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杀害孪生妹妹,却有上千人求情,被判入狱36个月,惹争议
2007年8月21号深夜,四川省彭州市一家精神病医院里,廖婷婷看着妹妹廖娟娟的睡颜感到无比心痛,伸手摸了摸妹妹肩膀上的伤口,眼泪掉了下来,随后大脑一片空白的她拿起旁边的一个枕头捂向妹妹的脸。
感到窒息的廖娟娟开始挣扎,可是长期的饥饿和疾病让她没能做出过多的反抗,很快廖婷婷看到妹妹的手慢慢的垂了下去,双脚也停止了蹬踹,廖婷婷慢慢拿开枕头,妹妹已经没有了呼吸。
廖婷婷开始哭泣,没过多久她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泣不成声的说自己杀了人。
这起案件可以说是2008年最具争议的伦理杀人案件,一夜之间姐姐亲手杀死了孪生妹妹,而作为凶手的姐姐不但被父母和所有亲属极力维护,甚至连社会上1000多人都签字向法庭递上联名请愿书,希望可以从轻判决。
并且在审判过程中父母还坐在了被告的辩护席上,因此这个案件当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廖婷婷到底对妹妹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才会违背伦理和法理对亲妹妹痛下杀手呢?
婷婷和娟娟是一对出生于1988年2月2号的孪生姐妹,两姐妹出生后一年半妈妈又生下一个女儿,因为家里添丁进口,父亲廖志勇靠摆地摊已经难以维持一家五口的日常开销了。
随后父母带着三姐妹从四川遂宁来到成都,希望换个地方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因为父亲廖志勇之前是退伍的通讯兵,用在部队学到的技术,靠修钟表和电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这时候廖志勇已经开了一家维修店,并且贷款买了一套房,三个女儿也长得亭亭玉立,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这样一个五口之家街坊邻居看了都羡慕不已。
婷婷和娟娟两姐妹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相貌产生了差异,两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婷婷性格文静,成绩中等。娟娟学习成绩更好,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参加过很多文娱活动,这样优秀的娟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为姐姐婷婷排忧解难。
虽然三个女儿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都各有不同,但父母就只希望她们健康快乐的长大,可是这个单纯的希望后来却变成了一种奢望,娟娟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在她13岁的那一年结束了。
2001年3月,一家人开心的出去玩,谁知中途下起了大雨,三个孩子都淋了雨,回家后娟娟就开始发烧,父母以为就是着凉了,吃点药,休息休息就会好。
可是娟娟的病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入了昏迷状态,这时父母感觉不对劲马上就把娟娟送到医院治疗,医院很快给出了诊断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医生开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治疗,18天后娟娟终于从昏迷醒了过来。
看着娟娟病情好转,父母和姐妹都很开心,这时的他们还不知道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经过治疗娟娟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后期却伴随着很多后遗症,起初是手脚不协调,走起路来不稳,脖子还会经常抽动,家人看到这样的娟娟很难接受。
可是接下来娟娟奇怪的病症越来越多,她会因为一点小事顺心,就大发脾气,打人砸东西,父母无论是大声呵斥,还是温柔劝慰,娟娟都好像听不到一样,这样疯狂的她让全家人感到不安。
没办法父母又一次带娟娟来到医院,这一次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让父母很崩溃“狂躁型器质性间歇性精神病”,虽然医生表明治愈性很低,可是父母不甘心,也无法接受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变成了一个病人。
此后,廖志勇夫妇就带着时刻都有可能发病的娟娟四处寻医问药,无论是电视广告中的白金,黄金补脑药,还是各种偏方,都尽可能的让娟娟吃。
可是无论怎么做娟娟都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就在廖志勇夫妇快要绝望的时候,偶然得知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娟娟的病,而且治愈率高达95%以上。
可是巨额的医疗费让廖志勇犯愁,他四处奔走借钱,可借到的钱跟治疗费依然差距很大,无奈之下廖志勇只能把房子卖了,才凑齐了治疗费。
