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从高考噩梦中惊醒,却带娃直击了几大名校考场……

  1

  高考噩梦

  昨天晚上又做关于高考的噩梦了。

  梦里,我又在考数学,心中还谨记着老师考前的叮嘱:不会的先跳过,先把会的做完。可我这一跳,就没停下来,监考老师提醒还有5分钟就交卷了啊,我的答题纸上还有大量的空白,我急了,惊醒……

  醒来,如释重负: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我已经工作了,我已经从那个小村镇来到北京了……

  高考都过去20多年了,每每压力大或者高考季,我依然会做这个熟悉的噩梦。

  轮回的梦,相似的痛,魂牵梦绕的小沉重。

  胖豆爸不止一次的笑话我:一个考试而已,怎么还能给你弄出心理阴影来呢?

  他一数学学霸,理工直男,怎么会懂我等数学学渣的痛苦。

  我跟很多朋友讲过我的高考噩梦,也有朋友跟我做着类似的高考噩梦。

  但问我们如果能重来,还会那么拼高考么?

  我还是会!

  因为我身处寒门,别无选择,高考几乎是我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

  其实,比起数学噩梦,我妈多年来反复说的那句“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家种地了”更像一个恐怖故事,我真的无比讨厌泥巴裹着裤腿、鞋子的黏腻感。

  我从来没有抱怨过高考,因为它真的是给绝大多数的平民、寒门子弟最公平公正的一次竞争机会了。

  虽然很俗气,但高考真切的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离开那个偏远的小村镇,来到了北京工作生活。

  我真的很感谢我妈,自己没文化,却极其重视教育,在我爸爸常年患病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借钱托举我上学的孤勇。

  我也很感谢当年那个披星戴月埋头苦读的自己,感谢那个即使疲惫不堪依然倔强前行的自己。

  虽然年过40,我的人生依然普通,并不璀璨,我还依然在为碎银几两忙碌奔波,很多时候不得不做着没那么喜欢的工作,但至少大多时候,我可以跟自己讨厌的人和事儿说NO。

  虽然时过境迁,现在大多孩子拼高考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逃坑”,而是为了更好的平台,为了梦想。

  但有两点一直没变:

  一、高考依然苦,因为梦想从不廉价。二、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相对容易的上升通道。

  2

  高考认同

  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坑人的谎言就是:学历不重要。

  它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相信了:

  拼啥都不如拼爹!

  北大毕业人不还是去卖猪肉了?

  清华硕士不也在培训机构教小学生,赶上双减还失业了....

  博士毕业了不照样有给高中生打工的?

  ......

  这些谎言让一些家长和孩子给自己的躺平找到了出口,造就了最大的遗憾。

  总有人喜欢拿比尔盖茨辍学说事儿,但却自动忽略了,比尔盖茨是从哈佛辍学的,他首先有考上哈佛的能力,不是谁辍学了都大有可为的!

  这些年大量的普通家庭家长吐槽高考应试教育不科学,就知道拿成绩说事儿。

  但事实上,高考才是对普通家庭孩子最友好,最公平的。

  拿素质教育说事儿,就公平了么?将素质教育科目作为新考核标的,你确认咱孩子就一定能脱颖而出了么?

  应试教育拼不过,你还能赖赖孩子不努力,不争气。

  素质教育,是需要大量金钱、资源、时间堆砌的,你拼不过,只会让自己绝望到怀疑人生。

  我不仇富,没有愤愤不平过,凭啥我们拼死拼活,才能在北京勉强扎下根儿,而别人一出生就拥有了比我们多出数倍家底儿?

  都是成年人,别人努力了三代人的财富和资源,才让他们的子孙“出生在罗马”,享受高品质生活,凭什么就能让努力了十八年才考出贫穷小镇的我孩子,轻松直通罗马?

  咱们普通人手里的筹码、资源不多,选择很少,按照现行的应试教育:

  高考选拔制度,虽然简单粗暴,但已经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教育投资,是相对公平,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所以,现在以及未来,高考依然会是我们家的首选路径,我一定会带胖豆积极努力应对。

  但是,我不想让他重复我的梦魇,关于高考,我跟胖豆聊过几次,我是这么告诉他的:

  人生能有几回搏,天涯何处无芳草。

  高考重要么?

  重要!

  它会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会助力你完成梦想。

  我们应该要在年少时,有为梦想目标全力以赴拼搏一次的经历,努力过,不后悔,不留遗憾。

  高考又没那么重要!

