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丨王正刚、江朝辉:柳宗元粤西山水游记的文学景观价值

  赵志伟/摄

  柳宗元粤西山水游记的文学景观价值

  文/王正刚、江朝辉

  摘要:柳宗元创作粤西的山水游记数量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东亭记》《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邕州马退山茅亭记》等。揆诸实绩,就游记的游踪、景观、情感三要素而言,柳氏的粤西山水游记游踪文风简洁平淡,通融骈散,媲比六朝诸作;写景观独具粤西风貌,文本动态自足,山水冠甲天下;抒情思能不为物累,勿为形役,情感内敛。总的说来,柳宗元粤西山水游记极具文学景观价值,訾家洲得柳氏题写而名扬天下,訾洲烟雨成为桂林八景之一。柳宗元的粤西山水游记表现出与“永州八记”不一样的审美意蕴,代表了唐代整个粤西山水散文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柳宗元 粤西 山水游记 文学景观

  “游”在《说文解字》中的注释是:“游,旌旗之流也。”意指旗帜上飘动着的飘带,《诗经·长发》中“为下国缀旒”之意同;在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写作“斿”,象形一人立于旌旗之下;在篆体中加上水字旁,成为“游”,意为水中潜浮,如《诗经·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引申有目的的旅行、求学或求官,交际等意;在《韩非子》中有“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的记载,指弥子瑕在卫国受宠游园一事,这里的“游”就是现代意义的游览山水园林了。“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疏”。《文章辨体序说》考证为“记之名,始于《戴记》《学记》等篇。记之文,《文选》弗载。 后之作者,固以韩退之《画记》、柳子厚游山诸记为体之正。”可见人之游与文之记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是自韩、柳肇其始,二者之中,“子厚记山水,色古响亮,为千古独步”,山水游记尤以柳宗元之文为正宗。“不论游记的具体形态如何变化,游踪、景观、情感仍然是游记文体的三大基本要素”。这是游记共通的要素。

  柳宗元在元和十年(815)任柳州剌史,四年后离世,今人《柳宗元集校注》蒐集其散文百余篇,在粤西期间创作的散文数量就超过70篇。就质量而言,钱基博对柳氏粤西散文创作评价甚高,称“其文思益深”。但柳氏散体游记却以在其湖南永州创作的“永州八记”当代表之作,粤西的山水游记论者极少,原因在于“非子厚到柳的游兴顿减,或柳可游之地不如永也。寻子厚以司马莅永,而司马闲员,不直接任民事,以故得任性广事游览,至莅柳则不然。剌史亲民之官,子厚认地小亦足为国,而已以三黜不展,隐隐有终焉之志,因而不避劳怨,尽力民事,以是出游时少,文字亦相与阒然不闻。”柳宗元创作粤西的山水游记数量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东亭记》《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邕州马退山茅亭记》等。揆诸柳氏粤西山水游记实绩,就游记的游踪、景观、情感三要素而言,柳氏的粤西山水游记游踪文风简洁平淡,通融骈散,媲比六朝诸作;写景观独具粤西风貌,文本动态自足,山水冠甲天下;抒情思能不为物累, 勿为形役,情感内敛。总的说来,柳宗元粤西山水游记极具文学景观价值,訾家洲得柳氏题写而名扬天下,訾洲烟雨成为桂林八景之一;《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南宁第一篇山水散文,马退远眺成为邕州八景之一。柳宗元的粤西山水游记表现出与“永州八记”不一样的审美意蕴,代表了唐代整个粤西山水散文的最高成就。

