来,续写新时代北京青年运动的辉煌!

  本次活动共选择北京青年运动史中的120件大事,分为4个部分,请分别在第一、第二部分中各选择不超过15条内容,第三部分选择不超过40条内容,第四部分选择不超过30条内容,累计不超过100条。该系统将于2021年11月17日18:00关闭。选择没有对错,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青春北京”子菜单栏“线上系统—北京青年运动史”,期待并感谢您的参与!

  团团和你一起学党史

  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十四兵团机关、军委航空局和第四野战军六分部为基础,组建军委空军领导机关。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任参谋长,常乾坤任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长、王弼为任副政治委员兼工程部长。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至此,空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编 辑 | 刘晏彤校 审 | 张姮姮

  来 源 | 中华全国学联(ID:zhqgxslhh 整理:刘兰熙 王肖瑜),部分综合整理自微博@央视新闻,@梨视频,@央视网快看,@网友评论,@中新视频,@央视三农,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代代传承的信仰,

  永不弯曲的脊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