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古井中挖出国宝,专家看后赞不绝口,甚至还为它修了博物馆

  湖南长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时常关注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文化背景深厚。时常会有一些文物出土。比如在1972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就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而在1996年出土的这一批古董,也同样让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他们声称,这些东西的出土,甚至有可能改写三国的历史。

  

  1996年10月的一天,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附近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因新修的一面墙壁往外渗水,工地负责人决定挖个蓄水池把水先排里面。晚上时分,一个考古工作者路过此地。他发现工人们挖出的淤泥里露出了一些竹简,抱着好奇的心态,他走过去拿起竹简观察起来。没想到一看竟被吓了一跳,原来一些竹简上写着“嘉禾三年”的字样。要知道,“嘉禾”可是三国时孙权的年号。那这批竹简很有可能记载着东吴的史料。于是他赶快找来工地负责人,叫停了工地施工。

  

  与此同时,这个考古人员立刻上报了有关领导。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后,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员在到达现场后发现这里并不是以往的那种墓葬,而是一口古井。他们在井中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下面露出了一束束棕灰色或深褐色的竹简。这些竹简纵横交错,数量惊人。经相关人员统计,目前已经清理出来的简牍大约为14万片。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出土的所有简牍的总和。因此,此次的考古也被称为“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中国以往对于三国时期吴国的认知,主要是依靠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而此次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土,顿时丰满了三国时期孙吴缺失的历史。据估计,这批简牍的字数大致在300万左右,不仅远超《吴书》,更大大超过了《三国志》的总字数。而且由于其内容较为丰富,对专家们研究三世纪时长沙的地方局域史也提供了重大的帮助。此外,它对于研究我国的中古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国宝,国家投入了上亿元的资金修建了全国首家简牍保护研究中心。而且由于这批简牍的出土,还催生了一个新的学科—简帛学。据了解,现在有一些高校已经设立了简帛学的研究生点。谁能想到,工人当初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会带来这么多的连带效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