  高考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一次考试的输赢只是一时的,而非一世,大可不必困囿于高考这一次得失。

  人生才是永久的考场,假如事与愿违,我们也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你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有积极乐观面对世界的勇气。

  不遗憾,不执拗,如是便好!

  3

  高考现场

  今天早上,我带胖豆骑车,去看了几大名校考场外现场。

  我没有要趁机洗脑他的意思,我只是单纯的让他去感受下高考百态。

  

  每个学校外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都有警察在站岗,我想要拍张照,被提醒不要再门口停留。

  送考的妈妈们,不少穿旗袍的,意在讨个好彩头-“旗开得胜”。

  

  也许她们上一次穿旗袍还是在结婚敬酒的时候,也许这是她们的旗袍首秀......

  为爱披上的“战袍”,绝美!

  据说爸爸穿马卦,就能“马到成功”!但我今天却一个也没看见。

  这是不是说明:在为孩子付出这件事儿上,爸爸永远没有妈妈豁得出去。

  人大附门口南侧,一个穿红色T恤的爸爸在宽慰比他还高的儿子:

  高考就是几张纸,考的都是平时你学过的题,正常发挥就好,根本不用紧张,没有人会因为这次考试就飞黄腾达一辈子,也没人会因为这次考试就穷途末路,好好考试,考完记得回家吃饭,爸爸给你露一手儿......

  北大附路边,一个带牙套的姑娘有点不耐烦地吐槽:

  妈妈,你能不能放松点,别一直跟我强调别紧张了,你这样只会让我更紧张,你早上给我递牛奶,我看到你的手都抖了......

  妈妈窘迫又紧张,低头不语。

  还有俩妈妈,边走边互相打气:

  太煎熬了,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彻底解放了。

  解放这个词,真的太贴切了。

  高考就是中年老母亲的一场大型解放运动。

  我小侄女去年参加完高考,我肉眼可见的看到我哥嫂这一年的生活,一下就松弛下来了,开始享受生活,闲适惬意。

  多少老母亲,多年来,把孩子考上好大学,当做自己的主要目标,为之倾尽心力。

  直到高考结束那一刻,她们才算真正获得解放,身心放松下来。

  4

  成年人的高考倔强

  上午高考结束了,没有例外,成年人讨论最热烈的,依然是高考作文:

  

  每年都是如此,高考作文是全民狂欢的谈资。

  吐槽也好,解析也罢,中年人谁都忍不住说叨几句儿,我也如此。

  为什么成年人如此热衷讨论高考作文?

  因为也许,可能,对于大多数跟我一样的中年人来讲,也就作文这题我会了!

  不然呢?聊数学压轴答题的解题思路么?那也得我会啊。

  

  就解题这件事儿来说,我们大多数人最高光的时刻就是高考那段旧时光了。

  那时的我们: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出口古文即可成章,低头椭圆抛物线不迷茫;对内中华上下五千年如数家珍,对外英语除了说不太行,其余都还差强人意......

  而现在,还有几个孩子能自信满满的全科辅导孩子的?

  胖豆爸,当年的竞赛生,去年高考数学的压轴题也吭哧吭哧好久才做出来,还伴随着一丝侥幸,幸好,没在儿子面前丢脸。

  中年人对作文题目的解读,基本都是被生活鞭笞出来的侃侃而谈,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只在乎题目好不好写,没人在意题目出得有没有水平。

  但,这,已经是中年人最后的倔强了,跟律动感满满的广场舞大妈一样,只是需要证明自己,我曾年轻过,我还年轻着。

  中年人忙着点评作文,年轻人忙着调戏高考,我前同事,95后一男孩儿,每年都说,我女朋友正在高考呢。

  60后的老领导有次忍不住了:要不你劝劝她别考了,学个一技之长吧,都考几年了吧,怪为难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知,反差会带来笑点。

  但也有高度一致的时候,比如,我们面对知乎一个问题:

  “高考结束后,该不该让孩子去打工历练一下”

  回答就出奇的一致:

  大可不必,赶紧好好玩儿去吧!

  别打工了,以后的人生多的是打工时间。

  谨以此篇,献给所有曾经的高考弄潮儿,现在虽平凡却依然努力的中年人。

  也祝所有正在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所得皆所愿,星光不负赶路人!加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