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偏见敌不过包容︱蓝天彬

  

  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近年来欧美电影就是把白人替换成黑人,把男性替换成女性,重新拍一遍,比如《神奇女侠》、《惊奇队长》、《黑豹》。这种说法虽有失简单粗暴,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绿皮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在美国有争议,在中国的口碑和票房还不错。有人说,它无非是把《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的肤色对换。有人说,它又一次沾了政治正确的光。还有人说,它不过是“白人拯救黑人”、“黑皮白心”的老调重弹。

  凡此种种,不必过于纠结,黑白又如何,男女又如何,政治正确与否又如何,最重要的是电影拍得怎么样。

  优雅和做作

  看过《绿皮书》后,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是一篇优雅的小品,既工整又幽默,在老套叙事中引人入胜。

  一个黑人钢琴家,一个白人混混司机,踏上一段南方巡演之旅。这个设定,相比白人钢琴家、黑人司机,反差十足,更好玩,更讨巧。

  电影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但种族歧视仍然根深蒂固。美国北方还好点,南方就悬了,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都对黑人有诸多歧视。所谓绿皮书,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标注了哪些旅馆、酒吧、加油站可以接待黑人。至于其他地方,要悠着点,不能随便进入。尤其是日落小镇,有些城镇规定日落之前,所有的黑人都要离开,否则警察可能逮捕你,民众可能攻击你。

  白人司机,刚开始也是个深度歧视黑人的混混,相信拳头的力量,拥有底层的智慧。家里妻子雇了两个黑人上门干活,妻子倒了两杯水给黑人喝。白人司机趁妻子不注意,把两个杯子扔到垃圾桶。白人司机没有说一句话,但已经表明态度。此后,当他面对高高在上的黑人钢琴家,第一反应当然不爽,但看在高报酬的份上,也就忍了。

  黑人钢琴家,两次进白宫演奏,住在卡内基音乐厅楼上,出入上流社会,仍然陷于肤色之困。他想在南方巡演,用勇气证明黑人,为平权运动贡献一点力量,却不得不雇佣一个白人司机兼保镖随行,否则有性命之忧也难说。

  两人就在一种荒诞而真实的处境中,上路了。公路片是我喜欢的类型,尽管我知道路上会有不断的波折和冲突,然后是不断地解决,最后是水到渠成的和解。

  吃炸鸡这段情节妙趣横生。白人司机看到肯德基,马上进去买了一份全家桶,边开车边吃,还问黑人钢琴家要不要也来一份。黑人钢琴家说从来没吃过,在车上没有餐具也不方便吃。白人司机很诧异,说,黑人不都喜欢吃炸鸡吗?这其实是一个白人嘲笑黑人的炸鸡梗,吃炸鸡用不着餐具,刚好和黑人野蛮无知的形象吻合。白人司机继续大快朵颐,还非要让黑人钢琴家尝尝。黑人钢琴家无奈之下啃了一口,然后就停不下来了,确实好吃啊。黑人钢琴家既优雅又做作地吃炸鸡,是全片的一大笑点。同样是吃炸鸡,白人司机就自在随意多了,鸡骨头扔出窗外,可乐瓶扔出窗外,还煞有其事地说:“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要认真工作。笑,就要尽情大笑。吃东西,就要像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两人在笑声中,化解一点又一点的偏见,产生一点又一点的包容。

  听说演员莫特森为了演好白人司机,增肥40斤,吃鸡吃到吐,职业精神可敬,确也把白人底层民众演得非常到位。如果缺了吃货这一特点,角色魅力马上打折不少。

  偏见与包容

  在旅途中,什么都可能发生,偏见并不能马上消除,包容并不能马上满格。黑人钢琴家是个同性恋,被抓到警局,被扒光衣服,缩在墙角。白人司机用小恩小惠买通警察,用底层智慧解决了问题,但这是黑人钢琴家无法接受的。

  两人在大雨夜行驶在日落小镇,受到警察羞辱,警察甚至说白人司机是意大利人,是半个黑人。白人司机一拳打过去,结果是两人被关押在警局。黑人钢琴家让人打电话给司法部长,两人才得以释放。黑人钢琴家为自己动用关系而懊恼:“靠暴力你永远赢不了,只有保持了自尊,你才能赢。自尊总能获胜。”而这是白人司机无法理解的。两人在观念的激荡下,在偏见的扫荡下,酝酿着冲突的爆发。白人司机说自己在钢琴家面前比黑人还不如。黑人钢琴家则说,我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

  影片进行着,种族歧视仍然存在,偏见依然存在。黑人钢琴家受邀在白人庄园演出,却不能在白人餐厅用餐。这一次,黑人钢琴家选择不再忍受,既然不让用餐,那就不去演出。他走进另一家黑人酒吧,即兴演奏爵士乐,和白人司机、黑人同胞欢乐一晚。出来后,碰到两个黑人同胞偷窃自己的汽车。原来以前的世界还在那儿,只是短暂地抽离而已。

  那种无声的凝视场景,不会马上消失。旅途中,汽车坏了,白人司机忙着修理,黑人钢琴家衣着考究下车等待,不远处田间劳作的一群黑人看着。不言不语,互相凝视。黑人钢琴家和白人司机都感到一种不舒服。这个情节,就像一个隐喻,把这部电影带入更高层次。

  影片结尾,黑人钢琴家和白人家庭拥抱,共庆圣诞。这种带着一点虚假的场景,带着温情滤镜的场景,是一种套路。生活远比电影残酷,那么就在电影中留点温情吧,有一点虚假又如何?我们还是愿意相信,偏见敌不过包容。

  这部电影,哪怕你不了解黑人民权运动,不了解种族歧视,仍然可以代入其中,沉浸其中。因为,今日之中国,虽然没有种族歧视,但想一想富人和穷人,北上广深和西北农村,公司老板和农民工,高铁和绿皮火车,以及什么是本地人、外地人,你可能对这部电影表达的偏见与包容,会多了一点感同身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