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终于对日宣战,结束4年的不宣而战

  实力对比:日本决定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对手是欧美列强。由于英国正陷入不列颠之战,已是朝不保夕,所以日本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国。其时,美国刚刚经历30年代的大萧条,正处于恢复之中,加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天然阻隔,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尽量远离全球漩涡,也不大注重发展军事力量。

  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现役陆军总数不到20万人。二战爆发后,美国迅速扩军,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2年多时间里,陆军总数达到160多万,但由于扩张太快,部队严重缺乏装备和训练;海军拥有各型军舰345艘(航空母舰8艘)、143万吨,其中太平洋舰队有各型军舰112艘(航空母舰3艘)、不到50万吨。同期,日本陆军总数为210万人;海军有各型军舰236艘、119万吨(航空母舰10艘)。

  由于太平洋战争主要是海军作战,对比两国的海军力量,日本整体实力是低于美军的。但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后,美国虽然没有参战,却因向英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事实上已经介入欧洲战事。在这个背景下,日美一旦开战,依据轴心国的《三国同盟条约》,德、意也会对美宣战。这样,美国海军就不得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线作战,日本所要对付的只是美国太平洋舰队。而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军太平洋舰队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的:吨位2.4比1,航空母舰10比3,这也是日本的底气。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远远大于日本,美国人口是日本的近2倍,经济规模是日本的7倍,钢产量是日本的5倍,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汽车产量是日本的80倍,船舶产量是日本的7倍,飞机产能是日本的6倍……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可以迅速转为军用。所以,一旦战争长期化,日本必败无疑。当时日本国内比较理性的人士,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过驻美武官,对日美两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有清醒的认识,反对与美国开战。

  【山本五十六】

  三赌国运:前文说过,自七七事变开始,日本已是一部拆除刹车的战车。这边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那边又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了。当时的日本,从内阁、军部到普通民众,几乎都处于疯狂的状态,很难听得进理性的声音。即使是山本五十六,虽然不赞成对美国开战,在无法左右局势的情况下,设想沿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老套路:以偷袭的方式,一战而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迫使美国屈服,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据说山本五十六是个有名的赌徒,赌技高超,每赌必赢,是不受赌场欢迎的赌客。他的对美作战设想完全是赌徒心态,准备在太平洋上豪赌一把。其实,当时日本在对待战争问题上,这种赌徒心态普遍存在。

  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做出对美、英、荷等国开战的决定,将进攻时间定在12月初,并要求陆海军据此做好作战准备。11月6,日本大本营发布南进作战部队战斗序列,正式编组设立南方军,与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并列。11月15日,日本大本营向南方军下达作战预备命令:迅速攻占菲律宾、英属马来、荷属东印度及缅甸南部各要地;实施作战时,务必保障泰国及印支的安定,同时从该方向对中国实施封锁;为了恢复占领地的治安,取得重要国防资源,保障自给自足,应对占领地施行军政管理。12月1日,在日本内阁全体成员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天皇正式批准了进攻命令,把开战日期定为12月8日(日本时间)。

  至此,日本一切准备就绪。面对综合国力远超自己的美国,日本准备第三次赌上国运。从1931年开始的10年间,日本战车一路始狂奔: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珍珠港事件,在大陆政策上跨出三大步: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亚洲及称霸世界。

  战争爆发:由于历史原因,战前美国的全球利益是与当时世界霸主英国紧紧绑在一起的。因此,在二战爆发后,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立即对英国施以援手,帮助其抗击德国。1940年9月,日、德、意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后,日本直接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日关系开始恶化。

  为此,美国采取了3项相互关联的行动:援助中国抗战,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开始与日本谈判。前两项是中国自抗战以来一直所希望和要求的,但迟迟得不到美国的回应。1940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不包括石油)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双方贸易量开始下降。到1941年7月,美国开始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实施石油禁运,双方贸易全部中断。自1941年3月开始,两国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谈判。由于矛盾难以调和,当时双方都做了战、和两手准备,并利用谈判拖延时间。

  在此期间,日本一边谈判,一边完成了南进作战的兵力部署、军备生产等开战的一切准备;而美国则明显准备不足。这个过程,与日俄战争前的情况非常相似。只是,美国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一开战,就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由于双方的分歧无法弥合,日本御前会议于11月5日决定对美英开战,并把进攻时间定在12月初。更没有想到日本会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由于双方的分歧无法弥合,日本御前会议于11月5日决定对美英开战,并把进攻时间定在12月初。11月20日,日本向美国提交“绝对最后建议”,其核心内容是:日美两国军队都不进入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作为交换,美国解除对日本的禁运,停止援助中国。作为对日本“绝对最后建议”的答复,美国在26日向日本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即《赫尔备忘录》,其主要内容是:日本从中国(包括美国不承认的满洲国)和印度支那撤军;美日两国只承认重庆的中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其他政权;美、英、日、中、苏等国缔结一项多边互不侵犯条约,以重新确立《九国公约》精神并取代《三国同盟条约》(意为要求日本退出轴心国军事同盟)。对比日美两国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背道而驰。尤其是《赫尔备忘录》,条件极其苛刻,态度极其强硬,所以被东条英机称之为“美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双方谈判至此彻底破裂。1941年12月7日,经过精心策划,在宣战国书送达美国政府前80分钟,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偷袭珍珠港,历时3年又8个月的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获得巨大成功,战果远超战前预期,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此后半年只能看着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上横行。珍珠港事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高光时刻,是走向失败的开始:日本丢在珍珠港的爆炸,彻底炸醒了美国的孤立主义,美国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被迅速动员起来。

  反法西斯联盟:应当说,中国坚持抗战,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中方坚持对日不屈、持续抵抗,日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以战养战”政策也告破产,不得不从外部寻求战争资源。同时,日本侵略中国直接破坏了《九国公约》所确立的华盛顿体系,侵害了美英列强的在华利益。在美日谈判中,从日本的“绝对最后建议”,到美国的《赫尔备忘录》,其焦点和核心都是围绕中国问题:日本要求美国不支持中国抗战,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因中国的持久抗战,导致美日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双方不得不兵戎相见。

  到这时,中国已经独立进行了4年多的抗战,处境可谓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看,美日开战实际上是中国一直所希望的,甚至可以说是梦寐以求的。蒋氏得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两个事例可供推测:一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当时就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气,甚至感到欣慰”。二是罗斯福早在两国开战之前,就主动向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提出劝告:“万一美日战争爆发时,希望中国领袖及人民群众能够自我克制,避免公然庆祝”。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中国的抗战局面无疑会大大改观,也会更加坚定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在12月8日对日本宣战后,中方立即(12月9日,由于时差,应与美国同一天)对日本宣战,结束了与日本4年多的不宣而战。此外,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援引《三国同盟条约》向美国宣战,美国当天也向德、意宣战。同盟国与轴心国两大阵营自此全部进入战争状态,最终有61个国家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有个可笑之事: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成员都相互宣战,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正式对中国宣战。究其原因,是因为汪伪的存在,轴心国只承认汪伪,不承认国府,也就没有对中国宣战一说了。更滑稽的是,1943年1月9日,汪伪竟向同盟国宣战。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之内,重庆方面向轴心国宣战,南京方面向同盟国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苏、美、英等世界主要国家迅速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并于1942年1月1日签订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成为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一。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孤军奋战,虽然仍是非常艰难。

  (加盟作者:桅杆)

  举报/反馈