  一

  柳氏散文创作愈到后期,愈是简洁圆熟,反璞而归真。“余尝以三言评子厚文章曰:‘其大体如渻子养斗鸡,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以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陈长方以木鸡来形容柳氏后期散文,达到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境界,以《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为例,此文是柳氏山水游记中篇幅最长的,将柳州周近北方、南方、西方的山水景观以一文而统之,如其中山有背石山、甄山、驾鹤山、屏山、四姥山、仙弈山、石鱼山、雷山、峨山,水有浔水、雷水、峨水,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山水水,大多廖廖几笔,如工笔勾勒其大概,如记背石山石壁,“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记甄山,“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甄山”,记峨山峨水,“峨山在野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只有仙弈山记山上洞穴、钟乳石、石枰和柽槠、橐吾等植被,其文略长。其文简洁平淡之极,全文无长句,字数最多的为七言句式,“其宇下有流石成形”,也仅仅出现一次,以二言、三言、四言为多。用短句叙事写景,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柳州东亭记》《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则是四言、五言为主,其文不足500字,写马退山美景“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此山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故得名。柳文突显此山,壮观秀丽。山高兀立,诸山来朝,如众星拱月。然因地处南荒,人迹罕至,相对显得萧条。登其山,“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八极万类,揽不盈掌,”深得魏晋风度,文风简洁平淡之极。此文是骈文,写景之句中引用了周王和谢公两个典故,全文却无唐宋四六骈文的凝重纡回,显得简洁凝练,形象传神,马退山一经柳宗元品题,遂成佳景,“马退远眺”也因此名列邕州八景,“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历代皆有人登临吟咏:明代董传策有《青山杂兴十首》之《咏马退山》:“马退山横廓背豪,茅亭曾记柳仪曹。白云屏落青峰障,自愧无才仆命骚。”清代南宁府教授梁天宗有《马退山远眺》:“十年远梦古邕州,马退山前坡上楼。野照苍茫阔风色,关云盘郁起边愁”可证之。

  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论其文,一般想到的是他们的散体古文,但骈文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一是他们的古文创作中吸收了骈文的对偶、声韵等创作技法,二是大量的骈文作品在他们创作中客观存在。以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为例,有纯粹骈体的启2卷,表2卷,奏状1卷,约占柳文总数的八分之一。另有骈散合于一卷的,如山水游记中就有骈体6篇,粤西4篇里,除《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外,另外3篇均可称为骈体佳作,有《与朱元思书》《登大雷岸与妹书》之遗韵。《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一文是应上级之命而作,其描绘訾家洲景观“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这篇游记写訾家洲之景,亭舍并立,轩阁映水,霞雾飞腾,山水相邻,既清静幽深,充满自然生机,又富于时空之变化,景观之美,令人如在目前,形象具体而生动。柳宗元发挥了六朝山水骈文的优长,写景之文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流畅易懂,并无柳氏在《乞巧文》中所言的“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之弊,可谓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意境悠远。《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亦类似之:“是山岸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文近六朝。“都说,柳宗元的亭池山水记可媲美六朝山水诸作,其实,从更纯粹的模山范水的意义上来说,柳宗元这些不太为人所注意的妍丽之作庶几更近之。”其实到清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骈散二体并非你死我活、格格不入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互相融合的,包世臣在《再与杨季子书》中说:“足下试各取其(八家)全集读 之,凡为三百年来选家所遗者,大抵皆出入秦汉,而为古人真脉所寄也。其与选学,殊途同归。” 柳氏的粤西山水游记亦能不拘骈散,简洁平淡,出入魏晋六朝之间也。

  二

  余秋雨在《闲话旅游》一文中表示:“我认为判断一个历史古迹是否具备普遍游观价值,除了审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外,还要看三个附带性条件:一,有没有具备令人一振的外观形象;二,有没有留下精彩而又著名的诗文记述;三,能不能引起具体而又传奇的生态联想。”柳州地处南国,与中原的风俗、景观均不相同,初赴柳州时,柳氏视其为穷山恶水,如“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柳宗元渐渐发现了此地自有其独特的美景,并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等诗文中加以记述。粤西景观中“山、岭、峰、泉”占显著地位,其次是“岩、石”,这也真实反映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桂林、阳朔山水等粤西山水景观的特点,桂林、柳州喀斯特地貌之山多石少土,山的海拔并不高,但异常陡峭,近乎垂直的岩壁处处可见,如文中所述“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甄山。”“其西曰四姥山,皆独立不倚,”“峨山在野中,无麓”,“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木,山小而高”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粤西山水景观“奇、幽、险、秀”的特点,其山虽不高,但多无麓,全是石山,上下如一,异常陡峭。而訾家洲以水为主,是烟雨漓江景观的典型。其描写江上晴岚“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之景,是未到过岭南地区的人无法想象的。“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是对某些地区和地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文中描写水气腾跃,用的是“岚”,而不是“雾”。“岚”是粤西中较独特的景观,与雾类似,但二者产生的时间、范围、地质条件是不一样的。北方的雾是指辐射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早晨便会凝结成小水珠悬浮于空中形成的,随着日出地面温度上升而蒸发消散,故有“十雾九晴”之说。岚又称“山岚”,属上坡雾,在山区尤其是降雨后,潮湿空气会沿山坡向上爬升时凝结成小水滴而产生,当爬升至山顶后因为空气对流而消失。所以“岚”一般在山下或山腰开始形成,能滞留在山谷形成云海,却很少出现在山顶。“岚”景观也常伴“旭日”“晴光”“雨余”产生,柳氏云“联岚含辉”,刘志行的咏桂林八景中《桂岭晴岚》有“青山山气薄日色,似雾非雾云非云”之句皆形象的再现了“山岚”景观。

