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次第花开》

  读《次第花开》,你会发现,你的心从未如此平静地沉浸在一纸文字里。

  或许,曾经的你,对佛法,对人生,对当下, 对未来,都有一些迷茫和困惑,会有一些不安和犹豫,但当你读完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辽阔,人生如此无常,而我们,如此渺小。一本《次第花开》,花开见佛,悟道人生。

  

  

  纠正别人的后果

  往往是两个人都受伤

  我们都讨厌被强迫。

  即使我们知道他是对的,对方是为我们好:

  牙膏为什么非得从中间挤?

  胡萝卜对身体好,可我就是不喜欢吃……

  但是,我们也同样害怕被拒绝。

  当别人不能领情的时候,我们感到受伤和委屈:

  说了多少次了,为什么不能洗了澡再玩手机呢?

  你可不可以为了我和你自己,把烟戒掉?

  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上演,让我们苦恼不已却又习以为常。

  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纠正彼此的倾向,尤其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

  但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很多“纠正”都是完全不必要的。

  没有人愿意被说服。

  强迫对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只会让双方的分歧倍增。

  当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时,逻辑和事实变得不再重要,情绪最终占了上风。

  这导致了问题的扩大化,最终从观点层面,上升到了道德和人格攻击上。

  “我怎么会认识了你?”、“从来没见过你这种人”……

  我们花光了力气,不仅无法改变对方的想法,还带来了痛苦和敌对。

  双方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进而导致了关系的疏离。

  

  为什么人们总是想纠正别人?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人性上有一个弱点:

  因为注意力的有限,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

  有个实验,给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快速交叉地看两组图片。

  一组是美国人熟悉的打棒球的场面,一组是墨西哥人所熟悉的斗牛场面。

  结果是84%的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的场面,74%的墨西哥人只看到了斗牛的场面。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选择性注意”。

  这让我们形成了固定的行为和认知模式,一方面像自动驾驶一样省时省力,一方面却也带来了认知上的局限:

  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看不到缺陷和漏洞,进而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对的;

  却紧盯着别人的缺点和漏洞,将对方的可取之处选择性屏蔽掉,认为别人错了。

  因此,我们认为的不容置辩的事实,往往只是“局部的事实”。

  当我们可以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你会发现他一直坚持的“愚蠢做法”,也是没有错的。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比的就是谁更有辩论技巧,谁的气势足、嗓门大、体力好。

  有效沟通?

  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的人

  更喜欢说服和控制别人

  我们在家庭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中,常常碰见控制欲很强的一方。

  一个严要求的妈妈,一个高标准的男友/女友。

  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看起来咄咄逼人,主导了关系的支配。

  但事实上,这些关系中看起来强势、施压的一方,其实依赖于弱势、承压的一方。

  正是因为控制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们会施加给对方很多的期待,期待别人的改变,来让自己心情变好。

  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得控制你。

  我不允许你拒绝,因为我会生气。

  只有你变好了,我才会感觉良好。

  他们需要从对方的回应里,获得情绪的稳定和人格上的认可。

  他/她一边要求你,一边关怀备至地对你好,正是如此。

  不仅是亲密关系中。

  在很多关系和场景里,人们都会通过去说服他人,来收获安全感和信任,维持住自己的情绪。

  这是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的表现。

  这里要提及,一个个人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的概念——“稳固的自我”。

  它指一个人具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否认或者质疑而有所改变。

  就像同样是失恋被甩,有的人会久久地处于情绪的低谷,不断地否定自己“不够好”、“配不上”;

  而有稳固的自我的人,知道只是因为不合适,更容易走出失恋的阴霾。

  当我们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时,我们就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别人的勇气。

  别人将不再是维持情绪稳定的“工具”,我们也获得了“情绪独立”。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

  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人都是讨厌被外力改变和强迫的。

  因为他的内部,有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去捍卫。

  价值观,是一个人赖以居住和生存的房子,让我们可以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

  假设一下:

  有个人突然冲过来,对你说:“你的房子要倒了,很危险,我帮你把它撞倒,不用谢我。”

  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会觉得他是个神经病?

  你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于是拼了命地去阻止他。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屋子。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人际关系都不相同,影响了这个屋子的外观和内饰。

  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方式生活,就像是一只青蛙,想要邀请一条鱼到陆地上做客一样。

  即使陆地上的世界,比河里精彩百倍,也是这条鱼承受不起的。

  他只想逃离、求救、封闭自己、守住自己的领地。

  他要保护住内心的那个自我,只有这里,才能感觉到安全。

  让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

  即使它有对也有错。

  你不需要认同,但你得接受这个现实。

  一味想控制结果和关系的人,就像抓着一把沙子,抓得越紧,只会流走的越多。

  就像叔本华说的: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尽管我们这样做出于好心。

  因为想要伤害别人很容易,但是,想去改善别人,即使没有阻挠,那也是很困难的。”

  改变,并非是不可发生的。

  这个过程,只能从内部开始,无法从外部强行打破。

  他人不想改变,你越用力,只会让别人越反感。只会让人感受到抵触和难堪,修建起更高的心墙,抵御你可能的侵犯。

  如果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是因为无法改变环境和他人,而带来坏情绪,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

  可以利用斯蒂芬·科维的“担心圈和影响圈”理论,来为我们所用。

  这种理论提到,我们会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担心,但是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只会带来无谓的担心。

  这时,我们画出一个“担心圈”,把我们无法实际控制的事情(别人的情绪、早高峰堵车)丢进里面,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

  我们再画出一个“影响圈”,把付出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能力上的短板、起床时间),放在里面。

  践行后你会发现,你对他人和环境期待的越少,你的自由和快乐就越多。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生活真的会明朗很多很多。

  ▽

  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设定的世界观里活得很好,但人与人相处总会有分歧。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路上,终将明白:

  “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不再急着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成长大概就是,以前被人误解或看法不一样时,恨不得揪住对方衣领说个三天三夜。

  现在不了,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就掉头而走。”

  《次第花开》人活一世,如果自我挟制,就会徒增无穷烦恼,如果无法把握内心,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余生,愿你少些庸碌,多些清福;少些愤怒,多些平和;

  少些妄念,多些自若,安暖于心,安然于世。

  

  《次第花开》这本书,是由希阿荣博堪布写给现代读者的人生指南,也是现代人安顿心灵的智慧之书。希阿荣博堪布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曾改变十几万人的生命轨迹。

  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缘”就像与这本书的“结缘”将我从琐事困惑中解脱出来,顿觉明心见性,获益匪浅。

  “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这是希阿荣博堪布心灵随笔《次第花开》的一句话,深受感染,也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生活何尝不是一边失去,一边拥有。人生更像是一场充满苦难的修行,实属不易。想要通透过好此生,就得好好修炼自我,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淡定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险阻,笑对人生。

  

  《次第花开》一书问世,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了不少人工作、心灵、修行、人生的启发宝典,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明白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记得,樊登这样评价道:“在《次第花开》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本书作者说:快乐的秘密是学会接受人生的缺憾,接纳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想要快乐就要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同时习惯接受无常。

  让自己的心放松下来,不刻意地去追求任何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定住在当下的这一刻。

  如果你此刻正经历人生苦闷、生活烦忧,本书《次第花开》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透过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得到快乐生活的启发,用内在的智慧面对生命的起伏。

  一套四本书才99元,价格并不贵,也就是一顿饭钱,就能让自己领悟到人生的智慧,换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值得!

  大家点击下面链接就可以购买了:

  AY66次第花开 透过佛法看世界 爱是慈悲人生三修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