2004年5月~12月,娟娟分别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是开颅手术,一次是伽马刀,可是经过两次手术和长期治疗,娟娟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表示无能为力,廖志勇夫妇只能带着娟娟回家,可是出院后没几天娟娟就出现了严重的暴力倾向,她会突然拿着重物打母亲的头,母亲血流不止去医院缝了七针。
在一次母亲做家务的时候,娟娟拿着一把水果刀直接刺向了母亲的腰部,差点要了母亲的命,自从娟娟生病后母亲身上的淤青就成了家常便饭。
因为房子卖了一家五口只能租住在一个小平房里,这时娟娟应该上六年级,但因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学业也自然与娟娟无缘了。
娟娟发病的间隔期越来越短,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发病十几次,家里的家具家电被她严重破坏,在打砸的过程中娟娟自己也会受伤,有一次甚至从楼上摔下来,全家人几乎每天都处于恐惧中。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父母用铁链把娟娟锁了起来,并且把娟娟打人砸东西的场面拍摄下来,然后在她清醒的时候放给她看,娟娟看到自己疯狂的殴打家人,砸东西,感到非常自责,她拼命的向父母家人道歉,保证再也不犯病,会努力控制自己的状态。
这时的娟娟让父母心疼不已,但这根本就不是意志力的问题,犯病后的娟娟依然像换了一个人,从懂事的女孩到失控的患者,每一次来来回回的反差让全家人都很煎熬。
在娟娟清醒的时候家人也会解开锁链带着她享受片刻正常人的生活,但是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平静都会以战争告终,这样周而复始过程折磨着全家人,每个人都身心俱疲。
想想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走到现在的千疮百孔,在娟娟犯病四年后,长期处于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下的廖志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带着娟娟离家出走寻求安乐死。
经过三天的寻找,家人在一个旧厂房里找到了父女俩,一家人见面后抱头痛哭。
父女俩回家后,这件事被很多媒体报道,社会上很多善良的人进行了募捐,当1万元捐款送到廖志勇夫妇手里感动不已。
但同时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帮助你,也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烦恼,就当时有些媒体会以“荒唐父母带女儿寻求安乐死”作为标题来博人眼球,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廖志勇即使作为父亲也没有权利剥夺女儿的生命。
在舆论的轰炸下,廖志勇感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但他已经无暇顾及外界的舆论,因为贫困的家庭和重病的女儿让他只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狭小的空间里为一家人寻找出路。
在整个悲剧的过程里姐姐婷婷好像是个旁观者,她见证了一路走来父母的不易和痛苦,也见证了妹妹的病痛和无奈。但其实在这场悲剧里作为家中长女的婷婷所有家庭中的不幸都会波及到她。
婷婷因为家里波折不断,早就没有了心思上学,辍学和妈妈一起在家照顾妹妹,这个本该每天被学习和快乐围绕的女孩,却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痛苦和绝望。
在家里为了安全父母用铁链锁住了妹妹娟娟,但同时也时刻让姐姐婷婷身处煎熬中,其实早在娟娟生病的时候,婷婷就与快乐渐行渐远,作为家里的长女,她目睹了家境的变迁,还有家人的改变。
母亲需要全天陪护妹妹,疲惫不堪,父亲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修理厂工作,即使每次只能赚到几块钱的手工费,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努力维持。
婷婷知道父母不易,她每天放学后都会担起照顾妹妹的工作,给妹妹娟娟洗澡换衣服,陪她玩耍,散步。
2004年,16岁的婷婷读高一,老师说,她平时话不多,但很爱笑,相比同龄的孩子她明显要成熟很多。
婷婷在学校也从来不避讳说起双胞胎妹妹娟娟,她总是说,妹妹虽然现在生病了,但以前她可聪明了,唱歌跳舞什么都会。
母亲每个星期会给婷婷20块零花钱,可婷婷总是把钱攒着,等到妹妹清醒的时候,把她梳洗打扮一番,带她出去买一些好吃的和她喜欢的东西,尽可能让妹妹享受一下正常人的生活。
可娟娟每次发病时都毫无预兆,很多时候都把婷婷打的浑身淤青,懂事的婷婷却从来不让父母知道这些,怕父母难过,心理负担更重。
婷婷把所有难以对人言的想法都记录在一个名叫“铁链与少女”的博客里:
娟娟姐姐想对你说不要害怕,因为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面对困难,你要知道你的身后还有爸爸妈妈和我,后面还有很多磨难在等着我们,我们要勇敢向前,什么事情总会有一线生机的。