  文学景观是“世代累积型”,是可以被重写、被改写的,而且越是历史悠久的著名的文学景观,所被赋予的意义就越丰富。就文本而言,一经抒写其文字就固化了,但“景观文本是一种意义自足性结构,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景观的信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文本所描述的景观价值总是随着一代代读者的品鉴和解读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而增值,如敬亭山经谢脁作《游敬亭山》和李白作《独坐敬亭山》诗篇,在后人的传颂中声名鹊起,成为宣城的历史文化名片,柳宗元的粤西山水游记中的景观亦类似之。以訾家洲为代表的粤西山水景观独具粤西风貌,山水冠甲天下,鹅山飞瀑、驾鹤晴岚、龙壁回澜、訾洲烟雨、马退远眺等景观经柳宗元题写而名列粤西地方八景之中,为世人周知,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年之后,依旧被世人心驰神往。元代吕思诚题咏的《訾洲烟雨》:“分合滩头见訾洲,訾洲烟雨水云秋。空蒙细縠沙头籁,散乱跳珠波面浮。鸥鹭飞翔来上立,蛟龙腾跃此中游。蓑衣箬笠垂杨外,时有渔人横钓舟”。明代严震直亦曾题咏《訾洲烟雨》:“訾洲人家隔烟雨,訾洲树色青无数。山中朗读柳子文,涧底空闻樵客语”。 山中朗读柳子文,千年以后有余音。“我国‘景观’这个概念,在‘成词’前,是密切与风景的‘景’和观看的‘观’联系在一起的,汉语‘景观’一词,从来就包含了‘观看’的意思。”这里的观看就是一个动态自足的,既观景,也观文;既观当时实景,亦观历史感悟;而且“观看”又是因人、因时间、因角度、因方式而使自足的文本拥有动态的再创造的可能,赋予景观更多的意义。海外的唐史学者赖瑞和曾九次到中国探访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学景观:“我这次到柳州去,主要也是为了看看柳宗元当年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想感受它一千年后的气氛,呼吸它一千年后的空气。”正因为面临同一个景观,古今之人才能打通时空局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柳氏在山水游记将桂林山水景观的奇丽妙绝之态做了详细评价,其文本一旦产生,文因景生,景以文传,其文学景观价值不断升华,《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描写訾洲美景,每当细雨蒙蒙,烟波渺渺之时,洲上笼罩于轻纱薄雾之中,若隐若现,宛若蓬莱仙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从柳氏之文中洐生出来的对桂林山水景观经典的评价:“桂林山水甲天下”,此名句出自南宁诗人王正功的《劝驾诗》。殊不知在此之前,柳宗元多次在文章中视桂林山水景观冠绝天下。如果说《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中所言的“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的表述还只是略具其意,那《上裴行立中丞作撰訾家洲亭记启》中云:“伏以境之殊尤者,必待才之绝妙以极其词。今是亭之胜甲天下,而猥顾鄙陋,使为之记”就是直接将桂林山水景观与“甲天下”相勾连了。范成大的《桂海岩洞志》引用了韩柳诗文来印证桂林山水为天下第一:“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韩退之诗云,‘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柳子厚《訾家洲记》云‘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稍后于范成大的王正功在《劝驾诗》中对韩、柳文本的再创造而形成“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之句,不是顺理成章么。清人胥文相《柳祠录序》说:“凡山川风俗,悉经记述,而亦寓焉。遂因以名天下,传后世至于今日。人知有兹土者,以侯之文也。”正是发源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的记述,经一代代文人的传诵引用,当时鲜为人知的广西景观扩大了知名度而渐渐天下闻名。

  三

  柳宗元在永州时创作的山水游记因创作主体的政治失意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作品中的山水景观无不映射着浓烈的情感,是典型的有我之境。“柳宗元在这些山水景物中已经不仅仅是得到了休息,而是寻到了同命相怜、互相抚慰的知音,享受了一种冷峻色彩的审美快感。……柳宗元贬柳时的山水散文与《永州八记》是有区别的。其代表作《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将柳州州治附近山水风貌纳入审美视野,文章结体形散神聚语言洗练简洁。但明显没有《永州八记》尤其前四记中的那种冷峻特点和激情。”具体而言,其粤西山水游记之文抒情思能不为物累,勿为形役,情感内敛,近似“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了。如《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大量使用二字句、三字句和四字句进行白描写景,语言朴实简洁有力,全文写颜色的词仅出现一个“黑”字,其他作用与人的感官如“冷”“暖”“香”“软”“硬”“清”“爽”或表达心思情绪的词汇如“喜”“怒”“愁”“苦”等一字皆无,故明代茅坤曾评此文之特点:“全是叙事,不着一句感慨,却澹宕风雅”。柳宗元把柳州附近山水以一文笼罩,如飞鸟掠过长空时万物尽收眼底,却不杂一丝情感而纯以景胜。而另外三篇粤西山水游记则遵循另外一种模式:因事(因人)而生文。《柳州东亭记》因柳宗元自己建东亭而作;《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因裴中丞命令而作;《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因柳宽为邕州刺史时作茅亭于马退山之阳,柳宗元为之记。甚至邕州马退山一文作于元和六年,柳宗元此时被贬于永州,很有可能是凭空生文。此三篇山水游记的最后,略发议论感慨,《柳州东亭记》的“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充满了庄子的“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人生机趣和智慧。《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则以“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18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和《邕州马退山茅亭记》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的结尾类似之,热情而不露痕迹将山水景观之美与赞颂裴中丞、柳宽的行事融为一体,且有应酬结交之嫌,无个体兴衰沧桑之感。故云“到了柳州,柳宗元的书写变得平淡,代而为之的是一种了解,情感不再激越。……在永州所描写的屈子情怀与主体性山水消失了”,一语中的。

  “地理环境以独特的地形、水文、植被、禽兽种类,影响了人们的宇宙认知、审美想象和风俗信仰,赋予不同山川水土上人们不同的禀性。”受粤西地气的影响,柳宗元的粤西山水游记表现出与“永州八记”不一样的审美意蕴,訾家洲得柳氏题写而名扬天下,其他如鹅山飞瀑、驾鹤晴岚、龙壁回澜、马退远眺等粤西地方八景中的自然景观,经柳宗元题写就后成为粤西著名的文化景观,同时具有自然属性、人文属性和文学属性,亦具有了地理的价值,有历史的价值,文学的价值。这些文化景观且因观景者、观文者个人经历、情感思想、审美趣味的差异,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域的人,又会有不同的审美观感。光绪二年,越南使节裴文禩出使中国,经过广西时作《南宁怀古》:“城市楼台满地浮,繁花犹说岭南陬。后前汉是交州郡,左右江为郁水流。柳子茅亭文半没,狄公鲸观迹空留。远来正欲寻遗韵,一棹匆匆未遍游。”诗中的“柳子茅亭文半没”,指的就是柳宗元《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其文其景,在这位越南使臣看来,虽则柳文不在,但其景观“遗韵”依然。“文学景观,其价值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在游览景观时从中得到人生感悟和启示,比仅仅阅读文学作品或是观看景物要来得更生动、形象、立体,使其从单纯的自然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特的人文地理坐标。”从柳宗元的粤西山水游记中起源的粤西景观,如訾家洲现已与漓江、象山水月融为一体,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登临游览之所,思古幽情之地,这些人赋予景观以各种新的不同的意义,扩而充之为文明,承而传之为教化,对粤西文化影响深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