但面对姐姐的好娟娟似乎并不领情,除了经常的拳脚相向,有一次娟娟甚至拿着菜刀直接劈向了婷婷的后脑勺,当时就血流如注,送到医院整整缝了十四针。
经过这件事后,婷婷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娟娟,她和父母一样对妹妹还抱着一丝希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娟娟无休止的发病,每个人都开始变得麻木了,婷婷也正在对这样的生活逼向毁灭。
高中二年级婷婷辍学在超市找了一份兼职帮父母分担经济压力,可时间久了婷婷的懂事和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并没有引起父母的关注和夸赞,反而让父母有一种放心的忽视。
多年以来除了拼命赚钱给妹妹看病,其余的时间和精力也都用在了妹妹的身上,婷婷自然而然的被边缘好了。
后来婷婷想重新回到学校,她试探性的问了一下父母的意见,可父母含糊其辞的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面对这样的情况婷婷内心充满了挣扎和起伏。
18岁本是对未来充满梦想和憧憬的年龄,可是婷婷的花样年华却被不断吞噬,内心深处已经无法面对现实。
婷婷终究还是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也会有不开心,也会有委屈,婷婷博客里的文字从积极面对生活的苦难,逐渐变成了满腔的怨言,只有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她才可以毫无顾忌发泄情绪:
每天都生活在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里,我真的会崩溃的,娟娟我们哪有那么多信心呀,你又不给我们信心和希望,同样是女儿,我也想像别的小孩一样需要大人的呵护与关怀,妹妹生病这么多年,你们谁来关心过我呀?好孤独,让自由日子的到来,我很想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得到解脱,真的,因为我累了想休息休息。
这些文字里充满了婷婷对生活的绝望,还有被父母忽视的痛苦,一边是重病的妹妹,一边是起早贪黑的父母,婷婷所有的委屈和伤心都只能往肚子里咽,但负面的情绪积压久了迟早都会爆发的。
2007年大年刚过婷婷夜里11:30吞服了100颗用于妹妹的镇定药,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洗胃,即便如此还是昏迷了三天才苏醒过来之后。
经过了婷婷的自杀廖志勇夫妇才意识到他们这么多年一心只扑在娟娟身上,完全忽视了婷婷心里的想法。
父亲决定把婷婷送回学校,可是再一次步入学堂的婷婷,怎么也找不回学习的状态,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还是会放在妹妹上,依然要忍受妹妹突然的暴躁和邻居的指手画脚,终于有一天婷婷崩溃的在父母面前放声大哭,说出了积压在心里多年了想法。
这一刻廖志勇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再把娟娟留在家里,他们很可能会再失去一个女儿,他决定把娟娟送到彭州的精神病院去,廖志勇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竟然把女儿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2007年8月10号,廖志勇把娟娟送到彭州的精神病院,全家人终于得到了暂时的休息,但谁都没想到仅仅过去了11天,8月21号彭州精神病院就打来电话说娟娟不能自理了。
廖志勇带着一家人赶到彭州精神病医院,当他们看到娟娟的时候都被震惊到了,娟娟只穿着一件上衣躺在病床上,下身盖着一床厚厚的棉被,因为无人照料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皮肤上还有几处长了褥疮。
家人看到这样的惨状就找医院理论,医院却只说要么自己寻找看护,要么立即出院,跟医院争吵完,一家人开始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可是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这时候婷婷站出表示,今晚自己先留下来照顾妹妹,让父母先回家休息,以后再商量,就这样父母离开了医院,晚上11点廖志勇夫妇到家打电话给婷婷,询问情况,婷婷表示已经照顾妹妹睡下了,让父母放心。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8月22号凌晨廖志勇就接到娟娟已经死亡的通知电话,并且杀死娟娟的凶手就是大女儿婷婷,这个消息让廖志勇夫妇如遭雷击,几度恍惚,怎么也想不到从小到大婷婷最爱妹妹,娟娟生病的六年时间里也是婷婷在照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原来再次见到娟娟的婷婷看到她目光呆滞,四肢无力,全身都是食物和脏东西,那个场景震撼了全家人,尤其是婷婷,她认为6年患病以来的这一幕是19岁的娟娟最可怜最没有尊严的一次。
当天晚上婷婷帮娟娟擦洗干净,让她安心的进入梦乡,而婷婷却久久不能入睡,妹妹所受的所有苦难她都能感同身受,可是又没有人能改变娟娟的状况,越想越难过,难道娟娟以后都要这样屈辱地活下去?难道父母和自己以后也都要在妹妹病痛的折磨下艰难度日?
这时婷婷像着了魔一样,满脑子都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结束这所有的痛苦,她拿起枕头就朝妹妹的脸捂过去,几分钟过后娟娟没有了动静,凌晨3点她报警自首。
在给婷婷录口供的时候警方发现她行为很异常,警方就申请精神机构鉴定,鉴定结果婷婷有重度抑郁症。
廖志勇夫妇一夜之间失去了两个女儿,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但有一点他们心里清楚,那就是希望还有机会能够挽救大女儿婷婷。
在廖志勇夫妇焦灼的等待中,案件终于在彭州市人民法院一审开庭,从始至终,父母的相信婷婷是个善良的孩子,她绝对不会带着仇恨和恶意去做这件事,只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所以他们选择坐在辩护席上,婷婷的故意杀人罪是无可反驳的,辩护方也只能尽力争取量刑空间。
2008年2月26日主审法官经合议后,鉴于廖婷婷有特殊背景的原因,且案发时患有抑郁症,最终做出了有期徒刑三年,缓刑5年执行的量刑判决。
这个判决让全家人感到欣慰,毕竟婷婷不用立刻入狱服刑,可以短暂的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案件还远远没有结束。
婷婷违反伦理杀死孪生妹妹却能获得轻判,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觉得这个家庭经历了太多悲惨,这样判决还是比较人性化。但也有人认为杀了人就应该偿命,即使是精神病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他们的生命。
在一片争议声中,当地检察院以引用事实不当量刑太轻提起抗诉,要求法院重审,他们认为精神病人的生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如果廖婷婷不加以严惩的话,社会上那么多的肢体障碍和精神障碍病人,这些人的家属很可能会以此效仿,肆无忌惮剥夺他人的生命。
面对检察院的抗诉,廖婷婷只能重返法庭,在法律与道德,情理和法理面前等待她的到底会是怎样的裁决呢?
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很谨慎,同时也相当考验法官们的智慧。
司法中有一条重要的政策叫“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核心就是区别对待,通俗点说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综合考虑罪犯对社会危害性,罪犯杀人是否存在主观恶意,事后的态度和后续社会影响,所以对不同犯罪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法予以从宽或者是从严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辩护律师还给出了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观点,法律责任不应该只有廖婷婷一个人来承担,社会对死者特殊群体救助体制的缺失也是造成廖婷婷逐渐走向崩溃的原因之一,所以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就在法院再一次开庭审理的时候,竟然有上千名见证过这一家苦难的街坊邻里联名为凶手婷婷求情。
2008年7月26号,法院经过三次开庭,四次合议后,终于向婷婷下达了驳回抗诉维持原判,婷婷从法院走出来之后,直接去到妹妹的坟前,道歉后说,来生我们再做姐妹。
这场在法庭上无论是胜是败都是一场悲剧的案件,终于是尘埃落定了,在这场悲剧中似乎谁都不应该被责怪,娟娟给家人带来的苦难,是她无法选择的,上天给她的折磨也是无法逃避的。
婷婷作为一个正常人却时刻被亲人束缚着身体,折磨着精神,她最后的选择并不是想要摆脱家人得到快乐,而是想和妹妹寻求一种解脱。
父母尽了最大的努力只是想在痛苦中维持一个现状,可最终连这都成了一种奢望,他们能力有限,孩子太多,很容易顾此失彼,全力照顾娟娟,却忽视了婷婷,等到他们看到婷婷的痛苦后,选择把娟娟送走,最终差点将两个女儿都送上了绝路。
或许就像辩护律师说的那样,希望社会对特殊群体救助体制能够逐渐完善,尽可能的去帮助那些绝望的家庭,不要让他们感觉孤立无援,认为只有极端的选择才能得到解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